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冠” 所謂的群體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面對“新冠” 所謂的群體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2020年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帕特里克·瓦蘭斯表示,將需要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群體免疫力”。他還稱,新冠肺炎很可能“年復一年”捲土重來。

一時間,引發了世界性的爭議,各說各理。“群體免疫”就成了一個知名度奇高的熱詞。越來越多的專家、社會活動家、社會評論家開始圍繞著“群體免疫”展開了唇槍舌劍的爭鬥。

可是當你仔細瞭解了什麼叫“群體免疫”後,不禁為英國等還未積極展開“新冠”肺炎治療戰鬥就投降的行為很是不解,繼而細思極恐:這得犧牲拋棄多少平民百姓啊,讓他們不做任何治療以身染毒,扛得住的活著,扛不住的死去。西方社會果然講究“任 。。泉”,果然講究“皿 。。煮”啊。


面對“新冠” 所謂的群體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度娘告訴我們,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體對傳染的抵抗力。群體免疫水平高,表示群體中對傳染具有抵抗力的動物百分比高。因為,疾病發生流行的可能性不僅取決於動物群體中有抵抗力的個體數,而且與動物群體中個體間接觸的頻率有關。如果群體中有70%—80%的動物有抵抗力,就不會發生大規模的爆發流行。

根據德國哥根廷大學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系講席教授於曉華髮表的文章,“群體免疫”是否有效,需要達到“群體免疫”門檻,這與病毒的基本傳染數R0值(即平均一個病人傳染的人數,R0<1即認為傳染病得到控制)相關。多國學者發表的論文顯示,學界普遍認為新冠病毒的R0值在2-3左右,也就是說英國想形成“群體免疫”大概需要有50%至67%的人免疫新冠病毒。面對這個龐大的數字,只能感嘆政治家們強大的心臟。牛津大學研究也表明,只有在大多數人都接種過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有效。

如今,“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在這場全球抗疫大戰中,英國和瑞典等國,擬選擇群體免疫策略。這些消息一公佈,就引起國際社會強烈的反彈,主流的聲音都是在批評。因為,仔細想想,用通俗的話來解釋群體免疫,就是讓國民都染上病,扛不住的死掉,最後可能要死掉幾百萬的人;扛得住的痊癒,痊癒了他就有了抗體,有抗體的人多了,就能形成對病毒的傳播屏障。最後導致病毒停止擴張,停下進攻的步伐。


面對“新冠” 所謂的群體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其實,扯開冠冕堂皇的面罩,這種做法就是把人(平)民不當人地扔出去,任其感染,任其發病甚至死亡,用他們的死亡形成防禦工事,形成傳播屏障,保護權貴階層或者上流社會人不被感染。這就是極度講究“任。。泉”的西方社會倡導的“皿。。煮”。

有人就把這事做了個形象的比喻:假如兩國開戰,英國把國民都喊出來,排隊站好,和對方的軍隊說,你們殺我們吧,我們英國人不還手,不動彈,殺到你們子彈打完了,殺到你們的刀捲刃了,殺到你們的士兵都累壞了,我們英國人就贏了。許多“舔族”把這個策略美其名曰稱之為是達爾文主義。

其實,還是有很多具有責任感和良知的專家從理論上認真分析,普遍認為,這個流行病學上的傳播屏障,能不能形成,還是一個未知數。而且,病毒有可能會變異,有可能死的不是幾百萬人,說不定死的是幾千萬人呢。英國總共才幾千萬人。

所幸,這項讓大多數人懷疑和不贊成的防疫方式並未被真正實施。英國、瑞典等國也開始真正認真採用常規防疫方法了。只能說,真為這些國家的普通民眾捏了一把汗,終於不用完全憑著自身的免疫力去對抗“新冠”病毒了。


面對“新冠” 所謂的群體免疫扯下了西方皿煮的面罩


可是,當英國提出“群體免疫”策略時,遠在萬里之外的我們周邊,卻有一批高知務必“嚴肅又認真”地積極迎合,說這可能是最好的對抗“新冠病毒”的方式。他們還站在“無比正確”和道德至上、“皿。。煮”至上、“任。。泉”至上的高度,對對此提出質疑的饒毅教授進行冷嘲熱諷。只是可惜,他們諂媚的“竹子”很快就放棄了“群體免疫”法,不知道這是不是很響亮的耳光呢?

“新冠”疫情下的眾生相,徹底扯下了西方世界的“皿。。煮”面罩,順帶也扯下了東方大國裡那些“高知”的最後一條遮羞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