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俄羅斯上校親自帶兵,200個士兵全身綁滿了手榴彈,佔領了科索沃首都普里斯蒂納的機場,戰鬥民族為何如此剛?

Kiss_譽


先要說明一下,俄羅斯親自帶兵的不是上校而是中將,俄軍的這場行動關鍵在於為自己贏得了國際軍事鬥爭的主動權。

1999年3月24日爆發的科索沃戰爭進行到6月初,聯合國通過了敦促北約停火併向科索沃派遣維和部隊的決議。6月10日,南聯盟決定從科索沃撤軍,而北約隨即決定向科索沃派出由美德英法意五國組成的維和部隊。顯然,美國戰略意圖就是將俄羅斯排斥在外,讓以美國為主導的北約主宰科索沃局勢,進而可以控制巴爾幹。

對於美國這一做法,俄羅斯表示強烈反對。6月10日,正當北約慶祝勝利,計劃向科索沃派遣維和部隊時,俄駐北約軍事代表扎瓦爾金中將( Викт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Заварзин,1948年出生)率領空降兵某獨立旅1個加強連200人50臺車輛,帶著5天給養,以60公里/小時行軍速度向普裡什蒂納挺進,在12日5時到達機場。到達機場後,俄軍空降兵迅速搶佔了機場的指揮設施,並在機場10公里範圍內各個主要路口進行警戒。

中午,英軍維和部隊到達機場附近並與俄軍形成對峙。俄羅斯以既成事實迫使北約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做出讓步,同意俄軍在科索沃部署維和部隊。隨後,俄羅斯空降兵先是在6月26日派出39人的先遣隊抵達機場,攜帶為後續即將部隊使用的導航設備。

7月6-11日,俄羅斯空降兵第76師先後在13架伊爾-76運輸機運輸下抵達機場。8月1日俄空降兵參謀長宣佈抵達科索沃俄軍共有3400人-空降兵2200人,此外還有210輛坦克和裝甲車、450輛汽車。

俄空降兵此次行動扭轉了俄羅斯在科索沃問題上的被動局面,為它贏得了主動權,為此扎瓦爾金中將6月12日晉升上將(如今擔任俄羅斯國家杜馬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榮華之武器堂


科索沃戰爭前,俄羅斯是堅決反戰的,在78天的轟炸中,俄羅斯幾乎毫無作為,應該說很沒有面子,而在戰後的談判中,俄羅斯為了爭取主動,而以突然的方式發動了這場“進軍”,給了西方一個猝手不及,最終在雙方都互留餘地的前提下,西方國家承認了既成事實,而俄羅斯也算是在這場戰爭中給自己的顏面扳回了一局。

關於科索沃戰爭,以及對南聯盟的78天轟炸,這幾乎是很多中老年國人的深刻記憶,充分詮釋了現代社會里,“落後還是得捱打”的道理。

南聯盟在戰爭中被炸的很慘,也死了幾千人,損失了上千億美元,最終,被迫接受了北約的條件,無條件從科索沃撤軍。

南聯盟幾乎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最後一個“好夥伴”,所以美國人下手就特別狠,78天帶著北約夥伴朝南聯盟扔了1.3萬噸炸彈,當年打納粹都沒這麼狠。

那一年,是葉利欽執政的最後一年,也是俄羅斯最虛弱的一年,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也特別“弱雞”,這也是南聯盟挨炸的原因之一,這讓北約毫無顧忌。

戰爭結束了,南聯盟軍隊要撤出科索沃,那哪些國家的軍隊有權進入科索沃“維持和平”,這成了俄羅斯和北約一些國家爭執的焦點。

美國依然是那副愛理不理的,此時的美國人,根本不屑於俄羅斯的態度。

俄國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據信在時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的普京直接策劃了本次突襲行動。

在1999年6月11日晚,俄軍方向駐紮在波黑的維和部隊下達指令:馬上集結200名空降兵,向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的國際機場急行軍,搶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佔領機場,並在那裡佈防。

很快,200多名俄空降兵乘坐步兵戰車、裝甲車、越野卡車等車輛向目標地展開了急行軍,他們都是參加過第二次車臣戰爭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冒險。

經過幾個小時的急行軍,這些俄軍士兵很快抵達了科索沃邊境,雖然邊境上有許多美軍在那駐守,這些俄軍士兵也沒搭理美軍,直接開車衝過了關卡,揚長而去,而美軍並未有任何阻攔的動作。

