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帝”欧·亨利:写底层人们的生死劫,说生活是个含泪的微笑

引言:

即使读完整本《欧·亨利短篇小说集》,可能你依然不知道作者的真实姓名。这位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的短篇小说巨匠,一生中经历过荣誉加身的高光时刻,名利双收、被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也曾酗酒赌博、挥霍无度,因罪锒铛入狱。他年少时立志成为画家,却写出了“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

“真相帝”欧·亨利:写底层人们的生死劫,说生活是个含泪的微笑

短篇小说巨匠欧·亨利

欧·亨利出身社会底层,幼年丧母,一生中从事过十余种职业,见过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欧·亨利的笔下,生老病死都是命运绕不开的底色,贫穷的人们尝尽心酸,年轻人在社会中倔强挣扎。他用幽默风趣、举重若轻的笔调告诉人们,生活的真相不过是一个“含泪的微笑”,无所谓快乐,只关乎生存。

人物:无声中的求索,刻画出小人物的挣扎与坚持

也许是丰富的生活阅历带给他写作中源源不断的素材,欧·亨利素来以写“小人物”,尤其是生活底层的青年情侣见长。他们中很多人心怀艺术梦,却受生活所迫在美国大都市中徘徊挣扎,他们彼此相爱却无力“为爱买单”,他们舍得付出、懂得珍惜、甘愿牺牲。

《爱的牺牲》就是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你可曾想过,当两个贫穷却热爱艺术的年轻人走到一起,他们会结合出怎样的生活?欧·亨利知道,饿着肚子的人难以高谈阔论画家梦想,现实中也鲜有巧遇伯乐的童话桥段,他们会将自己的心事细细收好、绝口不提,弹钢琴的手可以拿起熨斗,油和废纱头混合后很像黑色的颜料。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可是德丽雅用手掩住了他的嘴。“别说下去啦,”她说——

“只消说当你爱的时候。”

欧·亨利之所以能够写出这样充满爱意且意犹未尽的故事,与他自身的经历密不可分。19世纪末,23岁的他爱上一位17岁的少女,两年后,在少女中学毕业的那个晚上,他们瞒着父母跑到牧师家,在神的见证下结为夫妻。欧·亨利相信爱,也真切的体会过爱的温暖,因此在他的笔下,年轻的爱人们可以在与贫穷抗争的日子里坚守爱情和理想,默默求索。

欧·亨利对人物的刻画总是充满细节、对话丰富,那些不厌其烦的环境描写,忐忑纠结的心理活动,絮絮叨叨的耳鬓厮磨,无不诠释着人物的行为逻辑,充实着故事主人公形象的塑造。

在《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中,房间里的每件家具都带着人物的生命轨迹:壁炉上裂痕见证者剧烈的争吵和撞击,高高翘起的木地板讲述着底层演员不幸的遭遇。人们总是在出租房中宣泄潮水般的恶意,毫不怜惜的肆意破坏,因为过客们从未将其视为“家”。

房间里的各种密码线索一一显现出来,那些前任房客留下的细小线索也被一个个放大,变得清晰了起来。

如果你爱过一个人,就知道即使微弱如木樨草香,也是茫茫人海中爱人独一无二的印记。

故事:迷雾里的真相,揭示着底层生活的艰难与辛酸

欧·亨利书写的故事总是有两个侧面,一方面,他用诙谐轻松地语气书写生命之“重”;另一方面,人性之“恶”在不同群体的对比中总呈现出一种尖锐到刺眼的画面感。《带家具出租的房间》的故事里,当寻觅爱人不得的青年男子孤独绝望之下选择自杀时,旁边用谎言出租房间的女房东们却在喝酒庆祝“生意经”的奇迹,全然没有意识到房客反常的举动。

生活中扭曲的逻辑和荒谬的矛盾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贫穷的男主人公索比为了在霜冻节气前找到温饱的住处,不惜以身试法将自己投入监狱。然而当他试图“肇事”时,却因衣着破旧,连餐厅的门都难以进入。多次尝试失败,索比听到赞美诗的动人旋律后想要振作精神好好生活时,却毫无来由地被警察逮捕,得到在布莱克韦尔岛上监禁三个月的机会。

他立刻惊恐地醒悟到自己已经坠入了深渊,堕落的岁月,可耻的欲念,悲观失望,才穷智竭,动机卑鄙——这一切构成了他的全部生活。

因为一个不由分说的无理宣判,索比此前所经历的屈辱和挣扎似乎都失去了意义。对索比而言,以阴差阳错的方式达成心愿,不知是喜是悲。纵观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经历过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潦倒,被意料之外的变故一瞬间打回原形的,又岂止“索比”一个人呢?

