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靠什么爆红了几百年?

先普及一下青楼文化的知识:

明晚时期青楼文化特别发达,叫的上名号的名妓相当多!基本可以秒杀历朝历代的规模。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名妓,秦淮八艳真的是靠美色留名青史的吗?

老王窃以为美色、文化、气节应该是八艳留名青史的因素。但孰轻孰重,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所谓秦淮八艳指的是名妓群体中的当家花旦。

其实这个称谓并非源自明末,而是诞生于晚清。咸丰年间,一个名叫叶衍兰的进士写了一册书《秦淮八艳图咏》,一不小心就把秦淮八艳这个IP做火了。果然,一个好的IP,能带动一个产业,古人也明白这个道理!


秦淮八艳靠什么爆红了几百年?

秦淮河畔娱乐业这么发达,位置好是起因,一河之隔就是江南贡院,每年科举都有两三万人到此赶考。两三万人啊,而且都是有极强消费力、追求生活情调的文化精英,这客户细分市场拿下。

关键是一批很有生意头脑的妈妈桑认识到,这是一个文化产业。于是大肆培养“女儿们”琴棋书画、诗词曲赋,以吸引招徕江南士子和前来贡院赶考的举子们。


有了IP,还要有推手,我们先说说这三个老司机推手!

南京有个直男,名叫余怀。常年流连于秦淮水榭,阅女无数,秦淮八艳中有五艳都经他品鉴过。后来,这名青楼老司机写了一本书《板桥杂记》,追述自己早年在秦淮青楼的见闻。书名很文雅,一般人以为是郑板桥写的,翻译成现在的白话应该叫《老司机回忆录》。

还有两个老司机值得一提:钱谦益,直接把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给收了;

冒辟疆,差点把陈圆圆娶了,后因陈圆圆被豪强掳去,才接受了董小宛的主动追求。

由这三名老司机来评判秦淮八艳,应该说很有说服力吧?


八艳美色:

秦淮八艳中,顾横波确实长得美,余怀说她“庄妍靓雅,风度超群,鬓发如云,桃花满面,弓弯纤小,腰肢轻亚”,简直就是一个天使脸孔魔鬼身材的长发美女。

董小宛寇白门容貌也都极为出色。前者“天姿巧慧,容貌娟妍”,后者“娟娟静美,跌宕风流”

陈圆圆肯定也长得美,不然不会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传说。

卞玉京的姿色少有人提,但她当时的名气远在顾横波之上,应该也差不了。

柳如是“身材不逾中人”,也就是个普通美女的样子。

李香君“身躯短小,肤理玉色”,已经有点一白遮百丑的意思了。

马湘兰,普遍评价都是“姿首如常人”,“貌本中人”,普通到混入人流中就找不出来了。但是,她恰恰是当时的金陵名妓之首。

秦淮八艳长相差距那么大,但不妨碍她们同时成为一代名妓。这恰恰说明当时人的评价标准不是流行网红那一套,不是讲究腿长腰细,而是另有套路。


八艳文化:

马湘兰是头牌,因为她画兰一绝,书法、填词也都拿手。

顾横波自己出了诗词集,一点儿不输给那些大家闺秀。

董小宛文化水平也很高,冒辟疆写书,她就在一旁稽查抄写,细心商订。

柳如是更不得了,诗词俱佳,经常让清初文坛扛把子钱谦益感到汗颜。文史功底也了得,钱谦益修史所用事或有误舛,她从旁辩证指出来,因此被钱戏称为“柳儒士”


八艳气节:

然而,成为晚明名妓,最难的是什么?气节!一个妓女没有气节,跟杜牧诗里不知亡国恨的卖唱女有什么区别?

晚明结社风气很浓,东林党、复社、几社,一个个互相抱团,砥砺士气。这些社团的领袖钱谦益、吴梅村、龚鼎孳、侯方域、冒辟疆、陈贞慧、方以智、陈子龙等人,又都是青楼常客,一来二往,就把众名妓发展成了通道中人。

甚至当这些男人们变节的时候,这些名妓仍坚守忠贞大义,反过来成为他们的精神导师。

柳如是晓以大义、劝以大节,与钱谦益共同进行反清复明运动。

葛嫩,与孙克咸在福建起兵抗清,兵败后被俘。清军将领听闻她是名妓出身,便欲冒犯,葛嫩大骂,嚼舌碎,含血喷其面,随后被杀死,死得何其壮烈。

没有这些关乎民族大义的抗清事迹,你以为再红的名妓能红三四百年?


可惜这么有才艺又这么有节气的名妓,晚明之后就绝了。不管是清代还是民国,多少文人墨客以寻访史迹的名义到秦淮河寻幽探景,然而都会在事后感慨:


唉,大不如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