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陽鎮“1485”管理模式引領基層治理

一、“一個黨組織”統領全局,夯實治理基礎
始陽鎮基層治理以黨組織領導為核心,有效發揮出黨小組的作用,以黨員網格化、積分化管理為抓手,以市場需求和居民期盼為導向,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圍繞“黨建+三治”的基層治理新模式,以自治為基、以法治為本、以德治為先,促進“三治”有機融合。同時,以鞏固始陽社區“全國民主法治社區”建設成果為契機,加快始陽鎮“農旅結合、產村相融、鎮園一體、同城發展”的建設進程,實現社會穩定和諧,群眾安居樂業。

始陽鎮“1485”管理模式引領基層治理


二、“四大組織”發揮作用,創新治理機制
一是發揮村(居)委會指導作用。由基層黨組織引導,深化村(居)委會宣傳、調解、治安維護、協助政府與派出機關、反饋基層意見六項職能,發揮村(居)委會管理、服務、教育、監督四大職責,各村(居)委會根據職能和職責擬定各自的工作方案,按照方案可行性的原則對各自轄區進行指導和管理。村(居)委會要實現從“領導”到“指導”觀念,切實起到指導、支持、幫助村(居)小組長及自管委等開展工作的作用。
二是發揮調委會(自管委)主體作用。按照相關法律,把政治素質好、公道正派、常在崗、能奉獻的人員充實到調委會(自管委)中,讓他們在上級的領導下,主動參與宣傳環境衛生、矛盾化解、文明倡導、安全保障等工作,發揮出主體作用,用身邊人解決身邊事,以精細化、人性化、保姆式的服務管理,有效實現轄區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
三是發揮組長(苑長)的自治作用。落實村民小組長(苑長)擔任村(居)信訪信息員,健全了村(社區)信訪穩定工作網絡,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居),很多矛盾糾紛村民組長(苑長)出面就可以解決。通過“村規民約”、“村民小組長管理規則”和《聚居點自治章程》,明確村民小組長(苑長)應當履行的職責,發揮基層治理第一道防線的作用。(鳳翔新民小區設有鳳朝苑、鳳翔苑、鳳鳴苑、鳳舞苑、鳳棲苑五個苑,每個苑設有苑長)。


四是發揮社會組織參與作用。依託工會、群團組織、網格員、文化管理員、關工委、志願者團體等群團社會組織,積極引導始陽企業商會、始陽汽修業協會、老年協會、鳳陽藝術團等“兩新”組織與村(社區)“兩委”共建,充分整合各類社會組織力量,有效實現了文體活動、關愛青少年、服務孤寡老人、幫教育特殊群體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全覆蓋。

始陽鎮“1485”管理模式引領基層治理


三、“八大行動”引領示範,突出治理成效
一是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根據村(社區)院落佈局及居住人口合理劃定責任區域、制定衛生費收取標準和模式,通過公開、自願原則落實保潔隊伍,推進轄區內形成“衛生費收支自給自足”及“戶收集、點轉運、鎮中轉”的垃圾處理模式。村(組)幹部、“兩代表一委員”和自管委成員帶頭遵守所屬村(社區)各項規章制度,在“微田園”、房前屋後、樓上樓下立體式大整治中率先垂範,引導群眾對衣物亂掛、農具亂擺、雜物亂推、垃圾亂倒、房屋亂搭等“五亂”現象堅決說不,有效消除衛生死角,良好保持村(社區)環境衛生。
二是開展矛盾糾紛大調處。綜合統籌協調小區自管委、村調委會、志願者隊伍、網格員不定期上門走訪,收集情況、聽取訴求、建立臺賬,當好勸說員、調解員,有效調處群眾日常生活中鄰里和家庭內部等各類矛盾糾紛,切實做到矛盾糾紛不上交。切實增強群眾的法治意識,形成自覺守法、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做到減存量、控增量。
三是開展法治服務大行動。按照“七五”普法規劃的相關要求,推出“一月一主題”法治服務方案,加強法律顧問對法律明白人的培訓指導,結合“法律七進”工作部署,以“法律進機關”、“法律進鄉村”“法律進社區”、“法律進學校”、“法律進企業”、“法律進單位”、“法律進寺院”為主抓手,全面拓寬法治宣傳平臺,以送法到“最後一公里”為目標,通過“以案說法”、“主題活動”等方式將法治服務送到群眾中。


