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能與朱可夫比肩的名將都有誰?

回望夢想x


平心而論,單就二戰的表現而言,沒有任何人可以和朱可夫元帥相提並論。

先拿成績說話:

(1)1939年9月在哈勒哈河擊敗日本,遏制了日本出兵蘇聯遠東的野心,此戰以死亡失蹤9000人的代價殲敵五萬人(日本承認陣亡失蹤8717人)。

(2)1941年因為與斯大林在烏克蘭首府基輔問題上的爭執,被解除總參謀長職務,而正因為斯大林的固執己見導致西南方面軍被德軍合圍,66萬人投降,損失巨大。

(3)葉利尼亞突出部戰役,這也是斯摩稜斯克會戰種蘇軍唯一一次勝利。朱可夫用第24集團軍的10個師收復了葉利尼亞突出部,重新獲得斯大林賞識。

(4)列寧格勒保衛戰,1941年9月10日朱可夫臨危受命被派往陷入德軍重圍的列寧格勒,接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指揮部隊全力保衛列寧格勒。朱可夫用很短的時間穩定了列寧格勒的形勢,讓德軍放棄了短期攻克列寧格勒的計劃,轉頭撲向莫斯科。

(5)莫斯科保衛戰,從列寧格勒剛剛返回的朱可夫立刻摸清了莫斯科防線的弱點,並接任西方面軍司令員,他快速重建了圖爾吉諾夫—沃洛科拉姆斯克—多羅霍夫—納羅福明斯克—謝爾普霍夫一線,遏制了德國中路的快速突進,保障十月紅場閱兵的進行,緊接著他分別挫敗德國對莫斯科的三路進攻並轉入反攻,殲敵50萬,打破德軍神話,逆轉了形勢。

(6)天王星作戰計劃,也可以看做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此戰朱可夫和另外一位將星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一起,在堅守斯大林格勒的同時,從兩翼對德軍實施強大突擊,殲滅德軍33萬,這一戰役也被看做是二戰轉折點。

(7)白俄羅斯戰役,此戰同樣由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兩位元帥指揮,他們協調4個方面軍在寬大正面上同時突破敵軍防禦,圍殲敵軍重兵集團,此戰過後,德國被全部趕出蘇聯國界,部分地區深入波蘭,逼近德國國境,德國敗局已定。東線作戰進入大反攻。

(8)柏林戰役,這場戰役無需多言,更多是朱可夫的一場榮譽之戰,蘇聯的復仇之戰。

從以上簡單羅列可以看出,東線作戰幾乎所有有影響力的大戰役全部由朱可夫指揮,可以說他以一己之力逆轉了蘇德戰局,改變了二戰的勝負,網上有人認為朱可夫用兵善於人多取勝,技巧不足,這純粹是不懂軍事胡說八道,兵者,詭道也,打仗不是騎士單挑,經歷大清洗的蘇軍面對先發制人、裝備水平、訓練水平甚至戰術理念都遠遠強於自己的德國對手,要想獲勝,只能充分發掘自身優勢,而蘇聯的優勢無外乎那幾樣:人多,主場優勢,鐵血指揮

朱可夫可謂把蘇聯的優勢發揮殆盡,雖然許多人回憶都認為,朱可夫是一個很難相處的人,但他用自身強大的個性拯救了蘇聯的國運,就這一點,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計。

反觀二戰戰場上其他指揮官,能與朱可夫抗衡的一個都沒有,許多人拿德國元帥舉例,在這也大概說說這些競爭對手。

(1)“閃擊戰之父”古德里安,在戰術理念方面可以看做是革命性人物,他對坦克的使用直至今日依舊有很強的學習意義,但他只是戰術層面的大師,連個元帥都沒有撈到,在大兵團作戰方面與朱可夫相差甚遠。

(2)曼施坦因,這位老兄與古德里安、隆美爾合稱德國“三大名將”,二戰早期功勳卓著,入侵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法國的作戰方案都是他寫的,但他在列寧格勒拿朱可夫沒辦法,斯大林格勒、庫爾斯克會戰是朱可夫的手下敗將,正面PK敗北,直接出局。

(3)隆美爾,此君的主要成績都在北非,資歷地位都較淺薄,1940年才是個師長,北非戰役名氣很大,但對手實力十分有限,英國人吹牛的水平遠遠高於他們打仗的技巧,就那幾萬人和德國磨磨唧唧,搞得天下皆知,難怪有人說隆美爾是“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

筆者不否認隆美爾在戰術素養和戰術技巧方面的實力,這點同樣適用於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但就好比是足球比賽,虐菜打的再好意義不大,面對強者的淘汰賽才能展示絕對實力。有本事去把朱可夫幹掉啊!

