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馒头和90年代的馒头有什么区别?

第一口美食


我是60年出生于关中某县(大家所称的白菜心的县)农村的人,我如实比较一下:

一、六七十年代

1、六七十年代严格意义上的馒头是极少的。

(1)、农村人能经常吃上纯麦馒头的极少,一般都是如下机会,一是一般只是春节期间的几天到二十几天。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到二十九,把每家只有的几格蒸笼几家互助集中,一家轮一家的蒸(馒头、包子、花馒、蒸碗等)。一个是招待客人吃。一个是拜年追节,那是拿得起点心的很少,大多是拜年拿8个包子,8个小花馒头或一般馒头,也可能有一个大花馒头。追节只有花馒头了。

二是其他时间如五月端午和八日十五,就是用纯麦做成礼物送亲戚。

三是我见过山东抬面的。他们不是送蒸熟的,而是用担子送麦面。送多少,怎么个讲究,不清楚。

(2)、城里人总体比农村人好多了。一是城里是定量供应,因而一家饭量特小的基本上除早饭吃一点杂粮稀饭外,全部是黑白混蒸馒头。饭量大和有农村拖累的可吃到一半以上黑白混蒸馒头。

二是一小部分有特权的,可以额外搞到粮票,也就是早饭杂粮稀饭外,全部为馒头、面条和米饭了。

(3)、城乡的其余粮食状况。一是农村人能经常吃上主(麦面)杂(玉米、高梁等)两搅馍、饼、饭食就不错了。纯杂粮是经常性的。

二是农村有不同比例(一地与一地不同,一家与一家不同,大约20一50%)吃不饱的。城市也有少数吃不饱的(主要是饭量大的,有农村拖累的)。

二、比较一下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和现在的馒头。

1、三个时间点质量比较

(1)、六七十年代,一旦称得上馒头,可是真真实实的,有纯白面的,有黑白混蒸的,无论那个都是麦香味十足的馒头。

(2)、九十年代的馒头就开始有增白剂等添加剂了,不过,那时还不太多。己经在逐步失去麦香味。

(3)、现在的馒头分四种。一种是生态馒头。是农村小面机磨的,不加任何添加剂的,而且是农民专门种给自己吃的,自己蒸的(城乡都有),还有个别商家卖的(可是卖不动)。当然是麦香味十足了。

第二种是一些商家卖的自称生态馒头,用的是农民种的销售麦,面粉厂按国家标准加增白剂,用酵面蒸的。麦香味已打折扣了。

第三种是蒸馍房卖的酵面蒸的,面粉厂己加增白剂,馍房又加的馒头。很漂亮,食之无味,形同食腊。

第四种是与第三种的区别是用发酵粉蒸的。质量更差。常食反胃。

2、从八十年代开始,人们很快解决了吃饱的问题。


鱼磊卫静


我老妈今年八十多了,只要一蒸馒头,她就叨叨没有馒头味,不如以前的馒头香。

我就好奇了!问她以前的馒头什么味?她给我总结了一下:

  1. 以前吃纯麦子蒸的馒头,必须是每年麦熟的时候,也就是新小麦刚下来的时候,家里才能蒸一顿不掺杂其它杂粮的馒头。(那时候粮食紧缺,一般家里蒸馒头都掺地瓜面或一些其它的野菜)

  2. 现在的白面没有以前的白面香,因为磨的太细了!吃起来没有以前一揭锅就满屋飘香的味道,而且以前的面不论怎么蒸,也没有现在的白。现在这种面,那时候叫“精粉、细粮”,不是普通人家能吃起的。

  3. 现在蒸馒头的火候和方法也跟以前不一样,一起是柴火大锅,火硬所以滋味足。以前都是老面施碱蒸馒头,所以馒头有筋骨、有嚼头还香。
其实听她这么一总结,我觉得认为以前馒头好吃的原因,不过是怎么几点:
  1. 原材料比较原生态,那时候的种植水平和产量跟现在没法比。
  2. 以前都是柴火和老面,所以纯手工的味道能足点。
  3.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那时候一年也吃不上几次“细粮”,所以自然觉得那时候的馒头好吃。

我老妈一直说:“还是现在的生活水平高,很多东西都是当年她做梦也想不到的!”所以我觉得用60代的馒头跟90年代的馒头比,基本就是用“大哥大”跟苹果11比一样幼稚。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73神牛


我是陕西愣娃,爱美食爱生活。

60年代的馒头和90年代的馒头有什么区别?我们家住在农村,父母都是以务农为生,馒头是我们那的主食,早餐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吃馒头,也有时候一天两顿饭都会吃馒头。家里种植着小麦,所使用的面粉也都是用自家种植的小麦去磨的。所以这么多年下来,母亲也是明显的感觉到了馒头的变化