但是美軍在同時向北約高層報告了俄軍的行動,北約迅速判斷出俄軍的目標意圖,北約最高司令官克拉克將軍立刻下達命令,要求英軍務必搶在俄軍前面接管機場。

這批英國部隊有將近7000人,擁有坦克和步兵戰車等重武器,相對於200多名輕裝簡行的俄軍,他們還是晚了一步。

等到英國人抵達機場附近,俄軍早已和塞爾維亞軍隊完成了交接,俄軍的出現是讓塞爾維亞士兵又驚又喜,畢竟,他們是準備要把機場移交給北約的。

此時,英國部隊除了自己的7000人馬,附近還有北約其他國家的若干支軍隊,但他們畢竟不想和俄軍為敵,更不想發生衝突,畢竟一旦交火,後果難以預料。

北約的高層心裡是非常鬱悶的,但是最終還是承認了既成事實,只能和俄國人進行談判,最終,之前被排除在外的俄羅斯,也獲得了在科索沃“維持和平”的地盤。

從某種角度來說,俄羅斯本次行動是一次比較漂亮的主動出擊,扭轉了在科索沃戰爭後不利的國際局面,為自己挽回了一些談判的籌碼,確立了自己在科索沃問題上的發言權,取得了戰略主動。

之後的半年時間裡,普京也獲得了“火箭般”的提拔,從安全會議秘書,一路升級為第一副總理、代總理、總理、俄聯邦代總統。


雲中史記


1999年6月12日下午,經過了長途跋涉的英國軍隊,到達了科索沃的首都的普利斯提納機場。


英軍在這之前收到命令,必須在俄軍之前搶佔機場。就在英軍佔據準備機場之前,突然發現,機場早已經被俄羅斯部隊搶先佔領。

由於當時英軍佔據著人數優勢,眼看著一場大戰一觸即發。當時到底是個什麼樣的情況?

動盪的科索沃——民眾毫無安全感可言。

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共和國宣佈解體,克羅地亞等國宣佈獨立。

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共和國,聯合成立了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簡稱南聯盟。之後由於獨立問題,國家之間不斷的爆發衝突。

其中最嚴重的就是波黑戰爭,波黑戰爭的爆發讓南聯盟岌岌可危。再加上南聯盟實行的種族歧視制度,導致內部爆發反抗,大量的平民被屠殺。

一直持續到1999年的年初,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表示要和南聯盟就“科索沃問題”進行談判。然而由於代表著各自的利益,談判進行的並不順利。


1999年的3月24日,北約對南聯盟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有將近500架飛機和15艘軍艦,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進行打擊。面對著絕對軍事力量的差距下,南聯盟毫無招架之力。

整個打擊持續了78天,南聯盟被迫在不平等的協議上面簽字。根據協議南聯盟要從科索沃撤軍,原來的科索沃地區則是交給了聯合國的維和部隊維護秩序。

然而就在南聯盟撤軍之後,俄羅斯和北約又開始扯皮。焦點在於到底是哪個部隊進駐科索沃?

既然討論不出來,結果當然是誰先佔領誰話語權大。而科索沃的首都普利斯提納,作為一處軍事要地,也成為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於是俄羅斯高層準備先下手為強,命令部隊先行佔領普利斯提納機場,從而破壞北約獨佔科索沃的目的。一場面向機場的賽跑馬上開始。

機場賽跑——誰先到誰有主動權。

根據戰爭之前早就簽訂好的條約,普利斯提納機場和他的周邊,按照道理應該交給英軍來負責。


普利斯提納機場是科索沃地區最大的一處機場,也是和外界聯繫的唯一航空港。這個機場對於接下來的行動,具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按照英軍之前部署的計劃,他們是打算在停火協議生效前的6月11日晚上,就派兩支部隊以最快的速度搶佔機場。

