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单季亏损4600万,过于依赖电商出现弊端

三只松鼠单季亏损4600万,过于依赖电商出现弊端|休闲零食系列

三只松鼠单季亏损4600万,过于依赖电商出现弊端|休闲零食系列


近日,三只松鼠(300783)发布的2019年业绩快报显示,实现营收101.94亿元,同比上涨45.61%;但净利润出现明显下滑,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0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7.80%。


显然,三只松鼠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上市后的业绩变脸,让不少投资者难以接受。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对于三只松鼠来说,互联网思维就是它的“萧何”。


01

单季亏损4600万,“归咎”政府补助减少


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芜湖,主营产品有坚果、果干、烘焙、肉食等产品。2012年6月19日,三只松鼠登上天猫商城,仅用了六十余天,三只松鼠在天猫商城日销售就达到1000单,约10万元,冲上天猫坚果类目销售第一名。


不久后,在2019年7月三只松鼠登陆创业板。据公开资料显示,三只松鼠2018年营收达70亿元,2019年将向100亿营收目标冲刺。


近日,三只松鼠日前交出了上市以来的首份业绩快报。该份年报最大的亮点在于,三只松鼠营收突破了百亿,其2019年营收101.9亿元,同比增长45.61%。如此看来,2019年,三只松鼠千亿目标首战告捷。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其上半年2.66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17.8%。三只松鼠在2019年下半年净亏损金额超过1600万,其中四季度单季亏损超过4600万。


对于利润下滑,三只松鼠在业绩预告中称,主要系今年较去年同期政府补助减少所致。三只松鼠此前在2019年三季度财报预告中表示,公司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比减少,“主要因为今年较去年同期政府补助减少4403.53万元。”


招股书显示,2014年至2018年间,5年间时间三只松鼠合计获得了1.2亿元补助。2018年仅“电子商务扶持资金”一项,三只松鼠就获得了4265.05万元,该项目也是过去几年中的最大一笔政府补助。


随着政府补贴减少,三只松鼠净利润出现断崖式下跌。然而将业绩下滑归结于“政府补助减少”显然不足以让人信服。


自上市以来,对三只松鼠毛利润较低的争议就不绝于耳。从数据来看,2019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毛利率为29.15%,高于好想你,低于良品铺子。


经查询过去三年,三只松鼠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4.23亿元、55.54亿元和70.01亿元,净利润2.37亿元、3.02亿元和3.04亿元。


另一家同类企业——良品铺子招股书显示,其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上半年营收分别为31.49亿元、42.89亿元、54.24亿元和30.35亿元。


对于毛利率低的质疑,尽管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向来不以为意,“毛利率低,我们让利给消费者不好吗?”


但实际上,面对线上红利衰退、费用逐渐增多的当下,如何捍卫既有的业绩?仍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


虽然盈利能力变弱,但在资本市场,三只松鼠受到追捧。自业绩发布以来,三只松鼠股价走高。3月2日,三只松鼠盘中最大涨幅超7%,收涨4.57%。3月3日,三只松鼠高开高走,盘中一度触及涨停,截至收盘,报67.5元,涨幅5.45%。


02

过于依赖电商


据了解,三只松鼠销售模式是通过贴牌和第三方代销模式经营的,虽然三只松鼠在短时间能迅速崛起,但随着互联网红利消失,这种模式却在“反噬”三只松鼠。


从三只松鼠的经营成本来看,除了制造成本外,主要支出是线上渠道费用,占总体营销费用超过80%。而以线上销售为主的三只松鼠,在天猫等第三方平台的服务费占比逐年走高,2018年该占比为17.03%,2016年占比为14.86%。


尽管第三方电商平台的费用支出在不断攀升,严重依赖电商平台的三只松鼠对此却没有太多议价能力。由此可见,三只松鼠对电商平台有着极强的依赖性。


为了改善渠道单一的短板,三只松鼠加速布局线下门店,按照章燎原的设想,公司目标2025年直营开店1000家,加盟小店10000家。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2日,三只松鼠线下店共计414家,其中联盟店303家,直营店111家。其中2019年全年开店328家,这也意味着,要完成1000家直营店和10000家联盟小店的目标,三只松鼠的线下门店布局还得加速。


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投食店的营收为2.14亿元,同比增速为91.16%,净利润1566万,比去年同期增长72.09%;联盟小店方面,半年营业收入约为5900万元。也就是说,线下门店的增速虽快,但不足以对总营收形成明显的支撑!


而就在三只松鼠转向线下的关键时刻,一个插曲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三只松鼠联盟小店180多家店铺处于歇业状态,体验店80家店铺处于歇业状态。当然,对于总部位于湖北武汉的良品铺子来说,线下门店的损失必然不小。


有业内人士指出,线下门店的高成本不仅来自于直营店的高额租金、人力成本,还有对旗下联盟小店的高补贴,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三只松鼠线下一直处于瘫痪状态,只能回到倚重线上的模式上。


03

因质量原因迎来下坡路


一直以来三只松鼠都没有自有品牌工厂。它拥有的仅仅是研发、营销团队。其模式是根据大数据为客户群精确画像,然后根据画像研发新产品,交给代工厂生产,最后贴上三只松鼠的品牌进入销售环节。


而且,由于生产环节是在众多代工厂而非自有工厂中完成的,三只松鼠并不需要为推出的新产品购置新的生产线,只要将已经存在于各代工厂的生产线充分利用起来即可。


但久而久之弊端就浮出水面来,由于一直是“代工+贴牌模式”,外包生产这个关键环节,品质、口碑的主动权难以把握。


因为代工厂而不是自建工厂,与三只松鼠的关系就只能是合作,而不是被管理与管理的关系。三只松鼠可以提要求、定标准、作检测,但没有能力深入到加工过程的每一个细节中,质量管理自然大有漏洞可钻。


经调查,2月25日,网友“啤酒与热友C”在黑猫投诉平台发帖称:在三只松鼠的蟹黄味瓜子仁中吃出蓝色的不明物体,经检查后这是塑料,是严重的质量问题。


从2014年以来,三只松鼠曾多次被曝出产品存在食品安全问题,还曾一度陷入轰动一时的“霉菌门”;2017年3月份至2017年7月份,因为食品未达标又接到7起诉讼。


2017年8月1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3批次食品不合格情况,其中就包括三只松鼠的开心果,而不合格的原因则为霉菌超标1.8倍。


除此之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三只松鼠又连续被14名消费者起诉,因为产品不合格,被索赔约216万元。


因为代工厂原因,可以说三只松鼠在质量问题上已经栽了不止一次跟头了。不过,消费者并不会关心究竟是哪家代工厂惹的祸,既然贴上了三只松鼠的品牌,那就得“松鼠”负责。


目前来看,三只松鼠决策层应该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近几日,三只松鼠高调宣布,将在安徽芜湖建立一个智能型食品制造园区,并与上游生产企业在园区共建工厂。


虽然从没有自有工厂到与生产企业共建工厂,这样的选择怎么看都更像是一种无可奈何之举。但是相比于代工厂,共建工厂又可以提高三只松鼠对产品的把控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