60年代的时候,母亲去磨面,所使用的小麦都要先在家里用洗衣盆淘洗一遍,洗去小麦的灰尘,然后再将淘洗过的小麦晾晒干。去磨面的时候都是用的石磨子,有的是用人推有的是用牛拉,磨出来的面粉不是很细,里面还残存着麦麸皮,面粉磨好回来之后去蒸馒头,馒头的麦香味非常的重,颜色也不是很白

那个时候蒸馒头用的都是老面引子,自然的醒发,那是真正的手工纯碱馒头。做出来的馒头不是那么的蓬松暄软,但是非常的好吃非常的耐实。母亲说60年代的馒头按现在的标准来说都应该被算作是粗粮,因为那个时候粮食相对来说还比较短缺,人们将小麦的大部分都当做了面粉,只有小麦干皮被筛出,蒸馒头的时候有的人还会给面粉里面专门再加上玉米面粉或者是荞麦面粉,为的就是节省小麦面粉

但是到了90年代以后,慢慢就实行起来电磨坊,人们在磨小麦之前也不会专门去淘洗了,都是机器在操作,小麦拉去磨坊之后,会在机器里用水稍微冲洗一下,再倒到案板上挑去里面的小石子,放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去磨了。磨面的时候也都是要精面粉,稍微有点麦麸都不要了,磨出来的面粉是又细又白

这个时候粮食已经不是那么紧缺了,手里有余粮心里不发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开始慢慢讲究了起来,就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慢慢的人们也讲究吃白面馒头,赶起了时髦。馒头是越白越好,为了白,就想尽办法,有的还添加了专门的增白剂

后来蒸馒头的时候也都流行起了用发酵粉,更有甚者会给里面添加泡大粉膨松剂,做出来的馒头口味就和之前的大不一样。从口感上来说没有了之前馒头的麦香味,从颜色上来说那当然是更白更好看了

好了,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评论点赞转发,记得关注我哦,每天都有不同的美食和美食故事与您分享


赳赳老秦不暇自哀


馒头。

六十年代馒头和九十年代馒头区别,我出生七十年代,只能说七十年代的馒头了。七十年代末期吃顿馒头非常难得的,那时的小麦产量一亩只有二三百斤收成,没有化肥农药种出的小麦瘦小,出面粉率低。蒸馒头有的是老酵子,是上次蒸馒头留的一小块面计。当馒头出锅时远远就能闻到一股特殊的小麦香气,出锅后个个饱满,吃的的有嚼劲。九十年代后,小麦品种多样化了,有国外的,有杂交的。随之而来的病虫害多了起来,化学农药被广泛使用,题外话,我九十年代初参加工作,见当地人背上一水壶往小麦上喷水雾,我还不知道有何作用呢。尽跟着小麦高产,馒头走向普通百姓的餐桌。蒸馒头用上了发酵粉,方便快捷,蒸出的馒头白白胖胖的,没有了小麦的特殊香气,也少了嚼头。


诗词奴隶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是晨末记食,关于60年代的馒头和90年代的馒头有什么区别?

60年代是属于上一代了,那时候的生活条件都没有现在这么好,如果家里有肉有菜,那他家不是大户,都得是小康了,我爸妈就经常会跟我讲述,他们年轻的时候,生活有多么的辛苦,但是苦尽甘来,现在生活也有些改进,要说馒头的区别那还得从60年代说起!

60年代的馒头,是什么馒头呢?

60年代的生活,都是比较难过的,在那个年代,不管做什么都会有些顾虑,在一日三餐,也都是比较朴素,但是馒头,那时候作为吃饭的粮食,家家户户多少都是会做,白白胖胖的馒头蒸好,孩子们都高兴极了,争先恐后都拿着吃,那时候的馒头是什么馒头呢?其实也是白面馒头,就是那时候的制作工艺有些不一样,是用传统的老面发酵方式来制作的,用日积月累的惊艳,熟练的掌握了老面的酸度,再来添加适量的碱来中和酸味,才让做好的馒头,蓬松有嚼劲,这一点是我们现在的人要学习的,很多人都掌握不了这门手艺,还有说碱吃多了多身体不好,慢慢的也就被埋没了,我吃过几次老面馒头,真是味道记忆深刻,不过现在在外面基本没见到过了!

90年代的馒头,是什么馒头呢?