6月11日晚上11:30,在阿爾巴尼亞北部的一座機場,有一架搭載12名英國特種部隊以及裝備的c-130運輸機,正在跑道上做著起飛準備。

然而就在c-130運輸機起飛沒多久,發現飛機上搭載的裝備太多,超過了飛機的最大核載重量太多。如果繼續強飛下去,很有可能造成機毀人亡。

於是運輸機的機長準備立刻就近迫降,但是在迫降的過程當中,飛機的機身碰到了一處建築物的頂部,造成飛機受傷。

最後等到飛機降落到地面的時候,直接斷成了兩半。不過萬幸的是,飛機上的特種部隊人員傷亡並不大,只有一個人受了重傷。
▲俄軍

由於c-130運輸機出師不利,所以在6月12日的凌晨4:30,另外一輛c-47運輸機,搭載著第五空降旅的士兵,準備越過馬其頓邊境,來到科索沃首都。

而與此同時,他們也受到了情報,得知俄軍也準備搶佔幾場。這是一場關乎未來作戰佈局的爭奪戰,對於雙方來說都是一個挑戰。

最後英軍的直升機順利來到科索沃境內,並且降落到了普利斯提納機場公路邊上的一座山下。

根據接到的到命令,如果到達機場發現俄羅斯軍隊搶先佔領的話,必要的時候可以用武力把他們趕走。

雖然命令是這麼說,但是並沒有說到底該如何趕走。這在後來也引發了一系列的矛盾。

在運輸機降落後,英軍的第五空降旅開始了急行軍。由於這裡之前是一處戰場,到處都是地雷和陷坑。為了躲避這些危險,他們一路的行進速度非常緩慢。
▲機場圍欄對質

一直到當天下午3點左右,英軍的先頭部隊才算是到達了機場。這個時候距離他們降落已經過去10個小時,也錯失了搶佔的最佳時間。

而另外一邊的俄羅斯部隊怎麼樣的呢?其實他們搶佔時間也是在1999年的6月12日凌晨,不過相對於英軍,俄羅斯軍事行動要順利的多。

俄羅斯趕來的這支部隊是駐紮在波黑圖茲拉的軍隊,他們在6月11日的中午收到的命令。

要求他們部隊派遣200名精銳空降兵組成先遣部隊,趕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搶佔普機場並佈置防線。

因此在收到命令之後,俄軍的這支部隊準備了10輛裝甲車,30輛卡車以及200名空降兵朝著機場奔去。

由於當時準備的比較倉促,他們裝甲車上的波黑維和部隊的標籤甚至都沒有撕掉。為了避免後來起衝突,俄軍士兵在裝甲車的外部貼了一個科索沃維和部隊的標籤。6月11日還處於停戰協議沒有生效前,這也說明科索沃仍然屬於戰區。倘若俄軍想要前往科索沃,說不定會引起很多不必要的衝突。

因此他們計劃從圖茲拉進入,在經過塞爾維亞,南下經過尼什,最後再進入科索沃。如此一來也能迷惑北約,讓他們不清楚這支部隊的軍事目的。

不過大家都不是吃素的,稍微輕舉妄動,只要大概推測一下,就能知道軍事目的了。因此對於俄軍和英軍來說,就是一場機場的賽跑。

雖然是走的陸地,但是架不住歐洲國家小,還是快過出師不利的英軍。在俄軍來到機場的時候,道路兩邊還是為他們夾道歡迎的南聯盟士兵。

因為在之前的科索沃戰爭當中,俄羅斯曾經給南聯盟進行過不小的幫助。

因此在看到羅軍趕來之後,南聯盟的士兵便把控制權交給了俄軍。甚至還幫這一小撮的俄軍在機場周圍建立防線。不過要澄清一下,這些人身上並沒有綁炸彈。

俄軍英軍的對峙與談判——衝突一觸即發

英軍到達機場的時候,已經是6月12日下午要比俄軍晚上幾個小時。到達機場之後,他們立刻要求俄軍交出機場,畢竟這是之前協議寫好的。



面對英軍提的這個要求,俄軍當然不同意了。而英軍當時的指揮官弗里爾,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北約盟軍的最高司令官。

當時的盟軍最高司令官是美軍的克拉克上將,他立刻下達命令,要求英軍向俄軍發動進攻。戰爭一觸即發的時候,北約英軍最高指揮官傑克遜卻阻止了英軍。

(這裡要吐槽一句,虧了這不是美國的兵,真是站著說話不腰疼,看熱鬧的不嫌事大。)

傑克遜認為最好不要輕舉妄動,否則擔當不起引起第3次世界大戰的責任。局勢進入了談判的局面,俄軍的最高指揮官達瓦爾金,接受了談判的請求。

經過談判之後,雙方達成了一致的協議——英軍可以進機場,但是俄軍也要在機場駐紮。這也意味著當時的普利斯提納機場,需要由俄英兩方共同負責防備。

這次俄羅斯空降兵的奇襲,對於北約來說是當頭一棒,徹底打亂了他們的軍事部署。儘管後來有15,000多北約部隊進入科索沃,然而面對這200多名的俄羅斯空降兵,如同是一根魚刺卡在了喉嚨。


史之策


1999年6月11日夜間,波黑的俄軍駐地突然一反常態的忙碌起來,一名名士兵都在忙碌著頂盔戴甲,很快一輛輛裝甲車攜帶著這些士兵全速衝向了科索沃的普裡什蒂納機場。


這些精銳傘兵的使命,就是搶在北約軍隊之前奪取普裡什蒂納機場的控制權!

