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百萬種小說寫法,總有適合你的

我讀了一些講述小說創作技巧的書,但卻不會用書中講的技巧去創作出小說,心中很懊惱。

這幾天,看到勞倫斯·布洛克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講,他在寫第一本小說前,閱讀了一本由著名作家寫的小說創作方法的書後,覺得書中的方法很正確,但他學不會。

在對其他作家的寫作方法進行研究後,勞倫斯·布洛克得出結論:每個寫作者一生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寫作方法,這些方法會隨著作者的成長而改變,而作者也會根據每部作品的特點對其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對於一個人、一部作品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另一個人及其他作品。

我明白原來寫小說沒有公式可循,要在不斷的寫作中,尋找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寫作方法。

勞倫斯·布洛克被稱為“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獲得過 “美國推理作家協會”的終身大師獎、“英國推理作家協會”的鑽石匕首獎等推理小說界大獎。

1976年,勞倫斯·布洛克在《作家文摘》開設寫作專欄,1978年,將專欄文章集結成《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四十多年來,該書暢銷不衰。

為了與時俱進,勞倫斯·布洛克在保留原版所有內容的基礎上,新增了有關電子書和個人出版等內容,出版了新版的《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

《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百萬種小說寫法,總有適合你的

封面

這本書新版內容可分為三個方面:

第一:講述題材、體裁的選擇,以及寫作前的研究、分析等問題;

第二:聚焦小說的情節設計、人物塑造、撰寫提綱、開頭、章節、長度、風格和修改等問題;

第三:分析小說市場以及如何出版等問題。

勞倫斯·布洛克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中講述的一些寫作經驗,解開了我在嘗試小說創作中的一些困惑。下面舉三個方面的例子:

第一個:開頭

我曾經寫過一個十萬字小說,從故事開頭寫起,接著寫故事的發展、高潮和結尾。文友看了初稿後說:看了一眼,就不想往下看了,因為開頭開平淡,引不起興趣。

咦,19、20世紀中外經典小說的開頭,絕大部分都是從故事的開頭寫起,我是學了名家的寫法啊?那怎麼寫?我心裡嘀咕。

直到看到勞倫斯·布洛克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中講,他的經驗是小說的開頭無須是故事的開頭,最好的開頭是讓人物處於動作、衝突和變化的場景中。

我才恍然大悟,對啊,不能迷信經典,當代熱門小說的開頭幾乎都不是從故事的開頭寫起的嗎?

比如:阿耐的《都很好》,開頭從母親已去世,三子女奔喪寫起。女兒明玉冷靜漠然,絲毫不顯悲傷,大兒子明哲震驚哀慟,小兒子明成感覺主心骨沒了,悲傷不已。明玉對家人之間冷淡客氣,蘇父害怕女兒明玉。蘇家的矛盾如潮水般暗湧。

此時,雖然讀者還不瞭解前因後果,但注意力已經被抓住了,迫切想知道為什麼母親去世,三個兒女表現不同,以及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

“至於人物背景信息,可以在後面交待。”勞倫斯·布洛克認為。

還是以《都很好》為例,作者阿耐陸續以主人公回憶或敘述或人物間的對話等方式,交待了這個家庭的過去。

第二個:視角

不管是選擇單視角或多視角創作小說,勞倫斯·布洛克的經驗是:避免在一個場景內改換視角,不要在不同人物的視角間反覆切換。

因為從人物內心角度敘事的作品,切換視角會讓讀者感到困惑,會混淆不同人物的想法,從而阻礙情節的發展。(如果是客觀視角,作者從不進入人物的內心除外)

美國著名科幻小說作家厄休拉·勒古恩也曾說:頻繁切換視角,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在互不相容的身份間來回碰壁,混淆情緒,歪曲整個故事。

勞倫斯·布洛克建議小說創作新手,最好用單視角。這樣可以有效預防創作偏離航向,避免因選擇太多而迷茫,降低敘事中心分散的概率。

如果是用多重視角,建議控制主要人物的數量(一般不超過六個),安插多個額外的次要視角人物,在合適的時候,次要人物視角描述一到兩個場景,讓作品更加豐富充實。

嚴歌苓的《陸犯焉識》就是採用多重視角,並有一個次要視角(作者也就是孫女的視角),在小說末尾,有一些地方用孫女的視角寫陸焉識。

第三個:過渡

1、從一個場景過渡到另外一個場景

勞倫斯·布洛克認為:不需要描寫人物如何從一個地點轉移到另一個地點,以及描寫新場景,可以一個場景跟著一個場景,直接切換。

比如阿耐的《都很好》第三章中,飯館與蘇家老房子的轉換。原文如下:

明玉拉著蘇大強取飯店吃了一頓飯。她吃什麼都可以,白水煮青菜都能下飯,……她不明白,衣住行都極其講究的明成與朱麗,怎麼在吃的方面如此馬虎。

明玉看著桌子對面的父親埋首吃得狼吞虎嚥,心中忽然聯想到,對了,大哥二哥的眼神是如此相像,……她且思且吃,反而吃得沒有父親多。

家中一室一廳實在是小,小得即使明玉陌生人似的站在門口,還是可以看見進屋後如魚得水的父親以年輕人才有的身手,哧溜一下鑽進靠窗風水寶地上蘇母床位的下面……

2、時間過渡,不需要詳細解釋時間線

如果是時間倒退,直接閃回,即從現在場景切換到一個過去的場景。

阿城的《孩子王》中,寫“我”看到王福本子上的名字,回憶起與王福父親王七桶的認識過程。原文如下:

……我翻開一看,是一本獎給學習毛著積極分子的本子,上寫獎給“王七桶”。我心裡“呀”了一聲,這王七桶我是認識的。

王七桶綽號王稀屎。……我初與他結識是去縣裡拉糧食。山裡吃糧,需坐拖拉機走上百里多到縣裡糧庫拉回。……

如果是時間快進,可以用四季風景變化,植物從小變大,東西的變化,人物長大等等方法,表現時間的流逝。

比如貓膩的小說《慶餘年》,第十四章末主人公範閒是六歲的小孩,第十五章開始寫儋州的天氣,然後範閒出場,就是十二歲的少年了。

電視劇《慶餘年》裡,範閒坐在儋州家門口,前一個鏡頭是小孩,後一個鏡頭就是青年人了。

在《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中,作者勞倫斯·布洛克講述了自己小說創作中積累的經驗和教訓,尋找到自己的創作之路。希望有志於小說創作的小夥伴以此為鑑,找到適合自己的小說創作方法,寫出精彩的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