說完德國再說盟軍,盟軍拿得出手的以美國為主,也就巴頓、尼米茲、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幾個,這裡限於篇幅不在詳細單列,大概說說。

巴頓就算了,他更像一個被神話的西部牛仔,被人記住是因為他鮮明的個性,至於成績也就那麼回事,1944年才是個集團軍司令,和朱可夫比不夠格。

尼米茲、麥克阿瑟的功績都在對日作戰,以海戰和登陸作戰為主,就日本人和美國實力對比來看,失敗只是時間問題,尼米茲、麥克阿瑟能力不差,但並不具有不可替代性。

真正能和朱可夫比一比的也就艾森豪威爾,畢竟是盟軍總司令,諾曼底總指揮,成績在那,但實話實說,以美英聯軍的實力,諾曼底換個人指揮也一樣能贏,且“霸王行動”已經到了1944年,德國敗局已定,用斯大林的話說:即使他們不參戰,靠自己的實力也能打敗德國。

至於什麼山本五十六、蒙哥馬利之流,不能說沒實力,還是以足球聯賽為例,指揮一隻中游球隊打進聯賽前四,並在強強對抗中獲得1-2場勝利,就說自己是冠軍教練?不管你信不信,我是不信的。



日慕鄉關


單就戰功和最後的勝利而言,恐怕無人可以同朱可夫比肩,既擁有軍事天賦,又取得了無數的軍功,最後還贏得了最終的勝利的。如果拋開最終的勝負的話,僅就以軍事天賦和軍功而言,能和朱可夫比肩的就是隻有德軍的曼施坦因元帥了。

兩個人也是最有可比性的,因為在1941 年德軍佔有突襲的優勢,打的蘇軍措手不及,對蘇軍不公平;而在1943年後半年以及以後蘇軍基本在東線佔據絕對的數量優勢,對德軍又不公平。所以真正衡量蘇德兩軍將軍能力的只能是在1942年到1943年,這期間蘇軍佔有的數量優勢被德軍的素質優勢所抵消,基本還算勢均力敵,勝負將取決於雙方高級將領的戰略戰術。

曼施坦因同朱可夫的交鋒就是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和隨後的哈爾科夫反擊戰,這其實是一個持續的作戰,在蘇軍於斯大林格勒殲滅德軍第6集團軍後即一直處於追擊的態勢,而德軍則一路撤退,直到在哈爾科夫及第聶河附近打了一場漂亮的反擊戰,隨著泥濘季節的到來,戰事才告一段落。

朱可夫元帥的功績自不用說,全殲了德軍一個集團軍,在其後的追擊中,雖然曼施坦因通過優異的指揮確保了再無師以上部隊遭到蘇軍圍殲,但是在撤退中其行動緩慢的步兵部隊等單位仍遭到了慘重的損失,這一階段朱可夫佔據優勢;在隨後的階段中,蘇軍的戰線推進的越來越遠,補給線越來越長,部隊也趨於分散,朱可夫意識到了蘇軍潛在的危險,但是由於巨大的誘惑,即部隊再咬咬牙就可以突進到第聶伯河一線以東如此可以徹底切斷德軍南翼兩大集團軍群的退路,徹底粉碎德軍的南翼,如此東線的命運也將就此而決定,加之斯大林的堅持,所以朱可夫選擇了繼續前進。



而另一方的曼施坦因也在不斷的撤退中醞釀新的作戰計劃,其目的同樣宏大,就是利用蘇軍的不斷深入,力量分散,決心發起反擊,一舉包圍殲滅整個蘇軍主力,從而徹底扭轉東線局勢。為此他頂住了希特勒不斷讓他立刻反擊的要求,他要儘可能的將蘇軍引入他理想的伏擊圈。事實上曼施坦因真的差點就成功了,如果不是泥濘季節的到來,德軍真的就逆轉了南翼的戰局,雖然德軍沒能徹底扭轉局勢,但是基本達到了摧毀蘇軍主力尤其是裝甲部隊和停止了南翼的潰敗局面,說曼施坦因力挽狂瀾也不為過。