這些兵哥哥們都是經歷過戰爭,見過血的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股子血腥的氣息。這些見過血的老兵們無視美軍在邊境上設置的關卡,直接揚長而去,留下了一臉懵圈的美國佬。

美國人緩過神來之後連忙層層彙報,北約高層判斷出來俄軍的目標正是機場,連忙命令附近的英軍務必搶在俄軍之前佔領機場。

然而英軍的速度還是慢了一拍,等七千約翰牛趕到的時候,俄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機場,英軍對此還是保持了剋制,最後北約還是隻能默認了這個事實。

這次漂亮的突襲行動,用實際行動為俄羅斯在科索沃地區的事務贏得了話語權,使得原本被擠出牌桌的俄羅斯人重新又回到了賭桌之上。


這次行動可以說為俄羅斯的低落士氣打了一發強心針。

在1999年的時候,可以說是新生的俄羅斯最困難的時期,國內休克療法造成的惡果還沒有散去,第二次車臣戰爭帶來的創傷還沒有平復,對外美國人無視俄羅斯的強烈反對,悍然甩開聯合國,對俄羅斯在歐洲最後一個朋友南聯盟實施軍事打擊,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狠狠的打在了俄羅斯人的臉上!

當全世界人民看到俄羅斯人捱了這記悶棍後,只能忍氣吞聲,沒有任何實質性動作的時候,都在哀嘆曾經和美國分庭抗禮的北極熊完蛋了,徹底完蛋了。

落後就要捱打,戰爭的結果沒有懸念,落後的南聯盟只能接受命運,驕傲的鐵托的傳人不得不接受從科索沃撤軍這一無理要求。


南聯盟的軍隊撤出了科索沃,那麼,將有哪些軍隊進入科索沃執行維和任務呢?

這成了戰後幾個大國分割戰爭遺產的焦點,俄羅斯為了保障自己在巴爾幹半島的利益,也與西方國家展開了一系列的外交斡旋。然而當時俄羅斯已經普遍被認為是紙老虎,俄羅斯的態度已經不為西方政治家所重視。   

這樣的情況嚴重刺傷了俄羅斯人那顆驕傲的心。俄羅斯人是驕傲的,他們原本有著驕傲的本錢,當整個歐洲都無法抵擋拿破崙的鐵騎時,庫圖佐夫橫空出世,打敗了拿破崙,使後者走上了窮途末路,為俄羅斯贏得了歐洲憲兵的稱號。

二戰中當納粹的鐵蹄踏遍歐洲之時,靠著蘇聯幾乎一己之力,抗衡整個納粹帝國,最終消滅了納粹。

而如今,偉大的俄羅斯民族竟然在東歐這片自留地,都幾乎完全被忽視,俄羅斯人感到了羞恥。

葉利欽這位西方人眼裡的謙謙君子也憤怒了,他決定要做些什麼讓西方人見識下什麼叫做俄羅斯人的憤怒,讓他們知道忽視俄羅斯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時作為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的普京直接策劃了本次行動。於是就有了開頭的那帶著深深普京烙印的行動,他向全世界宣告任何忽視俄羅斯的行為都會付出代價!

這次行動充分展現了俄國人強大的處突應變能力,向世人宣告俄國人實力猶存!在這次充滿普京個人風格的行動成功之後,普京大帝逐漸上位,最終成了俄羅斯的大統領之後,俄羅斯的國力得以快速恢復,重新在國際事務中取得了較大的話語權,可以說這次行動是俄羅斯重新回到世界牌局的前奏,有著非凡的意義。      


