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人知道先秦官学吗,在下一直很好奇先秦官学,有何高见?

思理达


这是因文字载体造成的。

人类初始的文化传播极其艰难,远古时代缺乏书写载体,文字的流传依赖刻石和铸铜,因此文化不可能在民间传播,都由天子或国君收藏于“金匮石室”之中,极其珍贵,只能供少数贵族子弟学习。所谓官学,并非正规的教育机构和体制,而是民间无字可学,只有到官家去学习,这种学习是参观性质的。这种参观也不限于天子之都,比如周朝,诸侯不知礼仪,而宋国为商朝旧贵微子启的封地、鲁国为周公旦的封地,他们都懂礼仪,于是周天子常使“诸侯观礼于宋鲁”,去参观宋国和鲁国的礼仪。

后来用竹简与布帛作为书写,这就比金石便宜和容易采集,可以为民间所利用,因此文化开始在民间传播,自孔子始,出现了很多私人办的学堂,官学丧失了垄断地位。

中国对人类最伟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纸张,极大地方便了人类文明传播,比之古代,只有把文字刻在石头兽骨上、铸在铜器上才能留存,不知方便多少倍。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句话:先秦官学并非学校,而是一种文化观摩学习。


深圳郑海洲


先秦时期指的是中国秦朝(公元221年)以前的时代。先秦时期包括远古时代、夏朝、商朝、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官学的起源,大多观点是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官学体系。本文就这一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在先秦时期还尚未有官学。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证明这一观点,首先,从教育机构方面来说,当时的教育机构只是社会教育化机构,并非专门的教育机构;第二,从教育形式,教育者受教育者的称谓等方面来说,因为没有正式的教育活动,所以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没有固定的称谓;第三,从专门的教育者方面来说,在春秋以前“师”字是没有“教育”的含义的,并且孔子以前是没有葬师之礼的;最后对西周金文以及经典文献中的一些论据进行了重新地考察。



再来一回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丧失了数百年来经营的关中统治基地,实为寄人篱下,丧失了控制天下的能力。于是列国纷争,大国称霸,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和各国内部的政治斗争都十分激烈。旧有的统治秩序被彻底打乱,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学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学开始兴起。

造成官学衰废的原因,首先是因为天下动乱。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诸侯国内部争夺统治权的内乱,连年不断。各国统治者主要关注的是如何维护生存、扩大势力,无暇顾及教育,不论国学或乡学都难于维持,日趋衰废。

官学衰废更为重要的原因是旧有的教育失去了价值。由于周王室已无力控制天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后来,甚至诸侯国君也大权旁落,而出现“陪臣执国命”的现象。原有的等级制度的崩溃使传统的礼制也受到了破坏。既然这些礼制规范已不再得到严格遵守,以礼乐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也就缺少了实用价值,自然很少有人愿意去学了。于是天子的辟雍,诸侯的泮宫,地方的乡校,逐渐消亡。

官学教育的衰废,反映了“学在官府”的旧教育体制已经不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变革,政治权力的频繁转换,对新型的人才及文化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以孔子、墨子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识分子就以新的办学形式,聚徒讲学,从而成为创办私学、传播学术文化的先驱。


傲慢的尘埃74533075


春秋以前,知识归官府掌握,只有少数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和掌握文化的机会,所谓“学在官府”;春秋中叶以后,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一切典章制度趋于崩溃,这时就由“学在官府”而转变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子是第一个开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