90年代的生活,也开始慢慢的好了,在吃的方面也不用怎么担心了,就是我们这一代小的时候,虽然我家那时候还是挺穷,但是吃饭这方面不需要担心,吃得虽然不好,但是一日三餐也都满足,家里也有偶尔做一下馒头,我记忆里看着做的馒头,不是发黄,就是发酸,当然也有做的很成功的,非常有嚼劲还有麦香味,但是后来,家里的买了酵母粉之后,就再也没做过类似的老面馒头的做法了,简答的说90年代的馒头,基本就是用方便的酵母粉,或者泡打粉来发的,现在吃起来口感一般般,但是小时候,吃着特别香!

其实这两代人的馒头并没有区别,在我们的记忆深刻,小时候的吃到的味道就是最传统、最朴素、最让人难忘得味道,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长大以后,吃着同样的馒头,却吃不出同样的味道!

你们有这种感觉吗?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我是晨末记食,想看到更多的美食文章和回答,请记得关注我哦!


晨末记食


六十年代馒头,过去馒头用引子,面硬,一层一层,我最爱吃三姨和干娘蒸馒头,这两位老人身体很好,一个九十二岁,一个八十八岁,一生好干活,那时候粮食不用化肥,现在用那个办法,不如那时候香,我自己蒸馍头,粮食不如从前,面粉厂又一关,若再向从前不好说了。


用户6749300950


60年代的馒头和90年代的馒头有什么区别?

大家好,我是餐餐美味,我的回答是:60年代的馒头好吃,90年代的馒头不好吃。

馒头,别称“”“馍馍”“蒸馍”,中国传统面食之一,传说是丞相诸葛亮所发明,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我生于山东农村,从小都是与田地打交道,60年代小麦是非常少的,那个时候能够吃上一次馒头,那真是幸福的不得了,用手撕着吃,把馒头抓的紧紧的,生怕被别人抢了或是掉在地上,那时候的馒头真香。

60年代的馒头好吃

60年代的时候,老百姓普遍比较穷,一家六七口人,偶尔买点面,又舍不得买太多,买上一点打打牙祭,也算是对馒头的一种回味了,那个时候,能够吃上一块馒头,至少开心好几天,纯纯的小麦做出来馒头有嚼劲,而且没有任何添加剂,那才是真正的馒头,有馒头味。

90年代的馒头

90年代人们手里多少有点钱了,可以到饭馆里吃饭,能够买得起馒头,也可以在家蒸很多馒头,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馒头的味道却没了。

为了馒头好吃,人们会把蒸好的馒头放在炉火上进行慢慢烤制,这样烤出的馒头有浓浓的馒头味,掰开烤好的馒头,浓浓的香甜味扑鼻而来,这样还算好吃。

结 语

60年代的馒头,小麦加工是用最原始的加工方法,无需任何添加,面粉非常纯正,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面粉加工厂都是机械化了,批量出来的面粉,多少会有点添加剂,做出的馒头肯定会逊色好多,当然,随着人民生活物质的提高,标准也高了,要求也高了,因此,对馒头味道不再知足了。大家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区留言讨论哦!如果喜欢我们就点赞关注吧!我们下期再见!


餐餐美味


说实话60年代的面粉与90年代的面粉有质的天壤之别,口感都不一样!听做水面的师父说,城里人吃不到纯洁的麦子面粉的,再问人家也不说给你听了。记得小时候学校组织学工学农劳动,家里让带馒头烧饼饿了好充饥,(那时都是纯粹的手工面食品)馒头冷了啃起都起面面,还感觉特别的香,现在听说哪里有手工馒头都还要赶去试试,还是找不到儿时的味道了。


手机用户石桥青龙


记得小时候,父亲常带馒头回来,北方人么,面食为主。这馒头特劲道,闻闻香,吃起来也香。比现在的圆馒头再”高”一点,父亲说这叫“高庄馒头”。把擀面杖一头固定住,但能上下活动,把面团不停地翻转压挤,直到压不动了为止。然后,用手捏成馒头状,上锅蒸二十到三十分钟。可费时费力了,现在的人,哪有这功夫去做”高庄馒头”,现如今,做馒头也机械化了,做出来的馒头,吃起来又松又软,两个馒头下肚,不到两个小时,肚子就咕咕叫了。吃高庄馒头试试,一个就能顶半天。


阿龙68837


60年代能吃上馒头的绝对是土豪,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90年代能每天吃上馒头的也是土豪,或许我老家太落后了?拖了后腿了吧。我这里能每天吃馒头不怕花钱,那怎么也得2000年后。

虽然我没吃过60年代的馒头,但是想象就知道了,起码那时候的面粉是真正意义上的面粉,现在的面粉都是经过筛选,提纯,添加剂做出来的,包括从小麦种植上那时候也肯定更原始,现在大量的肥料,农药;先不说从馒头制作工艺,就从原材料,小麦,面粉上也是有区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