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生死"大考?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就像是旅游行业的灾难大片。

不仅让业内人损失惨重,更可怕的是,每一个旅游从业者都不得不去面对一个共同的问题,再过两天别的行业复工上班,景区人却依然“待业”中。

这场大考什么时候才会过去?

1首先,让我们把时间线拉回到灾难开始的那一周: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发声,国家卫健委将“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措施;

21日,A股餐饮旅游板块大跌,跌幅超过6%;

22日,全国旅行社开始陆续接到游客的退团电话;

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发布《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

25日,中国旅行社协会官方发布了《关于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暂时停止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预订业务通知》。

………

国家铁路、民航、文旅等相关部门在一周内发布了11条新政,每一次都会造成旅客的退改需求井喷。

全国的旅游景区和涉旅企业快速响应,开始了一系列的闭园、歇业、劝返、退团、退订等工作。

至此,2020年的春节黄金周被彻底冻结!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那段时间旅游业的同仁们都在转发着一段话:“别人失业都是公司老板或者HR通知的,旅游从业者失业是CCTV宣布的”,就连失业了还这么高大上。

自嘲之余,大家都有一种体验,恐惧感。

这种恐惧感来自未知,来自不确定。

旅游业除了疫情,现在聊得最多的就是:活着,如何让公司活下去!

近几年,每年的春节长假已经形成了旅游市场一个大旺季。作为旅游行业核心的各类景区,大家更是磨拳擦掌,或是花了大笔资金定制春节的主题园区;或是组织筹办各类灯展、花展、艺术展,创意了一系列春节策划;又或是投入巨额的媒体宣传推广费用等等。

所有景区人对2020年的春节都充满了热情与期待,没想到却迎来了空前的行业危机。

要知道,除了个别地区以外,各地景区在年前的几个月都是淡季,称得上全年最淡。

不少景区已亏损数月,就指望着春节旺季能够回本增收。如今黄金周不再,绝大多数的中小景区即便能撑到暑期,也将是负重前行!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据统计,2019年春节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

若没有这次疫情,2020年春节假期也将有8%的高速增长,旅游行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00亿元

如今,疫情消失时间犹未可知,旅游行业将持续冻结,这意味着整个行业承受的打击远不止春节假期损失的5000亿元这么简单。

前几日,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魏小安指出,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平均一天178亿元。照这个数据,以后行业每停滞一天就要承担这样的损失。

现在让我们目光从行业的大环境聚焦到每一个单体景区:

景区的营业如果持续停摆,收入和现金流中断,维护、工资、利息等各项开支又是刚性支付,景区要蒙受巨大损失。

甚至经营中断会导致后续一系列问题,订单合同违约、资金周转困难、部分体量较小、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小微景区将面临破产倒闭的困境。

这笔账你敢继续算下去吗?

2面对整个行业的危机,这场严冬到底还要持续多久?

恐怕我们要从疫情源头出发,在2003年SARS的复盘里,一窥究竟。

首先,旅游业是一个环境敏感型的产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所谓的旅游危机。与其他危机事件相比,自然与人为灾难类型中的流行性传染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范围最广、冲击最严重,尤其是传染病冲击一切社交及聚众活动!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2003年SARS疫情对旅游行业全板块的各个细分领域均构成了冲击,尤其是国内游及景区,包含以上入境客流人次在内有几组数据可以作为参考:

游客流量

2003年国内游客流增速同比增速骤减13%至-0.9%,且人心的恐惧能够超越疫情影响本身病例数并不多的地区旅游客流量。

时间节点

SARS影响的高峰期为2003年3-6月,全程影响时间约1年,2003年8月18日最后一例非典病例痊愈出院。但疫情平息后人们对出游仍心存忌惮,出游意愿在2-3个季度内仍显低迷。

出行意愿

疫情平息后半年内,出游意愿仍低迷,导致2003年2-4季度营收业绩大幅下滑,下半年客流有所反弹,但并没有出现预期中的井喷式增长。而且疫情一定程度上出清了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景区及酒店是重灾区。

而“新冠”疫情与2003年非典疫情呈现了完全不同传染趋势。

“新冠”病毒的传染速度远超SARS,与SARS的集中性疫情不同,“新冠”如烽火燎原般从湖北向全国各地烧去,波及了全国所有省份。

所以,景区人对疫情周期要有理性的判断和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谱、应对有据。

历史上,所有瘟疫的发生,都存在一个从发生、爆发,到出现拐点,然后到快速下降、消灭的一个过程。

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关注疫情拐点何时出现。拐点指的是人数先持平然后迅速下降,最后归于常态或消除疾病的转折点。

它的到来,意味着全行业的希望。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虽然就目前而言国内专家还无法判断疫情拐点,但是可以我们参考摩根大通的模型。

乐观估计,病例数量在三月第二周达到峰值,基础估计则是在三月下旬,而比较悲观的估计则是到四月第一周。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也就是说不论过程如何,国内疫情最差也将在6、7月份得到控制和消灭,景区最少在2020年暑期或者“十一”能够恢复正常营业。

3还有两天大部分企业及景区就要复工了。

“难受、煎熬、焦虑、彷徨、恐惧”,是旅游从业者人的心情,特别是景区老板们的心情。

尽管复工不代表恢复营业,但大家一定要稳住心态,坚持关注疫情最新信息,尤其是政府的最新政策,这样才有利于对之后的相关工作做必要的把握。

关注疫情信息的重要性就不再提了,重点是要及时关注国家及当地政府的最新政策。

独家思考:疫情之下,景区如何应对

比如1月27日,银保监会发出通知:对文化旅游等疫情影响较大行业,银行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鼓励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等。2月6日,成都推出“战役贷” “帮扶贷”,帮助文化旅游等行业的相关中微小企业。

这些天国家及各地政府都在陆续推出帮扶政策,而且相信后续也会出现更多的利好信息。

回顾非典时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等有关部委,就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

自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对旅游饭店、餐饮、娱乐、旅行社、交通等行业,减免42项国家行政性收费和15项政府基金,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税收,并提供贴息贷款等一系列有力的货币财政政策支持。

所以景区人应按下焦虑,及时更新信息库,在歇业期间准备好申请相关政策的必需资料,以备不时之需。

受到疫情影响,整个旅游行业都会进入一个疲软的状态,没有半年的时间,是过不去这个坎儿的。

这段时间也正好倒逼景区人做进一步思考:

景区应该如何优化服务,以在后续低迷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如何创新旅游产品形式,增加景区盈利能力以应对各种问题?

旅游景区应该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做好危机应对?

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景区最重要的还是练好内功。

用心打磨自己的产品,提升景区每一道服务,关心每一位游客的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