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人們手持心中的聖旗,滿面紅光地走向罪惡。

——伏爾泰

01


疫情是一場罪惡。

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全國瘋狂肆虐時,一幕幕人世間生離死別的悲劇在持續上演著,許多人淚如雨下。

戰勝疫情,已成為全國人民最大的心願。

然而,疫情也是一面明淨的鏡子,一塊人性的試金石,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少部分人的人性之惡。

2月8日,湖北省武漢市一小區內,一女子在樓道里不時地地探頭張望,行跡十分可疑。居民發現後立即報了警。

監控顯示,該女子多次向樓道內其他住戶的門把手吐口水。

該小區是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小區,已有多個確診病例。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同樣的惡行在一些地方繼續上演,有的人將口水吐向了電梯樓層按鈕。

山西省大同市一位老人,進入電梯後,直接將口水吐在自己手上,隨後塗抹在電梯按鍵上。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廣西省南寧市某小區電梯內,一女子將2張公共紙巾扔到地上後,又叫來2男1女。

其中一個男的直接抽出一張紙,將口水吐在紙巾上,然後又擦在電梯按鍵上。

他在連續抽了5張紙巾後,便洋洋得意地離開。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有的患者會撕開你的面罩向你吐口水。他們說,‘沒有藥,誰也別想好。’”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一醫生甚至遭遇了噩夢般的經歷。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中,有的也許平時性格開朗,與鄰為和;有的也許平時工作認真,積極上進。

但是,誰能料到呢,比病毒更可怕的,是人性善與惡的交織,更是人性之惡的蔓延。

所以,永遠不要高估人性的善,也不要低估人性的惡。

1971年,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個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受試者都是來自中產階級的、身體健康的的男性,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扮演囚犯,一組扮演看守,看守配有制服、墨鏡、口哨和警棍,他們能夠懲罰不聽從命令的囚犯。

情況很快失控,看守變得越來越殘暴,雖然他們知道這僅僅只是扮演,僅僅進行了6天,實驗就中止了。

這個實驗證明,人可以迅速從善良轉變為邪惡。

02


東野圭吾說:“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人心卻可以通過人性彰顯出來。

比如,人性中的貪慾之惡,就像潘多拉盒子一樣,一旦被打開,後果十分嚴重。

偷吃野生動物是貪慾之惡,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無情地蔓延開來,引發恐慌。

高價出售口罩是貪慾之惡,發的是國難財,讓許多普通消費者買不起口罩,一定程度上為疫情擴散提供了可乘之機。

製作假冒、劣質口罩也是貪慾之惡,直接謀害人的性命,簡直萬惡不赦。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疫情期間,不少地方出現了哄抬口罩價格發“疫情財”的違法行為。

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將進貨價格200元/盒10個的N95口罩抬高到850元售賣。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北京市豐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人員到北京濟民康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豐臺區第五十五分店調查情況

天津一藥店將一款進貨價格12元/袋的N95口罩,抬高到128元售賣。

吉林長春市二道區某藥店將進貨價格14元/個的N95口罩,抬高到30元售賣。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某藥店高價銷售口罩,涉嫌存在哄抬價格違法行為

一位通過高價售賣口罩而想發“疫情財”的黑龍江男子被市民舉報,他面對警察質問時竟然振振有詞:“我窮,就發國難財了,怎麼了?老百姓沒飯吃你們也不管嗎?”簡直厚顏無恥。

然而,更令人憤慨的是那些製假售假的違法之徒。

一些生產口罩的車間,沒有任何消毒殺菌設備,不具備生產無菌口罩的環境,只是徒手而簡單的操作。

而這些口罩原料大都是做衣服用剩的邊角料,或是黑心棉等有毒的廢料。

最可怕的是,這些產品大部分都流入了疫情最嚴重的武漢地區,這裡醫療和防護用品緊缺。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毋庸置疑,這些違法之徒並不是真正為了防病毒於未然,而是病毒的真正幫兇。

古希臘寓言家伊索曾說:貪婪是許多禍事的原因。

這些人的貪慾之惡能否獲得救贖?

在大疫危情之下,他們為了牟取暴利,敢於鋌而走險,以身試法,完全不顧別人死活,那麼,還有什麼能夠戰勝他們的貪慾之惡?

有,那就是嚴厲的法律!

03


謠言之殤還遠未離去,尤其在這個非常時期。

人性的謠言之惡貽害無窮,在疫情這面照妖鏡前,被暴露無遺。

在“蝴蝶效應”中,一隻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週後引起美國德克薩斯一場龍捲風。

前不久,一則“上海藥物所、武漢病毒所聯合發現:雙黃連可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在網絡上瘋傳,隨之產生“蝴蝶效應”。

被疫情恐懼籠罩著的人們盲信不已,幾乎在一夜之間,“神藥”雙黃連口服液很快斷貨。

隨後,一些專家出來闢謠,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目前還不存在。如果沒有在醫生指導下,擅自服用雙黃連口服液,會出現副作用。

重慶一男子僅僅因為不想上班,就散佈了小區有確診病人的謠言,造成當地極大恐慌。警方立即予以闢謠。

網上關於鍾南山院士的謠言也不少。

比如,有人造謠說鍾南山院士建議全國人民在家隔離兩週;還有人造謠說鍾南山院士建議鹽水漱口防病毒。對此,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相關負責人進行了闢謠。

事實上,鍾南山院士反覆強調注意防護,早發現,早隔離,儘可能減少傳播,減少出現“超級傳播者”幾率。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英國作家赫胥黎在《主題與變奏》中寫道:“大多數人在捕風捉影方面幾乎具有無限的能力。”

古羅馬普勞圖斯認為:謠言流傳的速度之快,是世上任何事物都比不上的。

謠言止於智者,智者會讓真相跑在謠言的前面。

04


在韓國災難電影《流感》中,唯一一名偷渡客僥倖地從充滿豬流感病毒的死亡集裝箱內逃離出來後,卻又將病毒傳染給了一座城市。

故事背後,這部電影其實是在拷問人性是惡還是善,但它傳遞出的靈魂答案是,人性大愛必將戰勝人性之惡。

偷渡、哄搶、焚屍等一系列恐怖行為都是為了滿足人性之惡,雖然大多迫於無奈。

影片源於現實病毒題材,帶來了一個慘痛的教訓,病毒攜帶者如果能夠主動投案,及時隔離,悲劇也許就不會發生了。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以惡之名,天理難容

在寓言故事《漁夫和魔鬼》中,一位漁夫無意間從水裡撈到一個瓶子,並從中救出了魔鬼,但魔鬼在告知漁夫自己的經歷後,決心要殺掉漁夫。最終,漁夫依靠智慧誘騙魔鬼重回瓶中,讓它永世不得出來。

其實,無論是影片中的病毒還是故事中的魔鬼,都是人性之惡的化身,人神共憤。

我國嚴峻的疫情形勢之下,少部分人以惡之名在倒行逆施,實在是天理不容。

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面對危情中的人間善意與大愛,這些人能夠不斷審視自己的“惡”,釋放出更多的“愛”,真正地拯救自己,幫助別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