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累計發放優惠利率貸款1114億元,小微企業拿到了嗎?

活著的七零後


那麼何為優質企業呢?拿目前中國銀行的復工貸來舉例說明吧

第一,徵信良好。近一年內法人沒有一次逾期,名下沒有一筆小貸,徵信查詢記錄近半年內少於6次。

第二,醫療行業優先,其他行業額度低通過率不高

第三,近半年月均流水需要30萬以上才可以

不說別的,單一項徵信就卡死了很多企業了。銀行的這些低息貸款只為那些不是因為疫情經營不下去的企業準備的,為的是即使有疫情影響企業沒有銀行幫助自身也可以正常挺過去的。

最後一句話概括了吧,銀行只會錦上添花不會雪中送炭的!


郭郭專業金融


這不是個絕對的答案,應該說有的小微企業拿到了,但並不是所有的小微企業都能拿到。下面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釋。

1、首先說說這個1114億的問題。這個數字肯定不是全部給中小企業了,而且我判定只有小部分進入小微企業了,為什麼這麼說,我建議還是要認真看一看那一篇報道。我們不要看報道中說的對哪些行業的支持,要看到這樣的話“各分支機構要加強監督管理,確保資金髮放依法合規,防止“跑冒滴漏”。要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商業性貸款等市場化融資方式與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上的有機結合。”這句話中的重點是“要更加註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什麼叫市場配置?市場配置並不是說誰需要就配給誰,而是配給誰效率最高,最能得到最大效益就就配給誰,配給誰風險最小就配給誰。如果結合市場配置的這個定義,當然不會大量的配給中小企業了。為什麼?中小企業風險高,這是主要原因。

2、我們再看看報道中所說的優先支持的行業。在報道中,是這樣說的“支持抗擊疫情衝擊能力較弱的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生豬等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磷肥生產等春耕備耕關鍵領域,支持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等外貿領域,支持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也要做好金融支持工作。”這個說法很正確,因為上面說的也正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我把這些行業分析了一下,比如較弱的小微企業可能會支持一些其中產銷對路,有一定的科技含量,有一定的市場競爭力的企業;而生豬等畜禽養殖、水產養殖,這些行業的貸款大多數還是要靠農發行、農行,農商行這些銀行,應該這麼說,這些銀行還是在農業發展中提當起了大多數的責任,應該為他們點贊。而一般的商業銀行,既沒有意願,也沒有經驗,網點離這些行業也遠,是不可能支持的。國際供應鏈產品生產企業、磷肥生產企業,應該是稍微大一些的會得到支持,這個比例會很小。“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旅遊娛樂、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行業”這裡面的企業旅遊娛樂、住宿餐飲,銀行一般並不很看好,只有其中的龍頭企業才可能得到支持。交通運輸行業一般是國有企業,並且是大中企業,雖然這部分企業在疫情中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但這一行業一定會得到銀行和政府的大力支持。

3、再說說1114億的來源。從央行的政策看,人民銀行給了50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政策。這個再貸款和再貼現的對象是銀行,並不是具體的企業,所謂再貸款就是銀行向央行的貸款,所謂再貼現,就是銀行把企業在銀行已貼現的銀票,再拿到央行進行貼現。通過上述兩種手段,這是5000億。另外的資金是普惠金融,定向降準釋放的長期資金5500億元。這總加起來,是1萬元多億,實際上銀行還有很大能力繼續向實體經濟發放更多的支持貸款,已經發放的貸款只佔央行釋放流動性的十分之一,為什麼這麼少,從發放渠道看,這些資金全部是由銀行通過貸款流向社會的,而銀行是要進行風險、績效考核的,因此銀行在貸款發放時是謹慎的,不可能將貸款完全投放到風險高、收益卻低的企業或個人。

4、最後來分析一下那些拿到貸款的中小企業。通過上面的分析,有些企業是拿到了相對優惠的貸款,是哪些企業?據我的觀察,這些企業一般是原來就和銀行有業務往來,因為受疫情的影響,企業的還款遇到了困難,企業的還息遇到了困難,因為國家出臺了向中小微企業紓困的通知,這些企業向銀行申請,銀行相應的給了一些優惠政策。至於那些原來就沒有和銀行有業務往來的中小微企業,因為受疫情影響,向銀行申請給予一些優惠的貸款政策,你說銀行會理他們嗎?

因此,最終的結論是部分中小微企業拿到了優惠貸款。


來自大華山舒心西洋菜


優質小微企業還是有機會的,但機會不多,銀行終究是一家盈利機構,小微企業還是要做好內功,無論產品,商業模式,公司架構,財務管理等等都要有自己的特點和專業性,才有可能獲得資本的青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