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得了肺癌究竟能活多久,這是肺癌患者和家屬最關心的話題。事實上,這是一個個體差異性極強的問題。有的肺癌患者接受正規治療後能活十年、二十年,與正常人無異;而有的肺癌患者只有數月甚至數週的生存期。

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究其原因,是因為肺癌患者的生存期會受到癌症病理學類型、腫瘤分期、患者年齡、身體基本情況以及能否得到及時合理的治療等各種因素的影響,甚至與性格,家庭經濟狀況,生活習慣等都有關。


在治療過程中,我們常常會聽見“五年生存率”這個詞,很多人認為“五年生存率”就是隻能再生存五年,五年是個大限,事實上,這是腫瘤治療領域最常見的“誤會”之一。


五年生存率係指某種腫瘤經過各種綜合治病後,生存五年以上的比例。用五年生存率來評估患者生存期有其一定的科學性。某種腫瘤經過治療後,有一部分可能出現轉移和復發,其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腫瘤進入晚期而去世。轉移和復發大多發生在根治手術後三年之內,約佔80%,少部分發生在根治後五年之內,約佔10%。所以,各種腫瘤根治術後五年內不復發,再次復發的機會就很少了,故常用五年生存率表示各種癌症的療效,它不意味著只能活五年。


肺癌五年生存率如何?


我們先來看看以下三個病例故事:


覓友1 @ 笑哈哈


覓友基本資料:女 61歲 2011.09.15確診


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六年,意味著什麼?


對於我們癌症病人,六年的磨礪抗爭,恰是艱辛寫成,六年的生命延續,無疑血淚鑄就!


轉眼進入了第六個年頭,就像開啟了二萬五千里長徵的序幕,艱辛,困苦,海浪,暗礁一個接一個迎面而來,同一個戰壕的病友和家屬們都知道,何止是一個“堅強勇敢”所能夠概括的?


抗癌的路雖然坎坷難行,畢竟已經闖過了六個年頭,自從去年底結緣了一些抗癌平臺,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都得到了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愛,不得不說是上帝在我最困苦的時候賜予我的恩惠。在這個大家庭裡,有一種遮風擋雨的安全感和溫馨度,儘管癌魔肆虐,但依靠群策群力,各種預案和應對措施,終究也是一種希望,一種信心,一條有可能延續生命的決策,在此,我笑哈哈謝謝你們!對於癌友,我想說的是:一種意念二手準備是必須的,與癌魔‘’死磕到底‘’是我們頑強的抗癌意念,對死亡有一個足夠的認識和科學麵對,也是一種正能量的表現。只有看淡生死,才能無所畏懼地與癌共舞。


覓友2 @ 雖心女弓士兆


覓友基本資料:女 2010年確診


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2010年的這個時候,媽感冒拍了個胸片,醫生看了說有些不好,建議去大醫院做一個ct,盛京醫院做完後基本確定肺癌,全家如晴天霹靂。分期,中分化腺癌,無其他轉移。


時間很快,馬上到2017年元旦了,可是就在16年12月31號這天晚上媽媽上衛生間回來時候不小心摔倒了,腰部疼痛。判斷可能是骨裂紋了,問題不大。在家靜養吧,去骨科醫院拿了些膏藥自己糊。不想往醫院折騰了,本來可以試著走路了,這回全完了!


媽媽一躺就3個多月,變得越來越懶,坐著都顯累,狀態也時好時壞。


過了清明節拉媽到盛京找之前的醫生,一切都很順利,入院,檢查,全身沒有癌變,腦脊液還是多,和一年前一樣,醫生建議做腦脊液分流術,病人符合手術標準,叫我們家屬拿主意,做不做,做了也不一定能走,因為這種情況我媽應該能走,醫生也迷糊了,必須做,沒合計,


手術很順利,第三天,下地,扶著可以走了。我認為就是奇蹟,這就是奇蹟,生命的自愈力戰勝疾病!