所在在南翼這場規模宏大的作戰中,朱可夫元帥和曼施坦因元帥都充分展現了其高度的戰略視野,朱可夫雖然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取得巨大勝利,但是曼施坦因是在第6集團軍馬上要被圍時才剛剛調去斯大林格勒方向,所以並不算是朱可夫打敗了曼施坦因;而在兩人真正對決的哈爾科夫反擊戰中,曼施坦因又勝朱可夫一籌,所以綜合來看,曼施坦因在軍事方面是可以同朱可夫元帥比肩的。


小小狼王


1943年1月份,因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勳,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就連西方都公認朱可夫元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著名的軍事將領。

二戰名將中,真正起到決定國家命運的,唯有朱可夫元帥,只有他把握住了一次次國家級的決戰,列寧格勒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戰役、莫斯科保衛戰、白俄羅斯戰役、柏林戰役等,最終一戰定勝負,許多其他國家的將領,就基本上沒有那麼多的決戰機會了。

朱可夫元帥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所起的作用是獨一無二的,其中指揮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自此德國法西斯逐漸走向滅亡,對東西方戰場均有決定性的作用。

在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主要參戰國也都湧現了出了大批著名將領,但真正能獲世界公認的也不多,曾經有過二戰十大將領的排行榜,包括蘇聯朱可夫、英國蒙哥馬利、美國巴頓、尼米滋、麥克阿瑟、艾森豪威爾、日本山本五十六、德國隆美爾、古德里安、曼施坦因等。

但真正能與朱可夫比肩的只能是美國的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他是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的最主要推手,盟軍最高司令長官,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軍事行動。

戰時,艾森豪威爾協調、統籌、指揮數百萬盟軍共同對德意法西斯作戰,其他二戰時期的著名將領,都是一個戰役方向、一個戰術集團的長官,因此所起到的作用,顯然沒有艾森豪威爾大,對扭轉二戰的戰局,也無法超越盟軍最高司令長官艾森豪威爾。

國平軍史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可謂將星閃爍,湧現了許多足以流芳千古的名將,都是各自國家引以為豪的優秀將領,倘若戰敗國的將領都不值一提,那麼戰勝國將領的價值也就無法體現不出來了。

但其中真正能與蘇聯元帥朱可夫比肩的名將卻寥若星辰,盟軍最高指揮官艾森豪威爾五星上將,在戰時所起到的巨大作用,顯然是唯一能與朱可夫相媲美的盟軍高級將領。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圖片均下載網絡。


國平軍史


二次大戰能與蘇軍戰神比肩的盟軍將領只能是美國歐洲戰區最高司令官艾紳豪威爾,太平洋戰區司令官麥克阿瑟將軍。前者領導盟軍發起針對法國諾曼底海灘登陸,配合蘇軍反攻法西斯德軍的第二戰場,牽制了大量德國軍隊和僕從國軍隊,有力的支持和幫助了蘇聯紅軍對希特賴德軍的全線反攻,讓盟軍把勝利的旗幟插在德國國會大廈樓頂,德國宣佈投降;麥克阿瑟將軍率美軍反攻日軍太平洋各大戰場,海陸空大較量,收復了塞班島,硫磺島,沖繩群島,菲律賓,馬來半島,消滅了日本引以為傲地聯合艦隊,航空母艦十多艘,其它軍艦數百艘,戰機數千架,令日本投降!艾紳豪威爾後來當上美國總統,麥帥不是因為後來朝鮮戰爭的失敗,當上美國總統資格是有的!


前鋒35


蘇聯國內,二戰中唯一能與朱可夫比肩的名將是圖哈切夫斯基元帥。前者以諾門坎的輝煌勝利一舉滅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打掉其北犯的念想,為今後戰勝德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衛國戰爭時期,面對德軍的閃擊戰和慘不忍睹的戰局,朱可夫以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堅定信念,與圖哈切夫斯基,科涅夫等元勳運籌帷幄,幾乎參與謀劃指揮了二戰中對德國的所有重要戰役。圖哈切夫元帥是繼伏龍芝之後,蘇聯最具軍事實踐與理論的天才將領,與朱可夫同為斯大林的左膀右臂,不可或缺,無可替代。盟國中,美國陸軍的艾紳豪威爾以盟軍總司令及謀劃指揮諾曼底登陸戰,海軍的尼米茲以擊敗聯合艦隊而堪與朱可夫比肩。英國的蒙哥馬利以北非戰場戰勝隆美爾可佔一席。軸心國中,日本即使山本五十六有偷襲珍珠港的經典案例,但亦因幾次重大海戰敗北葬送了聯合艦隊,致使麥克阿瑟跳島術成名,故名落孫山。意大利更是將熊熊一窩,不值一提。倒是德國,二戰中的名將將星閃耀。能與朱可夫比肩者大有其人,如沙漠之狐隆美爾,打得英法聯軍狼狽潰逃的曼斯坦因,古德里安等。


