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深度解讀,中國如何進一步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經濟學家深度解讀,中國如何進一步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一個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銷環境,成為衡量各個國家和地區最重要的經濟競爭力和吸引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自2003年以來,世界銀行每年都會發布一份全球營商環境報告,而中國在發佈的2019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在第31位,比2018年上升了15位。

與此同時,我國也連續第二年晉升全球營商環境改善最大的十大經濟體之列,在不久前,國務院還正式簽發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該條例的出臺也是為了進一步優化當下我國營商環境還依然存在的一些短板,以及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痛點、難點的突出的問題。

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需要我們有一個更加高質量的城市營商環境來滿足需求,我國政企如何共同打造一個高質量的營商環境,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


今天我們就這個話題給大家做一個重點的分析:

一、市場的環境,國家發改委原副秘書長經濟學家範恆山就表示,中國的進一步開放,對中外企業來說是一個合作共贏好機會,創建好的營商環境,解決市場中存在的痛、難點問題,這需要在思路上進一步增強認識,在實踐上要找到關鍵所在。

他說,一是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松’而在於‘公’,最重要的是公約、公平、公正、公開;二是重點不在於‘少’而在於‘準’,我們注意到有些地方表示,我們這個負面清單越少越好,越簡單越好,其實,這個是不恰當的,該管的方面我們一個都不能少。清單不是說越少越好而是越準越好;第三是我們的重點不在於‘惠’,而在於‘信’,營商環境不是給的優惠政策越多越好,如果這樣子補下去將是一個無底洞,所以重點在於信,你要公開透明、可持續,前後政府一個樣,給我們的投資經營實體充滿信心,這樣才會有公信力。

加快網上行政窗口建設,儘快的把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應用到政府的行政管理活動中去,這是我們需要做好的。


二、金融環境,這考驗的是一個城市的資金使用的效率和配置是否得當、高效,企業融資某種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城市的金融服務業究竟是否成熟,金融的本質是多數時候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對於這一層面來說

第一,要在產業金融方面在發力,因為這樣做有利於一些龍頭企業,帶動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

第二,金融一定要體現它的服務意識,而且要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要處理好它的風險控制和積極信貸的關係,金融不講風險控制是不行的,但一味的保守和只把重點放在那些大戶上去,對我們的經濟是不利的;二是一定要處理好自身盈利和企業盈利的關係,在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實踐表明,但凡是金融企業賺的盆滿缽滿的時候,往往都是我們實體經濟不好的時候。

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把它做好,在當前我們有的地方仍然面臨著融資渠道不暢、融資成本過高的問題,在我們實體經濟裡面仍然是存在的,中小企業貸不到款或貸款比較的困難,需要的是金融環境的改善,這應該作為下一步我們營商環境改革繼續深入的一個重點。


三、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建設。

第一,萬事人為本,最近這幾年國內各城市之間展開了人才大戰,我們要明確的是,既要滿天下英才任用之,更要使已經在城市、地方的人才能夠真正的發揮出自己的作用,讓才能得到施展。大多數人才是有幹一份事業的志向的,如果在城市裡找不到合適的產業平臺,生活找不到鬥志的方向,這是不行的,不是他們的意願;

第二是待遇的支撐,要幹事業,得提供相對比較良好的工作待遇,這樣才能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讓他們願意留下來,努力的投入到發展各項事業上去。

第三是信任,要給他充分的信任,許多好的成績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在穩定的基礎上給他一個發揮才能的進取型環境,這對於人才、團隊來說,是充分施展才能,發揮關鍵作用的正確方法,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的快速穩定的向前發展。

總之,今天我們探討的營商環境的話題,是真心的希望,看到一個更加求真務實,更加有活力的營商環境促進經濟更好的發展,這背後所基於的是我們每一個人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歡迎大家針對這個話題進行留言評論,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