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全民皆談“新基建”,企業更應該考慮如何參與其中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最近“新基建”火了,主要是因為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一次會議。

這次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也就這短短的一句話,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瞬間成為熱詞。

隨著專家學者多方解讀與各方媒體的深入報道,眼瞅著“新基建”市場前景已從幾萬億一路攀升,現在差不多已經到了50萬億。

所有人都看到了“新基建”的巨大市場前景,並且很多產業、行業、企業乃至個人都能從中獲益。這次由政府推動的“新基建”,投資回報比傳統基建要大的多,同時更鼓勵民間資本參與,讓很多企業與投資機構都有了投資的機會。相關企業也因為搭上“新基建”列車而市值大增,這也刺激了更多股民開始對“新基建”股票情有獨鍾。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新基建”的經濟意義亦尤為重大,在經濟學者眼裡它是眼下應對“新冠疫情加速中國經濟下行”狀況的一劑猛藥。重點在於“新基建”能夠在未來持續帶動就業,保證乃至提升人們消費水平,拉動內需以促進經濟良性運轉。

在全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大形勢下,對於這個政府會在今後力推的項目,又焉有不跟之理?機會與利益面前,任何組織都想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一時間,全面皆談“新基建”。

但,到底什麼是“新基建”?又該如何參與其中?

到底什麼是“新基建”?

傳統基礎設施指的是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設施等,簡稱“鐵公基”,但這些已無法滿足當代社會發展。於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概念應運而生。

說起來, “新基建” 也不算什麼新概念。2018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已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相關部門即開始逐步深入部署 “新基建” 。

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出臺“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的決議。隨後,多地政府工作報告都把 “5G 網絡建設等”作為2020 年的投資重點,其中部分省市還明確了5G 基站的建設目標。直至3月4日這個會議召開,“新基建”徹底成為熱點。

那麼“新基建”具體指什麼呢?新華社認為”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信息數字化基礎設施,能夠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按照這個解釋,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及信息和網絡的安全保障設施等,是“新基建”核心所在。

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則將”新基建”定義為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涉及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在”新基建”具體涉及的領域及行業方面,三張網和四個層次的說法則比較形象。

三張網,是指”新基建”的框架主要圍繞三張網來進行: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 一是以5G為核心的信息網,主要包括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
  • 二是以電力為核心的能源網,主要包括特高壓、光伏風電及核電、新能源充電樁和氫燃料加氫站等;
  • 三是以高鐵、城軌為核心的交通網。

一些證券與諮詢機構,還根據技術與應用的重要程度將”新基建”自內而外劃分為四個層次。這個四層”新基建”模型的每一層內容如下:

  • 第1層:最內核是為數字、信息經濟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IDC數據中心等;
  • 第2層:電子化、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的傳統基建設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等項目;
  • 第3層:在城市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應用設施,例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支持的充電樁、光伏、垃圾發電等;
  • 第4層:最外層,實際上並不能稱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補短板基建,如科技園區的開發、連接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高速鐵、輕軌等。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以上幾種“新基建”的定義與闡述,從多個角度解釋了什麼是“新基建”。當前大多媒體,則都在按照七大領域來解讀。從這些定義中,我們看到了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核心重要性。事實上,“新基建”的“新”也主要體現在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型技術上。

由此,王吉偉頻道認為“新基建”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是數據中心這類支撐5G、AI等技術流通運轉的底層數字基礎設施;第二,是與新信息技術融合之後煥發新生命的傳統基礎設施,譬如智慧城市、智能水電等等。

一言以蔽之,“新基建”就是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加持的新型基礎設施,同時這些具備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的新基礎設施,還會帶來商業模式的創新與產業鏈融合的轉變。

說說“新基建”的“新”

舊基建就是人們通常理解的修橋鋪路蓋房子,具體包括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舊基建主要在於託底經濟保障就業。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新基建”則是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它既是基建,同時又是新興產業。與舊基建重資產的特點相比,“新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其涉及的領域大多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短板。具體而言,“新基建”新的一面可以體現於以下幾點:

首先,涉及領域新。“新基建”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涉及的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科技創新領域,以及教育、醫療等民生消費升級領域基礎設施。”新基建”既是基建,也是新興產業。與舊基建重資產的特點相比,“新基建”更多是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其涉及的領域,大多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短板。

其次,投資模式新。據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觀點,與過去基建投資主要是地方政府主導的單一投資主體相比,在 “新基建” 中民間資本的力量越發壯大,相當一部分項目已由市場驅動,更多則是市場與政府合力的結果。