四是開展特殊幫教大關愛。針對“殘障”、“社區矯正對象”、“刑釋解教人員”、“吸毒”等特殊群體,開展“親情幫扶”、“聯合幫教”、“政策幫扶”等關愛行動,從家庭、社區、企業、政府各方面對特殊群體建立“兩個一”關愛計劃,即“一本臺賬、一個幫扶(幫教)方案”,將扶智與扶志相結合有針對性的對每個特殊群體開展幫扶,達到有效幫教。

始陽鎮“1485”管理模式引領基層治理


五是開展紅袖標義務大巡查。紅袖標巡邏隊是維護基層社會治安和社會穩定的重要力量。各村(社區)要促進紅袖標義務巡邏隊的制度化、規範化,讓他們在應對公共突發事件、日常巡查、法治宣傳、衛生整治、保通保暢、排查矛盾糾紛等方面常態化開展工作,遇事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耐心調解,化解矛盾,有效防範事件升級,促進基層安定和諧。


六是開展便民服務大溫暖。依託村(社區)便民服務點,對來訪群眾實施“微笑”服務,建立服務檯賬,改善工作人員服務態度,提升服務質量,讓來辦事的群眾滿意。同時針對部分群眾的具體情況,深入群眾家中,瞭解群眾實際訴求,能當場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當場解決的經研究決定後再予以解決,著力解決群眾來回跑路的問題,變上訪為下訪,從而密切黨群幹群關係。
七是開展鄉風文明大提升。整合村(社區)資源統籌佈局文化走廊,將感恩、廉政、法治、道德、村規民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風土人情、家風家教和移風易俗等文化元素植入,積極開展“廉政文化下基層”“百姓大舞臺”等文藝活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群眾文化內涵,促使良好習慣的養成,從而促進民風、社風的轉變。同時圍繞感恩、文明、誠信、法治等內容,教育引導群眾“做文明事、說感恩話”,不斷提升對外形象。
八是開展典型示範大評比。圍繞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採取群眾評、組織評、社會評相結合的方式,根據綜合積分,在全面公示的基礎上,評選出各類示範戶等,形成相互監督,相互學習的良好氛圍。同時,根據積分綜合評選“潔美家庭戶”、“文明示範戶”、“好家風示範戶”、“最美微菜園”、“黨員示範戶”、“星級調解員”等先進典型。通過先進典型引領帶動,強化群眾的榮辱感,在轄區內形成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氛圍。

始陽鎮“1485”管理模式引領基層治理


四、“五大要素”齊抓共管,優化治理保障
一是配優服務人員。著力從讓黨委政府放心、人民群眾高度認可、自身能力素質較強、熱心公益事業的人員中物色選拔出村(社區)幹部及其他管理服務人員,確保基層治理工作有人員保障。在機構完善和人員配置中,著重把組織放心、群眾滿意的黨員充實到四大組織中,切實發揮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二是籌集服務資金。不斷拓寬籌資渠道,初步形成了“政府統籌一點、各級幫扶一點、社會捐贈一點、公共收益補充一點、群眾自籌一點”的經費保障體系,同時,加強資金的監管,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確保各項工作有力開展。


三是提供服務場所。依託各村(社區)活動場所,根據功能佈局和服務類別,完善陣地建設,根據需要設置相應的辦公區劃,配備相應的辦公設施和辦公器材。有效解決有場所議事,有地點辦公,著力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服務。
四是搭建服務平臺。加強“雪亮工程”第一期和和第二期的管理使用,力爭使原大坪、原多功的“雪亮工程”與始陽鎮互聯互通,確保“雪亮工程”“全覆蓋、無死角”,築牢治安防控的“籬笆”,不斷為群防群治注入新的內涵,煥發新的活力。
五是激發服務動力。不斷強化待遇保障,優化幹部結構,加強後備幹部的培養,落實幹部的績效考核制度,把基層治理工作納入工作目標考核,實行工作量化打分。年終採取上級考評、村(居)自評、群眾測評相結合的方式確定考核等次,考核等次與年終的獎勵相掛鉤,解決“幹多幹少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的問題,真正讓村組幹部及其他管理服務人員有職、有權、有為、有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