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把教師比喻成什麼最恰當?

數言數語


教師本來是一種職業,和工人農民沒有什麼區別。如果硬要給教師打一個比喻,不妨把教師比作船工。

不同的人給教師打了不同的比喻。有的說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有人說是一支蠟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學生;有人說是春蠶,吐出的絲織出了人類最美的綢緞;有人說是太陽,給人類帶來溫暖和光明;有人說是大地,使每一顆希望的種子萌芽生長;有人說是一縷清風,趕走人類心靈上的酷暑和煩惱;有人說是晶瑩剔透的露珠,無私的滋潤了萬物;有人說是花匠,使祖國的花朵開得更豔更美;有人說是知識的橋樑,把古代現代以及將來的知識連接在一起……真的是眾說紛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我也是一名教師,已經在教育戰線上默默地工作了30多年。談不上“桃李滿天下”,但至少各行各業不乏那麼幾個有一定成就的人。我最喜歡的比喻是渡你過河的船工。

因為傳功這個比喻,不拔高,不貶低。受之無愧,當之泰然。

我把學生從開始教到畢業,讓他們奔赴各條戰線,然後又開始接下一屆,又把他們送到各條戰線上去。四季更替,週而復始。來者千千,去者萬萬。學生就是過河的客人,有的過去了,奔向遠大前程,有的過去了,不能夠走多遠。有的卻回到了起點。所以教師這種船工,既是肩上的使命,又是擔負的責任。不偉大也不渺小,不居功也不奉承。保持平常心,幹著平常事,如此而已。





八爪仙


課堂上的嚴師,課下的好朋友。


易查分


我先把目前為止社會上對教師的各種比喻全部呈現出來,大家可以自己比較選擇,不過我想說其實在後面。

  1. 培養者(園丁、太陽、父母、春雨、春風)、
  2. 知識提供者(蠟燭、泉水、火、粉筆)、
  3. 啟發者(燈塔、燈、啟明星、導航)、
  4. 心靈塑造者(工程師、靈魂工程師、建築師)、
  5. 藝術家(畫家、陶藝家、木匠、雕塑家)、
  6. 合作者(導遊、隊長、教練)、
  7. 權威者(法官、船長、獅子王)、
  8. 保護者(大樹、天空)。

從上,我們會發現一個特點,便是對教師的比喻,千篇一律的都是正面形象。但實際上,教師隱喻的發展歷程是這樣子的:

首先,對教師的比喻五花八門這一現象的出現,還是1949年以後的事情。1950年首提“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比喻,隨後,教師是“塑造家”、“蠟燭”、“建築師”等比喻都出現了,總言之,開頭是好的

但是,到了

1966年以後對教師進行顛覆性、侮辱性的比喻,“cou老jiu”首次出現,隨後出現了什麼教師是“哈巴狗”、是“挖shzy牆角的蛀蟲”、是“毒……販”等。

改革開放以後,又出現對教師的新比喻,比如,教師是“母親”、“導演”、“播種機”、“導航員”……

作為一個教師,看到教師隱喻的變化歷程,有木有一種滄桑的感覺?

所有的這些隱喻,體現的都是教師在社會上的形象,或者說是社會對教師群體的看法和定位,一直處於變化之中。

而且,這些比喻和稱號,應該不是教師群體自創自封的!

作為教師,我倒是希望不要給教師搞這麼多花裡胡哨的稱號,實事求是地說:

教師群體並不是什麼悲情地奉獻者,而是跟其他職業的人一樣,是自我實現者。

其實每個行業的人,都在付出,都在奉獻,教師與他們沒什麼兩樣。

作為這些比喻句的“本體”——教師,我這麼說吧,這些比喻中,沒有一種比喻是恰當的,也沒有什麼比喻能“最恰當”——反而給很多人指責教師的道德制高點,讓很多人對教師吹毛求疵,還給教師帶來非常大的心理壓力,總體而言,弊大於利。

因此,作為老師,我有一個願望,也算是呼籲——請大家拿開蓋在教師頭上的這些帽子,還教師以本來面目:教師就是教師,是作為“人”的教師,本身也是“人”,教師是一種職業。(程天君:“蠟燭”、“靈魂工程師”還是“教育家”—— 教師冠名現象之析疑)


詩燈老師


教書匠。

老師就是老師,世界通用,平凡的稱呼,平凡的人生,平凡的職業,無需拔高或者貶低。

古往今來,老師的比喻很多,無需贅述,它們都沒有得到廣泛認可,說明沒有取得共識。要說喜歡誰?我還真喜歡一個:教書匠。

這個稱呼有點土,但它樸實無華,不褒不貶,很貼切,道出了教師這個職業的本質特徵:教書是一門手藝,跟其它行業一樣,是三百六十行之一,但它是教人的,自然有它的要求,規律和技術,更要有一顆匠心,不是識幾個字就能想當就能當老師的。

作為匠人,就要掌握本行業的專業知識,技巧。翻譯成現代白話就是要三觀正確,要掌握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要有紮實的教師基本功,要有相關學科的專業知識,要有《教師資格證》,想想看這些要求還是不容易獲得的。所以,教書匠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稱呼也要跟進,“老師”已經在全世界通用了,說明人們更喜愛,認可它,把他們當作知識的化身,那我們就不要去瞎折騰,去胡編亂造那些短命的假高大上的名字了。

我更喜歡現在這個名字:“老師”!

