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11岁男孩玩手游花了4万元钱,能申请休学一年带小孩去体验劳动吗?是否合适?

橙星娱论


青少年网游成瘾,而家长竟然丝毫没有防范意识,最终让孩子背着父母偷着花钱买网游装备,甚至是给游戏玩伴充值,几万块钱就让孩子这么随意糟蹋了。

看到河南这个11岁男孩子的行为,真是让人心痛,我们的家庭教育哪去了?对于类似的孩子怎么办?申请休学去劳动体验一年就能解决问题吗?

河南这个小男孩子可以休学一年去劳动体验,但前提是家长得知道怎样重建孩子的认知世界。

儿童心理世界原本很单纯,但是极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和分辨力,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怎样防止不良环境的负面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平常结合孩子的一日生活,具体的事,去教育和引导。在孩子学会分辨,知道怎样做的前提下,正给孩子立规矩,合理奖惩,才能让孩子不偏离成长的正轨。而河南这个11岁男孩子,他最缺少父母的正确教育和引领,如果能休学一年,并在家长的陪伴和带领下做体力劳动,只要引导得法,就能让孩子知道挣钱不容易,生存更不容易的道理。

不能理想化看待休学一年进行劳动体验这件事,搞不好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业彻底失去兴趣。

给一个游戏成瘾的11岁男孩办休学并去体验为期一年的体力劳动,确实可以让孩子接触最真实的生活,感受生活的不易。但是对于一个已经11岁的男孩子来讲,改变带有一定的风险性,如果家长真不学点育儿知识,只想让孩子在体力劳动的辛苦中有所改变,恐怕对孩子来说并不见真能改变。我曾经接触过一些有相似经历的孩子,在劳动体验中,由于被身边人排斥、讽刺、挖苦,很快就伤了这些孩子的自尊心,导致他们破罐子破摔,结果非但没有改变孩子,反而让孩子彻底对学业失去了兴趣,最终连学校都不愿意回。

改变一个认知分辨力和自控力很差,且网游成瘾的孩子,需要专业人士的指导,靠家长单方面努力很难改变孩子。

网游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和有酒瘾、毒瘾的人一样,如果没有专业机构,专业人士的帮助,靠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单方面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因为家长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甚至他们连最起码的育儿观都没有,也没有合理的亲子沟通方法,管教手段等。如果有家庭教育指导师或心理咨询师介入指导,一方面可以给家长专业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接触孩子,侧面辅助教育和引导网游成瘾的孩子,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才可能会让这个孩子走向生活正轨。

结束语:现在家庭教育缺失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很多青少年成长出现问题,大都源于家长不懂教育,才让孩子不断受负面环境的影响,最终偏离正常轨道。尽管我们很同情这些孩子,也知道家长不易,但是对于没有学习意愿的家长来说,精神上的贫穷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老话讲:救急不救穷,网游成瘾的孩子家长如果不成学习型的家长,他们可能永远无法改变孩子。


寒石冷月


首先回答你:不能!因为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具有强制性。如若监护人以该理由申请休学从事劳动,教育行政机关或政府可以责令,要求履行就学的义务。


强制性又叫义务性。让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义务。谁违反这个义务,谁就要受到法律的规范。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政府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

总之,这个做法是违反法律的,是不可取的。


如若抛开可行性来探讨申请休学带小孩去体验劳动,能否达到题主所想的“改造效果”,那我们必须想清楚是把孩子放到哪一种劳动环境下去。


要是按照以前那个年代,对于这种熊孩子肯定是让他去试试耕田种地,体会握锄头手心起水泡、下田搅泥被水蛭咬、弯腰插秧背疼腿酸的感觉。而且现在这个时节也是适合插秧播种。

但是怎么说呢,农耕生活已经不是这个时代的特性了,很难给孩子那种“这就是现实社会的痛击”的感觉。毕竟现在的孩子有几个是见过大人种庄稼的?哪怕他知道种田很辛苦、很累,但他很难把这样和自己不上进、不努力所面对的未来人生关联起来,因为对他而言,这些东西不在他所处的那个环境,不是他以后必须去跨越的人生。


即使能起到威慑效果,也仅仅是暂时的。毕竟人都是健忘的,当他离开辛苦的耕田体验时,穿着整洁的衣服去上学啊、回到家张口吃饭啊、不用洗碗扫地写写作业啊,这些现代社会的孩子的正常生活很快就能抚平他。



那怎么办呢?把他送去打工?这样子就很接地气了吧?很符合“不好好读书就去当打工仔”的威胁论了吧?可是这孩子才十一岁啊,正经的工厂哪个敢要他?即使退一步讲,有工厂敢招他,那肯定是小作坊、黑工厂啊!你想想万一遇上把脚砸了啊、把手切到啊这样的意外情况,怎么办?其实说到底,哪怕那个孩子再不争气,发生任何不可逆的损伤都会是父母的心头痛!

