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他死了

1989年3月26日,那个生于春天的人死在了春天。

他叫査海生,1964年的春天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座小镇。

他叫海子,1989年的春天死于山海关附近一处铁轨之下。

有关他的死亡,很多人写过专题,很多人做过评述,但我依然以为还有更多值得去写——它关于春天,关于婚姻,也关于自由。

那年春天,他死了

关于“马”的自由主义

“以梦为马”,这大抵是读者最为熟悉的一句。然而在海子整个的诗歌创作中,“马”的出现频率几乎是最多的。

在中国文化中,马象征着健硕、自强,是一种激昂向上的代表。但到了海子的笔下,马更多伴随着的是草原,象征着是他对于远方的理想和对自由精神的追随。而这一切还要从他出生的那片土地说起。

那年春天,他死了

海子所生活的地方位于怀宁县查湾村,这是一个自古就被群山环绕的村落。从他记事以来,这里的山就像一股天然的屏障将全村的人紧紧的困在里面,对于外面的世界他们一无所知。

可是海子却不相同,他有书,他有关于文学和文学所创造的另外一番世界。即使面对无尽的贫穷,每当有机会找寻一本书册时,母亲总会送给他去阅读。而这一次次的阅读正是他打破那天然屏障的力量,也是他跃马去往草原的路程。

那里将有他一生最长久的梦!

那年春天,他死了

关于海子的理想主义

在自由主义之下往往伴随的是一个理想主义的灵魂。然则在海子走出被贫穷包裹着的鸟笼之后,现实这个更大的囚笼再一次把他套了进去。

在一次著名诗人的聚会上,刚刚出道的海子有幸被邀请参加。但当他为众人读到自己诗歌的时候,全场鄙夷的目光和冷嘲的话语将他的理想当场击碎。他多年辛苦的创作就这样遭到了第一次无情的鞭挞,而这鞭子刚好冷酷的打在了他脆弱的灵魂,成为他日后走向死亡的一道结痂。

关于理想,海子诗中出现最多的就是“妻子”,他渴望有理想中的妻子,渴望有理想中的婚姻。

那年春天,他死了

那是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南下,去追随物质生活的改善,而不愿甘心只有精神生活的维持。海子的女友就是这波浪潮下的一个。

在海子大学任教期间,他结识了这位对他及他诗歌痴恋的女孩,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恋爱,也是最后一次。

都说恋爱中的人像个傻瓜,海子也不例外。为了爱情,他不断的写诗,不断的幻想对于爱情所有的美好,把他对于女孩所有的臆测跃然纸上。在爱意最浓之时,他甚至可以写一首2万余字的诗赠予对方。

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像海子一样是理想主义者。大学毕业后,女孩决意去往深圳创业,海子数番劝说后依然无果。就这样,海子的理想破灭,关于爱情,关于“妻子”,关于自由的,驰骋野马飞奔草原的梦,都化为乌有。

那年春天,他死了

关于天堂

两年后,海子收到前女友结婚的消息。此时的她早已去了大洋彼岸,而他依然做着关于她的梦。

......

我知道自己终究会幸福

和一切圣洁的人

相聚在天堂

3月26日,即使寒冷的山海关也早已被春风将冷气吹尽,摆出一副欲要重生的梦境。25岁的査海生沐着春色,手里捧着那几本早被他读烂了的旧书,轻轻的趴在铁轨之上。一阵呜呜声过后,一片血色为这梦境洒下了一抹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