個人觀點,若有不妥,可以討論。


春哥1


喜歡把老師比喻成一棵樹。頭頂一個天,腳踏一方土,根愈深,枝愈茂。用自己所有,挺立成天地間的風景。晨迎朝霞,暮送餘暉,夜望星辰,從不招搖,卻下自成蹊。

經冬歷夏,用自身的成長喚醒路過的學生,讓他們懂得風雪壓不垮,堅韌不拔,向著太陽,篤定生長,努力紮根,努力成長,就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生命光采。

春來了,不負春光,發芽,抽枝,長葉。秋到了,結自己的種子,黃自己的葉子,欣然裝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的自然風景。無怨無悔,春華秋實。



秋葉如詩


把教師比喻成什麼,並不代表就是要比喻句。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來以小學教師為例談談我的看法。

面對小學生,小學教師除了教學時候是老師,很多時候像爸爸像媽媽,簡直又當爹又當媽,怕小娃娃冷到了熱到了,餓到了撐到了。一年級的就更操心了!


有時候小學老師又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聽孩子們說心裡話,陪他們一起玩耍遊戲!

還有的時候,小學老師又是保鏢,過馬路護著,下樓梯護著,春遊或秋遊的時候防止被壞人拐跑了,在學校怕自己班娃娃被別個大娃娃欺負了等等,簡直是孩子們的超級保鏢。

小學老師還像兩面派,“假的很”,自己其實往往都還是個單純的幼稚的孩子,卻要在一群孩子中間當“孩子王”,扮演這麼多身份,關鍵還能樂在其中!


教育教學那些事


您好,這個問題不同時代答案不同。以前的教師:真的可以比做父母,不光教學生知識,還教學生做人,立德;現在的教師,呵呵,比無良奸商還不如,不論您承不承認,各種輔導班,各種坑。課上不教課下收費輔導比比皆是,由於某些原因,某些方面問題不能詳說,但是大家都不是傻子,人人心裡有本帳。


飄渺橘孑


我把老師比喻成“引路人”。

我對老師的理解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怕老師 ;第二階段敬老師;第三階段愛老師;第四階段做老師。

我所說的“老師”,包括但不限於在學校任教的老師。孔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師。哪怕僅僅教會過你一個字,也可以稱其為“老師”,即一字之師。只有具備這種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精神的人,才能在學業上有所成就。

老師是“引路人”,但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引路人”的作用是分階段的,老師對你的輔導只限於在特定的範圍和領域內,所以我們對教過自己的老師,無論是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中學老師還是大學老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感恩之心,敬重之心。老師在你人生路上送你一程,你才能走得更遠。

我是農村娃,從一字不識到名牌大學碩士畢業,期間對老師的作用,有著深刻的感受。這些老師,不僅在學習上幫助過我,在經濟上幫助過我,在人生道路的選擇上,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建立上,都曾給予我莫大的幫助和指引,可以說,學習改變了我自己的命運、我家庭的命運,這些老師做為“引路人”功不可沒。

而今,雖然我職業不是一名老師,但有時會兼職教輔導班,也有兩個投緣的孩子自稱是我的“徒弟”。身受其益,必反哺之。我願成為一個“指路人”,幫助孩子們走得更高更遠,不辜負曾經老師們的悉心教誨!


樂亭刑天


我認為把教師比喻成園藝師更恰當,園丁每天給園裡的秧苗鋤草,施肥,澆水,整修,園藝師的特點是發現園裡有何問題及時解決,發現病害及時處理。學生就像園裡的小秧苗,在園藝師的精心呵護下茁壯成長,開花結果。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成才,做國家的棟樑,學生的成長是與教師的培養教育分不開的,教師又不能又說是育才的園藝師。


張愛霞8478064498675


思考了一下,個人感覺教師應該比較恰當的稱呼是"雕塑師"。

因為雕塑師每一件作品都是因材設計,因材構思成熟一刀刀,一刻刻,千雕萬刻方能雕塑成功一件獨立性和唯一性的作品,這些作品有大放異彩的,有獨特而含蓄的,有豪邁奔放的…各種各樣作品都存在自身獨有的價值和審美情趣。

教師育人何其類似!用一本書教出性格各異,陽光燦爛,熱情奔放,柔情似水,靜如處子動若脫兔…各種性格的學生。

他們盡心竭力傾其精靈教育學生,若有幾個品學兼優的,猶如心靈慰籍般甘之若飴。

所以我認為教師就是雕塑師;雕塑出你的品質,才華,形象,追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