很多事情不是可不可以,而是就像你问的那样,合不合适。我们不追求什么利益最大化了,姑且求得一个代价和收获成正比。那我们让这孩子付出了一年的时间,不给他上学接受正常孩子的教育,而是把他放去农村啊、工厂啊“改造”,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其实这样做是很难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的,还很有可能把孩子刺激地更叛逆。


题主说:“这样在溺爱中成长的小孩,不了解父母工作的艰辛和生活的压力,学习不上进,只会玩游戏,最终只会成为败家子”


可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样的一个事实:没有孩子是石头里蹦出来的,也没有孩子是凭空长大的。先别一味地认为这个孩子就是天生这么“败家子”,也要反思反思父母呢?如果是因为“溺爱”导致孩子“败家子”,难道父母不应该改变一下自己的教育观念和培养方式吗?


回到题目,“花光了妈妈辛苦给别人装4万袋水泥才赚来的4万多元。事发后,一顿暴打,妈妈和孩子都哭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推测出,家庭条件不好,妈妈顾着辛苦赚钱而疏忽了对孩子的管教。四万块钱,孩子很难做到一次性花光吧?那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都不知道?事后才反应过来暴打一顿,真的让人叹气。


我理解在条件不好的家庭,真的是“搬起水泥抱不了孩子,放下水泥养不了孩子”,我没有立场也没有资格去批判些什么。只是觉得惋惜,没把孩子教好,损失远远不止那四万块钱啊!如果可以,我只强调“如果可以”,能不能尽量地兼顾一下孩子的教育?哪怕只是多关注一下他,也很有可能在他对游戏上瘾的初始阶段就把孩子拉回正轨吧?



我出身农村,我见过很多留守儿童,在之前的回答里我也提到过打游戏上瘾而休学的小力,他也是因为妈妈长期在外打工而忽略了对他的教育。我该说些什么好呢,很多事情其实真的没有那么简单,教好一个孩子也绝不是“用钱培养”、“劳动改造”就可以搞定。其实孩子吧,说到底不能没有爸妈在身边教。你要一个野蛮生长的孩子自觉长成笔直俊挺的白杨树,不是说不可能,只是未免太苛刻,这太难了。


始终觉得,作为家长一定要好好想清楚,你那么努力地挣钱养家是为了什么?如果是为了给子女更好的未来,那你不觉得缺失父母在教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反而倒贴钱交给学校教育就指望万事大吉,未免太过于理想主义吧?


小鸭嘎教育


对于小孩玩手机游戏,家长要起到监督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绑定银行卡的手机给小孩使用,最好给他老年机,不能用智能手机,危害真的很大,影响学习,让小孩玩物尚志。但是钱已经花了,只能花钱买教训,休学还是不要了,可能会给他带来心理伤害,导致再也无心学习,可以利用假期让他体验生活,做力所能及的劳动,正确引导他,让他明白,父母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学生还是以学业为重。真的休学的话,会影响学习进度,要想让小孩改变,只有循序渐进,急不得,父母要以身作则,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用学习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慢慢改掉游戏瘾,手机瘾。


玲妹妹爱英语


通过事件的整个描述,大致了解了事情的过程,看到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花掉了母亲辛辛苦苦赚来的钱,确实需要帮孩子去正确对待这件事情,但是跟着父母去劳动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我们究竟想要给到孩子的成长是什么呢?

对于孩子,看到了他在游戏中的上进和对伙伴的帮助,孩子玩游戏的原因是什么呢,是被关注,成就感还是其他的?需要我们弄清楚,让后帮孩子更好的对待学习,生活和游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孩子去看待游戏以及在游戏中花钱这件事情。

对于父母,同样看到了在事件中父母的爱,只是这种爱,是不是真正的爱,需要父母更好的去界定,也看到父母要成长的地方,需要更好的去走进孩子的内心,看到他的需求,帮孩子形成正确的认知和三观。

双方共同进步和成长,才能真正去改变。


小鱼fishyw


体验劳动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一年的时光也是相当宝贵,孩子体验劳动的一年间在其他方面失去的可能会更多,不能顾此失彼,因小失大,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行疏导,家长通过网络或专业人士指导对孩子教育,也可以到专业的机构请专人进行纠正指导,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不拘一格,还有一点是家长不能过急,一个缺点或缺陷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变同样不是一朝一夕,需要耐心与时间!


执着的安全人


现在的小孩都爱玩手机,这是时代的问题,那么为什么小孩玩手游能花那么多钱昵,家长监护是否到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教会孩子那些事能做,那些事不能做,要让孩子做事有度

然后休学体验生活,这个怎么说昵,监护,教育得当,没有必要,监护教育不当,也没有必要


贾老师数学


带他去湖南卫视的一个节目,可以让他体验下劳动


芸熙东方


答案是可行的。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所有人都知道学习苦,但是,吃不了学习的苦、就要忍受生活的累。学习苦,这个是预知的,孩子也知道。但是生活的累,是未知的,孩子也没经历过,他不知道。这个只有经历过才知道啊。让孩子多体验一些生活的累,有个感官的认识,他就会明白了。


不悟先生


不能,坚决不能,你让他体验劳动,他固然能感受到劳动的辛苦,赚钱的不易,但同时他所接触的也都是一些大人,这些会让他受到外界的诱惑,很难再静下心来学习。孩子才11岁,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陪你一起去火星


合适,因为如今一些青少年是不知道自己父母赚钱有多么辛苦的,让他们自己好好体验体验,才会知道自己父母的艰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