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人更满意 让家属更放心

让老人更满意 让家属更放心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走进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这首经典旋律在脑海中回荡。院内的老人坐在休憩处,面带慈祥的微笑。医护人员蹲下身来,细细倾听老人说着什么。

“帮天下儿女尽孝,替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政府分忧”这是雅安市第四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第四医院)的服务宗旨,这一条宗旨贯穿第四人民医院服务始终。

21年过去,老年医学中心已经成为全市医养结合的典范,老人在这里住得安心,快乐。

了解他们

才能照顾好他们

3月6日,早上6点30分,第四医院颐养楼老年医学中心的病房里,已有患者陆续起床。

“昨晚睡得好不好?这两天天气变化大,一定要多穿衣服。”护士们轻轻走进病房,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穿衣服挤牙膏、洗脸,温馨的话语和体贴的照顾如同家庭日常发生的一幕。

护士冯丹和陆雪熠来到第四医院已经四年了,从来到医院第一天起,她们就在老年医学中心工作。冯丹在内五区,陆雪熠在内一区。

2019年7月举办的第三届全省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冯丹、陆雪熠与另一位同事一起代表雅安市参赛,荣获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并分获个人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

她们说,在这里工作和在综合医院不太一样,这里更多时候要呵护老人的身心健康。

每一个老人有不同的性格,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要把老人照顾好,那就必须掌握每一个老人的脾气性格。一般来说,每位护士照顾的老人都是比较固定的。

“有一些老人从我来这个医院就开始照顾,如今已经4年了。”陆雪熠说,这些老人早上习惯几点起床,中午睡不睡午觉,有什么基础病,喜欢听什么样的话等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患者的子女不能每天陪伴着他们,我们就要用爱心、耐心、精心、信心,照料他们的饮食起居,呵护他们的身体健康。”冯丹说。

自1999年开展医养结合工作以来,第四医院以“临床医疗——康复——护理”为特色,将生活照料纳入全程护理,实行多学科融合,将医疗、护理、心理、康复、营养、生活能力、家属支持度七位一体全方位评估,制定全面的健康管理计划,为每一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每天为老人进行基本体检,根据老人病情、喜好制定膳食计划,积极为慢性和康复性患者提供各种康复和心理治疗,并开展各种内容丰富的娱乐活动。

人文关怀

感受家一般温暖

“住在这里好,有护士照顾着,又有朋友一起聊天,我在这里不觉得寂寞,家里人也放心。”78岁的杨婆婆说。

春兰院、夏荷庭、秋菊廊、冬梅园……一个个充满诗意的名字,让人倍感舒畅。

做手工、打麻将、包抄手、下象棋……在老年医学中心,老人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活动。

医院内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园内种植了兰花、菊花等植物;院区内摆放了藤椅、遮阳伞、直饮水,方便老人散步、晨练、休息。配有音乐治疗师,在院区各角落安置了园林音乐设备,可在院区内提供音乐治疗服务。

别具匠心的建筑命名,宽敞明亮的文化长廊,色彩柔和、温馨舒适的环境里,老人们可以参加健身操、书法、琴乐、棋牌等活动。一个个用水果命名的病房,用鲜明醒目常见易记的图案帮助老年人识别房间。笑脸墙上,百位老人绽放笑颜的照片慈祥可亲,才艺展示柜老人的手工杰作栩栩如生……敬老、爱老、孝老的理念蕴含其中。

老人们在医院里,最思念的还是家中的亲人,医院里温馨的家属会见室,给探望的家属提供一个私密的空间,提供远程微信视频服务,缓解远在他乡子女的思念之情……

这段时间,因为疫情防控的缘故,原本开放的家属探望时间暂时关闭了,这让老人们有些不适应。

前两天,有一位老人突然不吃饭了。冯丹知道,这是老人想家人了,在闹情绪。于是她拿出手机,让老人给自己女儿打了一个电话。和女儿通话后,老人心情好了很多,也重新端起了饭碗。

“老人有时候就像小朋友,面对他们的时候,不但要有爱心,还要耐心和细心。”冯丹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鲁妮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