歷來現實


20年前,俄軍千里奔襲奪機場。20年後,俄羅斯力挺小弟抗北約。戰鬥民族,果然有股子“愈挫愈奮、越戰越勇”的氣勢。

20年前,當時綜合國力衰退嚴重的俄羅斯曾“突然暴起”,在塞爾維亞土地上演了一幕令世界為之震驚的大戲。1999年6月,為回擊西方在南聯盟問題上對俄羅斯的羞辱與蔑視,部署在波黑地區的俄軍出動200名傘兵(一說250人),搭乘15輛BTR-80裝甲運兵車和2輛支援車(一說30輛),遠程奔襲600多公里,搶在英軍前幾個小時奪取了科索沃唯一適合大型軍用運輸機起降的普裡什蒂納機場。

據說,駐守當地的塞軍剛離開20分鐘,俄軍就幾乎“無縫銜接”地接管了機場控制權。等到英國軍隊姍姍來遲,面對他們的是嚴陣以待的俄軍傘兵和黑洞洞的槍口。最終,北約不得不同意俄軍在包括機場在內的科索沃全境“獨立部署”。

雖然這支俄軍傘兵突擊隊的指揮官謝爾蓋·巴甫洛夫上校後來接受採訪時,稱一槍未發就順利搶佔機場“是因為運氣好”。據他講,俄軍車隊“遭遇的最大威脅”不是北約部隊和科索沃地方武裝,而是熱情奔放的塞族平民,他們夾道歡迎俄軍到來,甚至深更半夜還有很多人守候在道路兩側歡呼。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巴甫洛夫只好下令士兵關閉艙門,並嚴禁以任何理由停車。

但實際上,前者行動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首先應歸功於由俄軍情部門18名官兵組成的先遣隊,領導這支特遣隊的俄軍少校葉夫庫羅夫(Yunus-bek Yevkurov)後來被授予“俄聯邦英雄”稱號。不久前,俄羅斯還以葉夫庫羅夫及其部下的事蹟為原型,拍攝了一部場面火爆的戰爭大片《巴爾幹邊界》。

這次行動還有個“小插曲”——與英軍對峙期間,由於羅馬尼亞拒絕讓俄羅斯運輸機過境,導致駐紮機場的俄軍傘兵在隨身攜帶的補給消耗殆盡後,不得不向北約部隊要水喝。而今羅馬尼亞又揚言攔截俄軍運輸船,兩國結下的“仇疙瘩”似乎更加難解了。

原來,就在前一段時間,羅馬尼亞Mediafax通訊社報道稱,該國在多瑙河扣押了一艘載有30輛T-72坦克、20輛裝甲車的俄羅斯運輸船。雖然俄國防部於2019年7月26日駁斥了這一報道,卻仍引發外界不少猜測。

沒過幾天,當地時間2019年7月29日,塞爾維亞總統亞歷山大·武契奇就在一眾文武要員的陪同下,前往一處軍事基地視察了俄方剛剛援助給塞方的10輛BRDM-2裝甲偵察車——據悉,後者是7月24日俄羅斯借道匈牙利領空,用運輸機送抵塞爾維亞的。

外媒稱,這10輛裝甲車是俄羅斯對塞軍援一攬子計劃的一部分——按照雙方協議,俄軍將向“斯拉夫兄弟”提供經過翻新的30輛T-72坦克和30輛BRDM-2裝甲偵察車(包括零備件)。

或許有人會覺得,60輛二手坦克和裝甲車不算多呀。但問題在於,目前塞軍車況較好且仍在服役的主戰坦克只有200多輛M-84(仿自T-72)及T-72早期型。2019年,塞爾維亞軍費預算僅為9.07億美元,而俄羅斯計劃年底前交付的30輛T-72坦克和30輛BRDM-2裝甲車,價值就高達約4000萬美元,可謂雪中送炭。

至於說俄羅斯為何與塞爾維亞有著“兄弟情誼”般的深厚交情,除了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淵源外,還與科索沃戰爭以來的20年間,俄羅斯與西方不斷惡化的關係直接相關。雖然近些年塞爾維亞不斷聲言自己的目標是“加入歐盟”,但該國仍堪稱俄羅斯在北約“縱深地帶”碩果僅存的唯一盟友。

從這個角度講,俄羅斯熱心幫助塞軍增強戰力,也隱含著牽制北約、減輕己方壓力、擴大回旋空間的戰略意圖。而無論是向塞方贈送戰鬥機(2016年12月,俄羅斯向塞爾維亞捐贈了6架米格-29戰鬥機,並將為塞防空-空軍現役米格戰機提供維修保障服務的時限增至14年),還是援助坦克、裝甲車,對於俄羅斯來講,其實質與20年前俄軍千里奔襲普裡什蒂納機場一樣,都是在巧妙回擊以美國為首北約的“極限施壓”,以此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利益。