他一心只想落入法网,而他们则偏偏把他当成永不出错的国王。

生活在底层人们面前总像是一场迷雾,困顿之中人们很难有时间分析社会运行的法则,有的只是看似无畏的挣扎。身处其中的人们为了心上的爱人,为了遥远的梦想,或者仅仅为了维持平静的生活,不得不编织着一个又一个谎言。

“真相帝”欧·亨利:写底层人们的生死劫,说生活是个含泪的微笑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欧·亨利是一位颇具耐心的作家,他总是以呈现真假参半的生活表象和其中人们纠结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为己任,当故事的谜底在结尾处揭开,戛然而止的情节犹如一记响亮的耳光,唤醒了迷茫的读者,让小说与现实有了真实的连接。

深意:含着泪的微笑,闪耀着人道主义与生命哲思的光辉

即使头顶“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的桂冠,欧·亨利的小说依然曾被人诟病情节和人物设定“太过简单”。不论生活如何艰辛,世间依然值得热烈相爱;即使此生不复相见,情侣走向死亡时也有默契的姿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欧·亨利就是秉承着这样的信念生活和创作的。

即使面对生存与死亡这样宏大的议题,欧·亨利的演绎和解读依然纯粹,正是因为有了诚挚的信仰,他的故事才显得尤为动人。曾被选入语文课本的短篇小说《最后一片叶子》就讲述了一群肺炎病人的“生死劫”。

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

人生的路很漫长,但关键处却只有几步,欧·亨利深谙这个道理。救赎或者毁灭,往往就是一念之间的事,女主人公琼西罹患肺炎后的生机就悬在一片常春藤的叶子上。

我想在天黑以前等着看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去。然后我也要去了。

始终没有掉下的最后一片叶子,升起了妙龄少女生的希望,她不知道的是,这是一位同样得了肺炎的老者用生命完成的画作。直到老者离开人世,人们仍然搞不清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他去了哪里,经历过什么。资质平庸的他一生没有拿得出手的画作,而那在风雨中岿然不动的叶子,又未尝不是人性之光与艺术境界的高度融合呢?

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而抽噎占了其中绝大部分。

读过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人们很难明确地界定出喜剧或悲剧,他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撕碎给人看,也曾赋予逆境和悲伤无形的力量。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的中写下的这句话,是他自成一派的小说风格最精准的总结,更是他历经窘迫后面对生命的哲思。

结语:

那些从不抱怨,却透着深深悲凉的旁白;那些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的结局;那些难登大雅之堂,却是真实生活忠诚记录的情节,编织成了欧·亨利名字前“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的光环。他为荒诞残酷的现实世界增添一抹温情而坚毅的解答,是人类个体在社会洪流中的呐喊,而他的作品成为美国文学的主流之一,他的小说跨越一个多世纪流传至今,便证明了人类群体从未放弃对抗时间与秩序的决心。

“真相帝”欧·亨利:写底层人们的生死劫,说生活是个含泪的微笑

晚年欧·亨利

台湾作家三毛曾说:我这辈子过的比别人三辈子都要多,我觉得够了。如果欧·亨利没有因为肝硬化突然过世的话,也许他也会这样说。欧·亨利的这辈子爱过恨过、辉煌过也落魄过,被赞美的同时饱受非议,为了生计也好、梦想也罢,他始终深情投入生活,拼命书写人生。就像他在自己最后一篇短篇小说《梦》中,那些由真假梦境构成的魔幻而现实的故事,诉说着人生如梦,且凭一尊还酹江月。

“真相帝”欧·亨利:写底层人们的生死劫,说生活是个含泪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