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啟亮:奮戰在基層“疫”線的“守護者”

吳啟亮:奮戰在基層“疫”線的“守護者”

吳啟亮

人物簡介:吳啟亮,男,1979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明光市古沛鎮衛生院黨支部書記、院長,敬業奉獻好人。

事蹟簡介:1月27日,在古沛鎮大夏村確診了一例從武漢返鄉的新冠肺炎患者,這是明光市首例。面對這突出其來的壞消息,明光市古沛鎮衛生院院長吳啟亮迎難而上,帶領全院醫護人員積極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線。憑藉豐富的傳染病防控經驗和“狹路相逢勇者勝”的精神,為明光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基層多年工作中,他曾多次榮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16年榮獲滁州市“千名好公民”稱號。

正 文:2月4日凌晨6時,天剛矇矇亮,吳啟亮就已洗漱完畢(疫情發生以後,一直住在醫院,以院為家),來到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緊張的工作。這一夜,是他從疫情發生的這十幾天來,晚上睡得最好、也是最長的一夜,他睡了6個小時。

號角已吹響,大家一起上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斷向全國蔓延,一場關係人民群眾生命安危的疫情防控阻擊戰在全國如火如荼展開。1月24日,接到上級通知,吳啟亮還沒來得及嘗一口年邁的母親和心愛的妻子精心準備的年夜飯,也沒來得及和年少的兒子道一聲別,便匆匆趕回衛生院一頭扎進疫情防控工作中去。“疫情就是命令,疫情就是責任,號角已吹響,大家一起上”這是他在衛生院疫情防控動員會上講的一句話。全院26名醫護人員積極響應,主動請纓,紛紛在請戰書上留下名字,按上紅手印,走向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未雨綢繆,精準預判

熟悉吳啟亮的領導、同事都知道,他年紀不大,個子不高,但工作能力強、有魄力。1999年參加工作的他,業務紮實,2003年便以公共衛生專業骨幹的身份,加入到非典疫情防控工作中。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吳啟亮根據多年的工作經驗判斷,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役”將會異常的艱難和漫長,醫院先前儲備的防控物資,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手中沒有彈藥糧草可不行。他立即電話聯繫明光和滁州幾家醫藥公司,向他們緊急籌措防控應急醫療物質。但由於正處春節假期,各公司都找不到工人,他就一個一個打電話、一件一件去落實物質。1月26日(年初二)一早,他就安排人員、車輛,冒著大雪把醫療物質緊急運回醫院。事實也證明,這一批緊急籌措的物資,對該院後一階段疫情防控和病毒阻斷髮揮著巨大的作用。

防疫一線,指揮調度

1月27日,古沛鎮大夏村確診一例病例。接到疫情報告後,吳啟亮第一時間就啟動了疫情防控預案,立即帶領防控小組,連夜趕赴患者家中,就醫療救治、消毒殺菌、流行病學調查、人員排查和心理疏導、宣傳防控知識等系列防控措施有條不紊地展開落實。“零距離”接觸被病毒感染的環境,被傳染的風險還是較大的。狹路相逢勇者勝,面對這種情況吳啟亮帶領團隊,沒有半點猶豫和退縮,迅速到人到位,按照規範要求進行現場處理,忙得一晚沒閤眼。第二天一早,他又馬不停蹄地安排人員拉物資、通報疫情、佈置下一步防控工作……

疫情發展形勢嚴峻,他將衛生院的人員分為 3個前線防控先鋒隊,下設8個防控小組。每天,醫院黨員先鋒隊都對轄區19名與確診患者有密切接觸人員開展2次、對24名從武漢返鄉人員開展1次的健康狀況隨訪、測量體溫、宣傳防控知識、進行專項心理疏導等。針對確診病例所在的大夏村,吳啟亮當機立斷,從周邊的村衛生室調配兩名業務能力精、責任心強的鄉村醫生進駐,及時解決了大夏村疫情防控的醫護人員不足問題。同時,他還根據全鎮各村的防控情況,通盤考慮,將防控任務較輕的其他鄉村醫生,支援補充到任務較重的村莊。

人員配備到位,醫療物資緊缺也是個問題。吳啟亮緊急從鎮衛生院調配防護服、口罩、帽子、手套、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品,同時還積極向市防控辦尋求支持,及時消除了大夏村村民的恐慌,併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保障。隨著形勢的發展,大夏村防控措施升級,嚴控人員過往。為解決村民的就醫問題,吳啟亮安排村衛生室3名村醫24小時駐守,有急危重病人,隨叫隨到,鎮衛生院醫護車免費接送。同時,對密切接觸人員和武漢返鄉人員的,實行專線聯繫,一個電話就能送醫送藥上門。

細微之處見真情、大疫面前有大愛。吳啟亮用自己實際行動贏得了領導的肯定,同事的信任,患者的尊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當安與危、生與死的選擇擺在面前,有許許多多像吳啟亮一樣的共產黨員、白衣衛士,守護著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此時此刻,他們依舊奮戰在抗“疫”一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