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據介紹,目前全館員工共142人經過健康檢測合格後已經全部上崗,展廳各處已經經過了專業衛生部門的消毒殺菌,廁所消毒洗手液、口罩廢棄處均準備妥當,空調回風閥已關閉。為了增強館內人員流動的可控性和減少人員接觸,海絲館增設了網絡購票預約系統和自助講解系統,可實現分時段預約進館和手機自助講解,所有開館準備工作已基本準備就緒,將於本月20日正式恢復開館迎客。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區委委員、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館長 曾超群:我們博物館當前正在按照黨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工作部署,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開展一系列的復工復產的工作準備,一方面我們籌備了大量的物資,包括口罩、消毒液、酒精等為開館做好相關準備;第二方面我們做好人員的儲備,目前我們全館100多號人全部都已經回來了,都經過體檢和隔離,非常健康,精神飽滿地投入到復工復產工作中來;第三方面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員工培訓,包括應急演練工作;第四我們做好隔離場所的準備;第五做好博物館內的一些宣傳教育以及我們一些系統,這個系統打算進行分時段來預約,限制人流。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同時,海絲館將通過博物館之友為支援湖北的陽江醫務人員提供三年免費參觀博物館服務,恢復開館後至2020年12月31日,將為全國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及其直系親屬提供免費參觀博物館服務。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博物館是人類記憶最直觀的載體,當曾經的輝煌隨時間的流逝漸漸遠去,歷史的細節和碎片總有一部分能在博物館中靜靜沉澱,成為後人追思歷史,展望未來的精神寄託,成為一座城市、一個民族榮譽感和自豪感的源泉。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遊人如織的廣東海絲館▲


  作為一座專為南宋古船“南海Ⅰ號”量身定做的博物館,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以下簡稱“海絲館”)從建設到開館,到升級為國家5A級景區、國家二級博物館,到申遺閉館改造,到如今重新開館迎客……它前進路上所邁出的每一步,都吸引著世人關注的目光。

  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升級改造完成,定於8月15日試開館。試開館期間免費對外開放,一起去看看吧!


“海上敦煌”在陽江


  說起陽江,很多人首先會想到“南海Ⅰ號”。歷經數百年滄桑的“南海Ⅰ號”,增強了市民對這座城市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從山鄉到市井,從六七十歲的老嫗到十多歲的孩童,每人都能對外來客人就“南海Ⅰ號”這件“陽江寶貝”說上幾句。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南海I號”全面發掘新發現——金環▲


  “南海I號”宋代古沉船,於1987年被廣州救撈局與英國海洋探測公司在距海陵島30多海里的海域意外發現,是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的海上沉船中年代較早、船體較大、保存較完整的遠洋貿易商船,也是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沉船之一。


  自2007年被成功整體打撈之後,“南海I號”就被存放在為其量身打造的廣東海絲館的“水晶宮”裡。2009年和2011年,廣東省水下考古隊員對“南海I號”進行了兩次室內試發掘,並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於2013年11月28日正式啟動“南海I號”全面發掘與保護工作。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南海I號”全面發掘新發現——金戒指▲


  登上“水晶宮”考古平臺俯身下看,只見密密麻麻一摞摞排列的宋代古瓷,數量驚人,場面壯觀。據通報,“南海I號”發掘保護期間,截至2017年7月,總共出水文物14000餘件套、標本2575件、凝結物55噸。出水文物含瓷器13000餘件套、金器151件套、銀器124件套、銅器170件、其他類型文物176件。此外還出水銅錢17000多枚,以及大量動植物標本、船木等。


“海上敦煌”在陽江


  如同敦煌的發現對於陸上絲綢之路的意義一樣,“南海Ⅰ號”以其承載的豐富歷史文化信息,成為探索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標誌,被譽為“海上敦煌”,具有重要的文化標杆作用。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南海I號”出水文物——福建磁灶窯綠釉碟▲


  “南海Ⅰ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文化使者。近幾年來,李長春、劉延東、汪洋、胡春華、馬興瑞等多位國家、省領導專程來到陽江,實地考察廣東海絲館,對“南海Ⅰ號”的保護與發掘提出指導意見。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南海I號”全面發掘新發現——纓絡胸飾▲


  2014年11月17日,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視察廣東海絲館時,要求“南海Ⅰ號”發掘與保護工作要堅持“科學發掘、文物保護”,發揮“南海Ⅰ號”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中的重要作用。


  ■ 記者參觀初體驗


覽盡古代海上絲路的繁華


  開館前夕,記者帶著新鮮與好奇,興致勃勃地遊覽了一遍海絲館。一個小時走下來,最強烈的感受是:巧妙的布展,尤其是處處穿插“海”與“船”的元素,讓人感覺生動有趣;而恰到好處的休閒設施、誠意十足的文創產品,也讓人倍感親切放鬆。


  館內的各個展廳,大到一瀉而下的風帆陣、復原的古船內部結構、層層疊疊令人眼花繚亂的精美瓷器,小至消防栓、指引牌、休憩的板凳,無不向遊客昭示出海洋與船的味道。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七大展區之打撈(演播廳)▲


  最讓記者感到驚喜的是“探秘”區域。耳邊的海浪聲、腳底的礁石、海洋生物,讓人彷彿進入了“南海I號”沉沒的海底世界,宛如夢境。向左,觀眾可通過外圍玻璃幕牆,觀察考古人員現場發掘研究的過程,直接感受“南海I號”考古氛圍。向右,密集式船型展示櫃以1:1比例仿製“南海I號”船體,並以結構剖面為展示依託,在14個水密隔艙內展示層層疊疊的瓷器,形成氣勢浩大又不失精巧細緻的文物陣,讓人感受到強烈的秩序感和美感。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七大展區之“價值”展區▲


  最後一個展區——“成果”展區,可以說是壓軸好戲了。在考古發掘平臺上,“水晶宮”的穹頂被營造成海面上的浩瀚星空,觀眾置身帆影重重之中,通過多媒體聲光電的效果可以感受到“南海I號”牽星過洋的歷史。更值得一提的是,觀眾可透過一個大大的天窗俯看考古學家保護髮掘“南海I號”的全過程,這種設計簡直讓人拍案叫絕!


海陵島南海一號博物館(海絲館)3月20日恢復開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