網言軍事


俄羅斯跟歐洲鬥爭了數百年,從以前那個西歐單一強國就能夠打到莫斯科城下的國家越打越強,到後來可以單挑歐美,到現在還能憑一己之力讓歐洲噤若寒蟬,在俄羅斯的內心中,從來沒有對於歐美的自卑情緒。

歐美打南聯盟時,俄羅斯正是大病在身的時候,葉利欽原本就一直想走歐美路線,誰知連當個附庸都只能打醬油,人家根本不帶他玩。所以俄羅斯國內憋了一口氣,看著盟友被凌虐,卻無可奈何,只能口頭抗議。

倘若那個時候就是普京執政,歐美打不打的成南聯盟都還很難說。不過以當時俄羅斯的境況來看,如果要阻止科索沃戰爭,也是很困難的。如果直接軍事介入有可能能夠阻止空襲,但是俄羅斯當時就會遭到歐美的一致制裁。

以當時的國際形勢來看,東方大國國力尚且弱小,俄羅斯內有車臣之患,國內經濟蕭條,還在解決溫飽問題,確實也很難承受歐美壓力。雖然形勢比人強,俄羅斯人沒有大動作介入保護南聯盟,但是戰鬥民族那股子氣還在。

而且老虎雖然病了,虎威還在,在空襲進行到最後,北約還是不敢完全忽略俄羅斯的存在,讓俄羅斯參與了南聯盟後時代的後事安排。如果沒有俄羅斯的參與,歐美單方面地面進入塞爾維亞,一定會遇到很多麻煩和抵抗,和平協議的達成也會有困難,有了俄羅斯的參與,至少會讓塞爾維亞有一些安全感。

所以在國際維和部隊進入塞爾維亞時,俄羅斯表現出了骨子裡的強悍,200士兵綁滿手榴彈空降貝爾格萊德,那就是一副拼命的架勢。其目的一是為了搶佔一個好的地段和位置;二是向歐美展示實力,讓他們明白俄羅斯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弱,蘇聯不再了,俄羅斯也不容忽視;三一方面也是為國民宣洩一把憋在心裡的窩囊氣。


謝金澎


1999年3月24日,北約不顧俄羅斯等國的強烈反對,越過安理會,對南聯盟展開連續78天的狂轟濫炸,科索沃戰爭由此爆發。

6月中旬,損失慘重的南聯盟被迫同意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並開始從科索沃撤軍。打仗肯定是為了好處,正當北約國家在計劃如何瓜分科索沃地盤時,俄羅斯也打起了小算盤。

西方國家馬上要吃大餐,那最起碼俄羅斯要喝口湯。於是葉利欽交給時任俄安全會議秘書的普京一個任務:搶佔已瓜分給英國的科索沃戰略要地斯利季奇機場。

1999年6月11日深夜,駐紮在波黑的俄羅斯維和部隊最高長官阿列克謝將軍,突然接到總參部命令:馬上集合200名空降兵,向普裡什蒂納(科索沃省首府)的斯利季奇機場急行軍,搶在英軍之前佔領機場。

接到任務後,阿列克謝將軍親自到空降第76師挑選了最精幹的200名官兵。然後由扎瓦爾津上校率領,分別乘坐15輛裝甲車、30輛卡車及5輛烏阿斯牌汽車,帶著5天的口糧,從波黑向科索沃進軍。


1個小時後,俄軍行動隊到達波黑邊境,在那裡遇到了維和的美國士兵。蘇軍為了搶時間,沒有同美軍過多交涉,直接強行闖哨卡,一路朝斯利季奇機場方向狂奔。

美軍士兵立馬向上級彙報了情況。很快英軍弗里爾空降旅也接到了搶佔斯利季奇機場的命令。他們也迅速派了先頭部隊出發了,一場速度搶奪戰在英、俄兩支小分隊展開。

英軍反應速度也很快,但他們出發沒多久就遇到了大麻煩。因為塞爾維亞士兵在他們前進的道路上,埋下了不少地雷。雖然簽訂了停戰協議,但埋地雷的事還是沒法追究的。所以英軍只能在塞爾維亞士兵的嘲笑聲中緩慢前行。


