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縣關溪鄉:科技“智囊”指導春耕備耕

紅網時刻3月25日訊(通訊員 呂繼勇 彭月秀)“育秧過程中要注意育秧泥,一定要攪拌成漿……”3日22日,在宜章縣關溪鄉水稻種植大戶吳海生的秧田裡,科技特派員廖志勇正在現場指導。眼下正值春耕、備耕時節,宜章縣關溪鄉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積極推廣應用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插秧技術,種植大戶吳海生主動請戰示範種植,面積100餘畝,科技特派員全程指導、跟蹤服務。

宜章县关溪乡:科技“智囊”指导春耕备耕

宜章縣關溪鄉推廣應用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械化育秧。

在作業現場,科技特派員反覆交待:育秧泥需攪拌成漿,否則可能導致秧缽底部填充不實,影響秧苗生長;育秧泥漿儘量選擇砂性土壤,若是黏土則應添加麩質糠殼,以增加秧泥疏鬆度,減少起秧附著力,便於起秧;秧盤下應墊上一層紗網,阻止根系進秧田;移栽前應根據天氣提前清溝放水曬秧,或及時將秧盤移出曬秧,減少秧泥含水率,便於取秧機插。

宜章县关溪乡:科技“智囊”指导春耕备耕

科技特派員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插秧育秧盤,與現有育秧盤比較,創新了育秧盤結構,既突出水稻缽體苗的栽培技術優勢,也使秧苗成苗後能夠連成一體,滿足插秧機作業要求。由於育苗缽體較大,育秧基質營養充足,可培育高素質壯秧大苗,提高秧苗秧齡。採用水稻寬窄行插秧機作業,與水稻大缽體毯狀苗機插秧育秧盤秧苗配合,可實現大缽體毯狀苗精準採秧。插秧後秧苗缽體形狀明顯,插秧植傷小,插後無返青期,利於秧苗生長。與常規插秧作業比較,爭取了7—10天生長期,同時具有寬窄行栽培的技術優勢,水稻低節位有效分櫱多,穗型整齊,成熟度高,增產效果明顯。

“機械種植,省時省工省錢,每畝可節約300至400元左右成本,今年收成應該可以。”吳海生高興地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