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怎麼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昨天刷完了馬男最終季,覺得有必要總結一下馬男六季的陪伴。

於是就有了這個文。


問了下身邊的朋友,真正看過這個成人動漫的沒幾個,但大都在各種營銷號上看過用馬男配圖的毒雞湯。

其實這個劇是很喪的,很致鬱(不是治癒)。

記得最初看這個劇的時候還是剛上大學,心智很不成熟,看了之後就很喪,越喪越想繼續看。總覺得劇情已經黑暗到谷底了,該轉向正能量的方向了吧,結果卻總是恰恰相反,事情還能更糟。

這也是這部劇火起來的原因,這就是很多人人生的底色。人生嘛,起起落落落落落落落……而且表面上看每個人都在越來越好,但是內心卻一直在尋求妥協,底色始終是悲涼的。


馬男波傑克 | 該怎麼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第六季給我的感覺和前幾季還是有所區別的,很平靜,致鬱度沒有那麼高,但也沒有讓這個故事正能量起來,一切都很合理,就像是真實的生活。

這一季帶給了我很多的思考,比如如何對待自己的負面情緒、如何擺脫原生環境的負面影響、意識形態相關問題以及最後兩集關於死亡的探討等等。

但歸根結底,我覺得這一季甚至是整部劇想要告訴我們的,那就是要怎麼樣和自己以及這個世界和解?


波傑克這個喪到極致的混蛋,在最後一季再一次嘗試了與自己與世界和解。

結果比前幾季好的多,他戒了酒,認清了痛苦的根源,學會了道歉,學會了幫助朋友,試著和原生家庭帶來的痛苦和解,甚至在大學裡成功完成了一學期的授課。

但他的生活並沒有走向正軌,他還是要為當年犯下的混事買單,還要受到外界的歧視,甚至很多人都認為他在最後兩集的開放結局中已經死去了。

所以馬男給我們的答案是:我們可以怪罪原生家庭,怪罪酒精毒品,怪罪社會環境;但其實是自己咎由自取,是自己把生活過得一團糟;我們要直面自己,嘗試自我拯救,而不是找個原因放任墮落。


我最喜歡的角色是戴安,因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戴安是一個受過原生家庭和感情創傷的作家,她想把自己曾經的創傷和痛苦都梳理清楚,並賦予意義;她覺得只有這樣,她才能獲得快樂,不然,創傷就只是創傷了。但每當她思考這些創傷時,她總會陷入抑鬱;並且隨著劇集的發展,她逐漸發現了更痛苦的事情:自己的創傷其實,很普通。

現實中我們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的所有苦難並不會並不會激起任何迴音。苦難就只是苦難,只有你自己知道這些苦難帶給了你什麼。有些人也許可以理解你,比如波傑克之於黛安,但苦難和苦難交融在一起,只會是更深的苦難

,正如黛安在馬男的房子裡墮落得一敗塗地。

戴安在最後一季,放棄了寫自己回憶錄的計劃,放棄了報道社會黑暗面,吃了抗抑鬱藥,寫了青少年小說,也能夠接受為別人而搬家的妥協了。

戴安給我們的答案是:你經歷的傷痛讓你變成了現在的樣子,但並不代表傷痛有什麼意義。在這個信息和消費主義的時代,我們需要與和輕鬆愉悅為伍,減少不必要的深刻,至少別讓自己過的那麼苦。


馬男波傑克 | 該怎麼和自己和世界和解


劇中還有三個主角,卡洛琳、陶德、花生醬,最後他們都在往好的方向而去,卡洛琳嘗試在工作和照顧孩子之間找到平衡,陶德邁出了和父母的和解的那一步,花生醬還在堅持他的樂觀。

他們也在告訴我們他們對於如何和自己和世界和解這個問題的答案。


很多東西我們能夠改變,很多問題我們也改變不了,比如孤獨、原生家庭、我們的惡和創傷,它們會刻在我們內心跟隨一生,但這就是人生。

就像這五個角色,他們都經歷了很多困難,都有很喪的時候,但是他們都選擇了繼續走下去。

生活很喪,但是還是要繼續活下去,正如本劇最後戴安和波傑克的對話,"Sometimes life is a bitch and then you die,Sometimes life is a bitch and you keep living"。

也許努力過後還是改變不了什麼人生的底色,但也許我們會更願意接納自己,更願意和自己和世界和解,更容易完成自己邏輯的自洽。


無疑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至少在我心裡是。我期待在多年後二刷的時候,能夠有更多更深層次的理解,能夠實現自己邏輯的自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