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万历朝鲜战争和戚继光抗倭的战绩,还历历在目,怎么短短几十年就萨尔浒大败,甚至连农民军都打不过了呢?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努尔哈赤盔甲)

答:如果从1567年隆庆帝朱载垕登基算起,明末边军的战斗力,大抵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满血复活的巅峰阶段(明朝隆庆年间至万历早期)

在之前的嘉靖年间的后二十年,堪称曾经雄视天下的明朝北方边军,无比衰败的年头。以至于几千个蒙古人,经常就能轻松打穿整个北方防线,直到隆庆皇帝朱载垕登基后,这位外柔内刚的青年皇帝终于忍够——改革!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于是,在接下来的六年里,看上去成天玩收藏看歌舞的宅男隆庆帝,却不动声色启动了刮骨疗毒般的军事改革,以《御虏十三策》为改革纲领,整个北方九边大洗牌,大批庸碌将领落马坐牢。诸如戚继光等名将被推到了戍边前沿。而且绝不是后来的崇祯皇帝那样边用人边瞎指挥,反而是戚继光等人一到任,立刻给了个拍胸脯保证:如有造言阻挠者,奏闻重治!——只要能打胜仗,你就放手给朕办事,天塌下来朕顶着。

如此大撒把的态度,很快就是打了鸡血的成果。昔日怂得出名的明朝边军,一年比一年嗷嗷叫,见着鞑靼兵就迎头痛击。然后又组团朝着鞑靼境内猛杀,打得往日骄横的鞑靼骑兵望风而逃。以鞑靼可汗阿勒坦的吐血叫苦说“边外野草尽烧,冬春人畜难过”。到了隆庆三年,隆庆帝更以十二万精兵的规模,举行了明代最大规模的阅兵典礼,史载“军容之盛,近代罕有”。一度萎靡的大明边军,正式宣告复活。

尽管隆庆帝在位只有六年,但这支强大的军队,却是明朝晚期近半个世纪的柱石。而借着万历初年张居正大改革的热潮,明军的战斗力更是蒸蒸日上,叫亲政后的万历皇帝大尝甜头。万历中期的几次重大战役里,明朝边军的惊人战力一次次爆发。可以深入到青海草原追杀鞑靼瓦剌叛军,可以在河套平原上与宁夏叛军外加蒙古部落联军进行硬碰硬的野战。万历朝鲜战争的战火,更叫大明边军的威风打出国门,多次以少敌多痛击日寇。大杀四方的表现,正如朝鲜大臣的赞叹:战胜之速,委前史所未有也!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至少,从十六世纪六十年代末期,至十七世纪的早期。火器不停更新换代,战术磨合日益成熟的明朝边军,就是整个东亚大陆上,独孤求败的劲旅!


第二阶段:老本啃光的萎靡时期(万历中后期至天启前期)

明朝边军的威武战功,也成了亲政后的万历皇帝,一块亮眼的招牌。甚至今天也有不少因此美化万历皇帝的声音:别看万历皇帝不上朝,但明朝内外战争却保持全胜。可这“亮眼”功劳说到底,还是万历一直在啃隆庆帝和张居正的老本。

那么老本啃光后呢?其实,在著名的万历朝鲜战争第二阶段,参战的明朝边军,就暴露出了战力衰退的大毛病。虽说野战里的战斗力依然碾压日军,但是攻坚能力却比第一阶段严重弱化。蔚山等战役都是多次强攻日军堡垒却不克,好些参战部队更是畏敌不前,最后还是靠了强大的明朝海军,才得以彻底歼灭日军。可惜这严重危机,却被胜利辉煌掩过。

为什么会出现这衰退现象?自张居正去世后,大明王朝整个行政效率严重瘫痪。昔日装备精良的明朝边军,莫说曾经年年震慑北方的九边军事演习销声匿迹,日常的粮草弹药更是无法保障。而每当明王朝为钱发愁时,一个习惯性动作就是裁军。昔日俞大猷戚继光苦心摔打出的边军精锐,好些竟是随随便便就裁撤干净。

于是,当辽东后金杀声震天,著名的萨尔浒大战紧锣密鼓启动时,明朝官员这才惊见,曾经无敌的明朝边军,已经被糟蹋到何等惨淡地步:俞大猷亲手打造,曾经几千人就可重创数万鞑靼铁骑的火器车营,居然连战车的挡板都已经腐朽掉了。好些火器部队,一二十年都没开过一次火。大战即将开打,竟还有五千多火器兵连火铳都不会用,只能临阵磨枪加练。

于是不出意料,从萨尔浒战役起,一直到天启初年,几年里的明军,简直各种稀里哗啦。说句寒碜话:以万历末期明军的战备水平,明朝只丢个辽东,没被八旗迅速打破山海关,已经无比幸运了。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第三阶段:战力复苏却回天乏力(天启中期至崇祯年间)

从天启中期起,明朝进入的晚明最凄风苦雨的灾难时段,特别是崇祯年间面对农民军与后金(清军)的两线作战,场面更是无比悲惨。但实事求是说,明朝边军的战力,确实正在复苏。

一方面,是明军不惜血本,加强对辽东前线的投入,不管后世争议如何,辽东军的战斗力确实涨了上来。另一方面,坏事做尽的魏忠贤,在天启年间也难得做了件好事:启用朱童蒙。这位文武强人此后扎根延绥,几年辛苦磨炼,再次练出了强大的陕西兵。给后来的孙传庭曹变蛟等明末能将提供了好兵源。

所以,到了崇祯晚期,明清精锐决战松山锦州时,明军一度打清军打抓狂的,就是焕然强大的战斗力。一直到乳峰山之战时,明军已经攻破清军数营,一度掌握战事主动权。可惜崇祯瞎指挥,战局由胜转败,但曹变蛟的陕西精兵,依然以劣势兵力逆袭清军大营,险些要了清太宗皇太极的命。朝鲜使臣的笔记,更记录下明军残兵在黑山塔山等地,长达八年的顽强抵抗。以一寸山河一寸血的代价,践行护国使命。保家卫国,大明边军无愧!

明朝后期,九边重镇的战斗力究竟如何 为何见了女真就跑

可是,再好的军队,摊上一个腐败外加效率严重低下的明朝政府,外加一个刚愎自用的败家崇祯皇帝,多少男儿热血,终究,只是白白抛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