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

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

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
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
东关:西宁曾经的商业中心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西宁市,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西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藏、汉、回等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在这里交融。而在古城西宁市,东关是它的东大门。今天我们就在东关大街上走一走,看繁华的街市,了解东关的历史。

民族与经济的发展

在西宁市,古城旧址东稍门一带被称为东关。现在的东关是由东关大街、中下南关两条东西走向和共和路、南北小街两条南北走向的主街,还有一些错综复杂的小巷组成,也是回族群众的主要聚居区。而现在,东关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多的是回族群众居住和生活的别称。

东关的历史非常久远,不知道从哪朝哪代开始。但有一个值得肯定的朝代——明朝,是和东关慢慢形成回族聚居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明太祖朱元璋称帝以后,其义子回族大将沐英因为征战有功,遂被朱元璋封为西平侯,镇守今甘青地区。沐英不仅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也是一位治理有方的王侯。所以在其镇守期间,进行屯兵和移民等一系列戍边措施,一大批回族群众从不同的地区迁居西宁,西宁回族居民的数量从那时候起不断增多。

远离故土迁居而来的回族,无论是沿袭阿拉伯先祖的传统,还是为了谋生,他们在西宁开始做起了生意。也不知道是历史选择了他们,还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曾在这里形成一个重要的集散地。

就这样,回族群众在城市的演进中形成了经商的传统。由于回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在经商方面按照教法遵循诚信,所以东关一带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商业市场。清末民初时期,随着一些回族商贾及民族商业资本的注入,各类大小不等的商号在东关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到民国后期逐渐形成了当时西宁市的商业中心,如当时最繁华的中山市场就设在湟光附近。当时西宁的商业网以“道门街”(现在的东大街)为集中点,尤其是东城门口(湟光到东稍门)最为繁华,而城中大什字一带则次之。

到了民国后期,湟光十字南面往东直到东稍门,出现大量的商铺,这里的商业发展不但给当时的西宁东关经济发展起了一个不可抹灭的历史功绩,而且带动了整个青海经济的发展。

宗教与文化的传承

到东关,就不得不去参观3A级旅游景区——东关清真大寺。该寺位于西宁市东关大街南侧。属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景区。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地区的四大清真寺之一,与西安化觉寺、兰州桥门寺、新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相提并论,驰誉国内。始建于北宋景佑年间(1038),它是一座融塔、墙、殿为一体的伊斯兰建筑,占地15589平方米,正中的礼拜大殿为全寺最大的建筑物。整个建筑式样别致,结构分明,每逢礼拜、三大宗教节日,数以万计的穆斯林汇集在此举行隆重的聚礼活动。东关清真大寺是伊斯兰经学研究的最高学府,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朝大将沐英在任“西平侯”时,应当地伊斯兰教上层人士和回族群众的请求,联合西宁土司冶正国,共同禀奏朝廷后大规模重建了清真大寺。

大寺的原正门,即“前三门”,座南朝北,是一大两小的绿色西式大门,高十米,宽为十五米,门顶横幅匾额上镶有金光闪闪的“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八个大字,前三门现处在清真大寺临街楼房之前。

进了“前三门”,约三十多米处,在数十阶花岗石的台墩上耸立着五个平顶拱形门,称为“中五门”。1998年清真大寺改建时,于“中五门”前修了带有新正门的三层主楼一幢,与原中五门、大殿处同一中轴线,正门主楼下设五圆拱门,楼顶两侧各建一高达40多米的圆拱顶式宣礼塔,楼底设地下停车场;主楼临街一侧为六层商贸综合大楼,南侧建五层楼,作为寺管委会办公室、会客室、宿舍、教室、餐厅等。

“中五门”南北两侧矗立着两座宣礼塔,行人顺石台阶拾级而上,只见重门和宣礼塔碑壁上规则而又清晰地分布着嵌铁字图案,象征吉祥福寿长久,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感染。再步入重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方整齐清净的大青砖场地,每到此地,人们都觉得置身于清净的殿堂了。正对面就是礼拜大殿,大殿上装饰有金光灿灿的藏式馏金宝瓶。据说,这三只宝瓶是大殿修成后,由甘肃拉卜楞寺的僧众集资捐送的,为国内清真寺所仅有。大殿内几根巨大的柱子,则是由互助佑宁寺及当地土族群众从寺院的松树林中挑选赠送的。此大殿为中国古代宫殿式建筑,纯系砖木结构。建筑坚固,结构严谨,外形宏伟壮观,内部清静素雅。大殿南北两侧是两座两层的厢楼,为歇山式建筑。大殿和厢楼紧相毗邻,浑为一体,十分协调。这三座建筑是该寺主体,也是寺内的精华所在。整个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描金涂彩,显得艳丽华贵,蔚为壮观。大殿前和厢楼之间是一块占地开阔的广场,场内铺着青石板,石板虽大小不一,形状各异,但却巧排密布,平整如镜,不露泥土。因此,晴天无尘埃,雨天无泥泞。

寺院的整体布局以前门、重门、大殿特殊的双重门次第而进,所以显出三门端正、持重,五门挺秀,宣礼塔拔地高耸,两厢楼挺秀屹立。大殿更以凝重、庄严、端庄、古朴为特点,为寺院增添一种肃穆的气氛。立于大殿殿脊中央的三个镏金经筒和宣礼塔六角顶上安装的两个镏金经筒,遥遥相对,相映成辉,在整体建筑群的碧绿色琉璃瓦的映衬下,越发显出独有的气韵,有如天造地设一般。

中午,在和煦阳光的照射下,更能显出迷人的景色,使人留连忘返。

东关清真大寺,不仅是伊斯兰教众礼拜的圣地,西宁旅游景点的打卡地,更体现了各宗教的融合与各民族间的友好共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