至於現在為什麼沒有癌變,我也說不清楚,之前在腫瘤醫院這個手術就沒敢做,怕腦脊液癌變,一直拖到現在,


寫續三了,媽媽病6年多了,有些治療過程我也說不清楚,瞎吃藥,但是,親,堅持總會有希望的。續四期待中。。。。


該部分節選自覓友@雖心女弓士兆的原文。

覓友3 @ 福建玉融


覓友基本資料:男 62歲 2014.09.15確診


回顧兩年半的治療歷程,雖然癌症沒有治好,腫瘤沒有消失,但也沒有擴散,沒有胸水,生活質量沒有下降,到目前為止,自己感覺兩年半來的治療經歷,治療方案都是在莽拼莽撞,治療效果不好,但也不是太差,回顧起來有點歪打正著的感覺,目前狀況對自己多少還是有點安慰。

得了肺癌,到底能活多久?



看到以上覓友的經歷,可以發現,很多時候在醫患及家屬的共同努力下,奇蹟是可以創造的


臨床上,醫生是怎樣預測生存期的?


可以說,所有脫離患者實際情況談生存期的都是耍流氓。


臨床上,不同癌種的患者生存期差別很大,同一癌種、不同患者的生存期也可存在很大差別。因此,預測患者的生存期必須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才有意義。目前主要根據以下幾點:


1. 患者的腫瘤類型、分期


癌細胞最大的特點是生長快,不受控制,能轉移,其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人體正常組織,常因壓迫、浸潤、獲取人體正常的營養,很快致人於死地。


癌症的惡性程度與生長組織來源的細胞分化程度有直接關係。分化程度高的腫瘤,癌細胞生長慢因而惡性度低,轉移晚;分化程度低的惡性度高,轉移早。如肺癌中,小細胞肺癌預後最差,易早期出現腦肝骨等轉移,而鱗癌一般生長較慢,轉移晚,5年生存率較高。


因此,腫瘤細胞的“好”與“惡”,決定腫瘤的生長速度、轉移速度、治療效果,也決定患者生命里程。另外,分期早的,治療徹底,預後較好,而分期晚的,治療多為姑息性,且受侵的器官易出現功能損傷,預後極差,早期發現與晚期發現的預後有天壤之別。



要想治癒癌症,首要前提是徹底殺死惡變的腫瘤細胞,因此治療方式選擇是關鍵。


在臨床上,有不少患者發現患癌後,相信偏方、祖傳秘方,或畏懼手術,害怕放化療,在小診所或自行胡亂治療一通,等到病情惡化才到專科醫院治療,無疑延誤了治療,治療效果當然不理想。


另外,因為患者本身的一些基礎病等,導致不能進行根治性治療或治療強度不夠,治療效果也會大打折扣。長什麼的癌,不能勝天,但選擇什麼樣的治療完全取決於患者。


3. 一般狀況、惡病質


每位患者入院時,醫生都會對其的一般狀況評分(KPS),這也是很多治療的選擇參考指標之一。有大量研究表明,對於晚期惡性腫瘤患者,KPS已被多次證實同生存期有明顯相關性,即一般狀況越好,生存期越長。


而惡病質,包括呼吸困難、瞻望、乏力、疼痛、衰弱、厭食、焦躁和體重下降等,還包括部分血液學指標(WBC>11×109 /L及Lym%<12%、低外周血ALB、高LDH值等),均可作為評估晚期患者預後的重要獨立因素。


醫生預測患者的生存期,可不可靠?


有學者通過整合以上幾大因素建立臨床生存預測模型,即使是有豐富經驗的臨床腫瘤學專家進行評估,準確率也會波動在25%-70%。


因此,有國外專家這樣評價預測模型的:“雖然各種預測模型可幫助臨床提高預測性,但不能盲目或極端化地理解預測結果。每一名患者都是獨特的,我們只能觀察而不能決定他(她)們的最終生存時間。”


所以說,無論是五年、十年,還是更多,只要我們抱著“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積極配合治療,時刻自我正面性暗示、自我鼓勵,掌握生命僅存的主動權,奇蹟就有可能會發生!


最後,願所有的肺癌患者及家屬都能積極面對,共同學習肺癌知識,相信一定能打敗肺癌這個強盜部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