俄軍行動隊經過7個半小時的500公里急行軍,終於在上午十點半左右到達斯利季奇機場。駐紮在機場的塞爾維亞士兵,熱情地和俄軍擁抱著,並開心地說:“你們怎麼才來?我們等了好久了。”隨後他們進行了駐防交接。

下午3點左右,英軍弗里爾空降旅的先頭部隊才到達機場。但此時的機場已被俄軍控制,他們被拒絕進入內。隨後俄英高層開始談判。

由於當時俄羅斯也沒有真正想與北約抗衡,而北約也並不願意與俄羅斯公開為敵。

經過三小時的談判,雙方達成了一個和平協議:為照顧英國面子,俄軍讓出機場南部一小塊地區由英軍接管。所以斯利季奇機場的爭奪戰,最後以俄軍全面勝出而告終。



花木童說史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鐵托的去世對於巴爾幹半島來說可以說是災難的開始:謀求獨立的民族主義勢力逐漸抬頭,大規模示威遊行和流血衝突時有發生......進入九十年代後,南斯拉夫迅速解體並分裂成五個獨立的國家,而這也為後來科索沃戰爭的爆發埋下了隱患。

作為塞爾維亞的一個省,科索沃在美國及西方國家的慫恿下從九十年代初就開始謀求獨立建國,並在此期間組建了屬於自己的武裝力量。而彼時曾相繼擔任塞爾維亞總統和南聯盟總統的米洛舍維奇在科索沃問題上卻表現的異常強硬,在美國及北約決定軍事介入之前,米洛舍維奇一貫主張通過武力鎮壓來解決科索沃問題。

由於認為自己試圖在巴爾幹半島擴張勢力範圍的企圖受到南聯盟的阻撓,美國最終決意同北約組成多國部隊介入科索沃問題:在經過一系列的軍事調動後,北約集團於1999年3月24號開始對南聯盟實施空襲,戰爭一觸即發!

到1999年6月9號,在包括俄羅斯、芬蘭在內的多國斡旋下,北約和南聯盟終於達成了結束戰爭的具體協議,與此同時南聯盟軍隊也開始從科索沃撤離,而且當時塞爾維亞也接受了關於“北約多國部隊進駐科索沃”的方案;但此時俄羅斯意識到,這將有很大可能損害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莫斯科必須主動採取措施。

6月10號深夜,俄羅斯駐波黑維和部隊突然接到上級命令:迅速集結兩百名空降兵,在第一時間向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進發!隨即,這兩百餘名俄空降兵便統一乘坐裝甲車和軍用卡車駛出營地,而且他們所乘坐的車輛都標有“KFOR”字樣(科索沃多國部隊縮寫)。

當然,俄空降兵的這次急行軍也並非一帆風順,當他們抵達波黑邊境時還曾與一隊駐守在此地的美軍遭遇,不過俄軍最終還是選擇了強行衝卡,並歷時七個半小時到達了五百多公里外的普裡什蒂納,佔領了斯利季奇機場。

而當那些準備享用完早餐才出發的北約將士聽到俄羅斯人已經搶先佔領了斯利季奇機場後無不目瞪口呆,儘管隨後趕來的英國裝甲部隊仗著人多勢眾企圖要求俄羅斯空降兵撤離機場,但卻遭到了後者的嚴厲拒絕,當時負責佔領任務的扎爾瓦津告訴英國人:“撤出可以,但要問問我身後的士兵是否同意!”

雖然俄軍搶佔普裡什蒂納機場的過程在坊間有被誇大的嫌疑,但卻也體現出了俄羅斯當局在緊急事務上的果斷和勇敢;而且很多人認為:儘管彼時的葉利欽還未正式卸任,但搶佔機場這件事情卻十分契合普京的執政風格。

我是軍武最前哨!