很多地方“新基建”項目資金的籌集,一部分來自於政府或其投融資平臺,另一部分來自國企央企和民營企業。在這其中,政府資金是“引導資金”,只是起到槓桿撬動的作用,投資主體正在呈現多元化的特點。

第三,更具戰略性。如果說過去的“鐵公機”等舊基建是為了提高國家能動性,現在融合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基建”更加強調科技在其中的作用,數據分析、智能感知、節能環保在讓新基礎設施效能提升的同時,使得新型基礎設施具備更多的後續價值,同時更具戰略性。

同時,這些“新基建”也是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的有效載體,能夠有效帶動各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各組織開拓創新的保障。基於技術創新,“新基建”可在短期創造就業和增長,也可以促進組織結構轉型升級,進而帶動經濟的中長期健康發展。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第四,更注重“用”的層面。與以往舊基建單純的以純粹建設為目標,顯然“新基建”並不只是建成就完這麼簡單,因為後續如何應用才是重點。

同時,因為“新基建”涉及到很多信息技術的融入,在項目招投標時也必然會涉及到如何發揮最大效能以及未來的擴展性等因素,這就意味著“新基建”會更加註重“用”的層面。“新基建”不僅可以優化供給動力,同時也能進一步引導和滿足消費升級。

第五,未來市場空間更大。作為重要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新基建”一頭連著巨大的投資與需求,一頭牽著不斷升級的強大消費市場,必會成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新基建”帶動相關產業造就的未來市場空間,現在的統計已達數十萬億,這是以往舊基建從未有過的。

據《中國經濟週刊》統計,截止3月10日24個省區市公佈的未來2.2萬個”新基建”項目,總投資額已高達49.6萬億元。僅就5G網絡建設來說,通過培育繁榮的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技術產業,就將間接帶動數十萬億元的經濟總產出。

如何參與“新基建”?

前面說了那麼多,面對未來潛力巨大的“新基建”市場,定有很多企業及組織都想分一杯羹,相信這才是大家真正關注的。那麼,如何參與這場“新基建”紅利盛宴?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圖源:東方證券

首先,最直接的方式是投資。在“新基建”項目投資方面,政府及專家學者都在提倡構建多元化投融資體系。一些在建的“新基建”項目,也確實吸納了多方投資。“新基建”將通過產業引導基金、擔保基金等方式吸引市場資本參與到“新基建”項目建設中,這意味著組織及個人都有直接投資項目的機會。

其次,購買股票與基金。“新基建”的七大熱門領域,每個領域都有很多出類拔萃的“新基建”相關股票,譬如5G通信基站、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雲計算等表現不錯的,股民都可以有選擇的購買。同時,也可以選擇 “新基建” 相關的主題基金,未來也會有不錯的回報。

第三,正在從事“新基建”相關業務的企業,最應該做到是把握好機會。譬如在雲計算、數據中心、5G等行業,就需要吃透政策穩步快速跟進,將自身的業務優化再放大,爭取在原有業務基礎之上藉著政策東風實現規模性擴張,以求業務再上一層樓。而一些距離“新基建”不遠的企業,在不耗費太大資源與精力的情況下,亦可以有選擇的進入某個領域,藉助這個機會實現轉型升級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七大領域之外的企業,同樣也有機會做一些”新基建”的事情。事實上,在“新基建”政策的推動下,每個行業都需要建設各自的新型基礎設施。企業可以牽頭做所在行業的”新基建”,也可以參與某些“新基建”的投融資,產業鏈上下游均有機會。

第五,對更多的企業而言,用好“新基建”比想盡方法進入“新基建”更重要。用好“新基建”不是簡單的將技術及設施引入到企業,而是將新基礎設施能力融入企業,打造企業自身的新基礎設施並形成數字化能力,從而更好的服務客戶。這,也是數字化轉型的最終目標。

“新基建”火了,企業又該如何搭上這列紅利專車?

其實說到底,“新基建”的本質是能夠支撐傳統產業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的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加速全產業的數字化轉型,以促進現代信息技術與產業經濟的融合,使得經濟能夠在數字化的輔助之下產生新的質變,全球經濟都將受益其中。

而從產業升級的角度的而言,任何產業任何行業都需要“新基建”。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是全球產業發展的主旋律,順應趨勢就要去積極的參與其中。投資、建設、應用都是在順應趨勢,有能力者自會擇其而從之。

但若你的企業至今連信息化都未完善,不妨先從用好”新基建”開始吧。

【王吉偉頻道,關注TMT與IOT,專注數字化轉型與流程自動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