軍武最前哨


關於科索沃戰爭,以及對南聯盟的78天轟炸,這幾乎是很多中老年國人的深刻記憶,充分詮釋了現代社會里,“落後還是得捱打”的道理。

南聯盟在戰爭中被炸的很慘,也死了幾千人,損失了上千億美元,最終,被迫接受了北約的條件,無條件從科索沃撤軍。

南聯盟幾乎是俄羅斯在歐洲的最後一個“好夥伴”,所以美國人下手就特別狠,78天帶著北約夥伴朝南聯盟扔了1.3萬噸炸彈,當年打納粹都沒這麼狠。

那一年,是葉利欽執政的最後一年,也是俄羅斯最虛弱的一年,對於這場戰爭的態度也特別“弱雞”,這也是南聯盟挨炸的原因之一,這讓北約毫無顧忌。

戰爭結束了,南聯盟軍隊要撤出科索沃,那哪些國家的軍隊有權進入科索沃“維持和平”,這成了俄羅斯和北約一些國家爭執的焦點。

美國依然是那副愛理不理的,此時的美國人,根本不屑於俄羅斯的態度。

俄國人的自尊心受到了一萬點傷害,據信在時任俄聯邦安全會議秘書的普京直接策劃了本次突襲行動。

在1999年6月11日晚,俄軍方向駐紮在波黑的維和部隊下達指令:馬上集結200名空降兵,向科索沃首府普裡什蒂納的國際機場急行軍,搶在北約部隊到達之前佔領機場,並在那裡佈防。

很快,200多名俄空降兵乘坐步兵戰車、裝甲車、越野卡車等車輛向目標地展開了急行軍,他們都是參加過第二次車臣戰爭的老兵,作戰經驗豐富,更重要的是,他們喜歡冒險。

經過幾個小時的急行軍,這些俄軍士兵很快抵達了科索沃邊境,雖然邊境上有許多美軍在那駐守,這些俄軍士兵也沒搭理美軍,直接開車衝過了關卡,揚長而去,而美軍並未有任何阻攔的動作。

這些兵哥哥們都是經歷過戰爭,見過血的人,每個人的身上都散發著一股子血腥的氣息。這些見過血的老兵們無視美軍在邊境上設置的關卡,直接揚長而去,留下了一臉懵圈的美國佬。

美國人緩過神來之後連忙層層彙報,北約高層判斷出來俄軍的目標正是機場,連忙命令附近的英軍務必搶在俄軍之前佔領機場。

然而英軍的速度還是慢了一拍,等七千約翰牛趕到的時候,俄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機場,英軍對此還是保持了剋制,最後北約還是隻能默認了這個事實。

這次漂亮的突襲行動,用實際行動為俄羅斯在科索沃地區的事務贏得了話語權,使得原本被擠出牌桌的俄羅斯人重新又回到了賭桌之上。

這次行動可以說為俄羅斯的低落士氣打了一發強心針。

在1999年的時候,可以說是新生的俄羅斯最困難的時期,國內休克療法造成的惡果還沒有散去,第二次車臣戰爭帶來的創傷還沒有平復,對外美國人無視俄羅斯的強烈反對,悍然甩開聯合國,對俄羅斯在歐洲最後一個朋友南聯盟實施軍事打擊,美國的單邊主義行為,狠狠的打在了俄羅斯人的臉上!


無名花旦一枝花


1999年普裡什蒂納機場事件是蘇聯解體後其主要繼承國俄羅斯出人意料的軍事行動!

整個事件的經過大家都知道了。事件的意義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佔領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普裡什蒂納機場對俄羅斯而言是展示其在巴爾幹地區事務發言權的籌碼。在北約憑藉轟炸使得南聯盟屈服後,在科索沃的維和部隊儼然成為北約勢力範圍的象徵。而得知機場還有一個完整無損的地下機場的俄羅斯派出軍隊佔領這處機場牢牢地將自己的勢力插入了北約的勢力範圍。在同屬斯拉夫民族的巴爾幹地區俄羅斯不至於毫無存在感。

第二,通過俄羅斯精銳的空降兵突然而大膽的行動,向北約展示了雖然沒有蘇聯強大但仍然不可小覷的軍事肌肉。在反覆協商無法參與到科索沃的維和行動後,俄羅斯通過佔領機場告訴北約,俄羅斯依然是無法忽視的存在,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依然強勁有力,可以隨時展開行動達到自己想要的目標。

第三,也從深層次暴露了北約與俄羅斯在地區事務中的矛盾和衝突。俄羅斯一直反對北約對南聯盟的狂轟濫炸,主張通過對話來解決巴爾幹半島事務。北約依仗著自己強大的軍事實力對俄羅斯的主張置若罔聞,最後還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俄羅斯在國際上顏面掃地,通過軍事佔領機場,俄羅斯扳回一局,維護自身的國際形象。

總之,這次軍事佔領行動在軍事上是一次成功的突襲範例,也展示了俄羅斯的力量。但也就僅此而已,原來強大的蘇聯沒落成要靠這種小伎倆來支撐場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