寬容2406686


朱可夫是蘇聯衛國戰爭中的頭號功臣,儘管對他的爭議很多,但是有一點不可否認的是,蘇德戰爭的戰局是在他的手上扭轉的,從列寧格勒開始,德軍不再是想攻下哪裡就攻下哪裡,而到了莫斯科,德國人第一次大敗而歸,被擊退了150到300公里之多,這在整個歐洲戰場是第一次,從莫斯科開始戰爭開始進入了德國人最害怕的消耗戰階段了。

可以說,朱可夫元帥改變了整個蘇德戰場的走向,如果要和朱可夫元帥相提並論的話,對於戰爭一定是要有改變了戰爭走向的功績。朱可夫元帥呢,功勞很大,但是不是神仙,朱可夫的戰術有一點糙,比較喜歡用蠻力,在戰術上,用炮兵他不如科涅夫,用步兵他不如崔可夫。但是到了更高層次,朱可夫元帥的能力就顯示出來了。

在同盟國方面,能夠和朱可夫相提並論的首推尼米滋,尼米滋在中途島打敗了日本海軍,是日本海軍開始走了下坡路,這一點和朱可夫是相似的,在中途島之前,日本海軍所向披靡,中途島海戰以後,日本海軍在瓜島被徹底耗幹,而美國龐大的工業生產力,終於開始轉化為數以百計的航母,數以萬計的坦克和卡車,數以千計的自由輪,為戰爭提供了無盡的物質保障,並且組建了一支有史以來,並且空前絕後的千萬大軍。

尼米滋的在中途島瓜島的勝利,就是為這部巨大的戰爭機器來到人世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而英國方面,能夠擁有這個榮譽的非蒙哥馬利莫屬了。一句阿拉曼之前,我們戰無不敗,阿拉曼之後,我們戰無不勝。這句話也基本上符合歷史的發展。

不過蒙哥馬利的爭議比朱可夫還大,但是扭轉局面這個角度來說,蒙哥馬利是合格的。有趣的是,蒙哥馬利認為阿拉曼戰役是和斯大林格勒戰役同等意義,這引起了朱可夫元帥的不滿,朱可夫特別提出阿拉曼不過是一次集團軍規模的戰役,而斯大林格勒會戰是一次幾個方面軍協同作戰的大會戰。言下之意,你才幾個人,我那邊動不動就是幾十萬人的大戰。


有痰




硯田劍影


二戰中,就能攻善守的將領而言,象朱可夫從中小型進攻防禦戰鬥至指揮百萬人馬的戰役,盟軍中艾森豪威爾、蒙哥馬利,德國的馮.博克,龍德斯泰德(李斯特元帥是他徒弟),曼施坦因,莫德爾。至於亞歷山大,崔可夫,華西列夫斯基,德國古德里安、隆美爾、霍特、克萊斯特這幫將領,達不到攻防全能型。莫德爾是位傑出的防守大師,無人能及!


完璧歸趙36


所謂"並肩齊名",並肩是一回事,而齊名則是在並肩之上,更進一步。二戰中能與朱可夫齊名者共5人(也包括朱可夫本人),與其並肩者那就多了。蒙哥馬利、隆美爾、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巴頓、馬歇爾、尼米茲、山本五十六、林彪等等……。但一般所說的二戰名將,是指歐洲戰場與朱可夫齊名將軍,共5人。

一,蒙哥馬利,英國軍事家,二戰最傑出將領,以成功掩護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聞名於世。指揮過著名的阿拉曼戰役、西西里登陸、諾曼底登陸。為其軍事生涯的傑作。

二,艾森豪威爾,美國軍事家,二戰中任盟軍歐洲的最高指揮官。1944年至1945年負責計劃和執行監督進攻維希法國和納粹德國的行動。

三,馬歇爾,他的著名因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中,他幫助羅斯福總統出謀劃策,堅持先攻納粹德國再攻日本,為美國的二戰作出了突出貢獻。

四,隆美爾,軍事家,納粹德國陸軍元帥,綽號“沙漠之狐",與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被稱為德軍三大名將。

五,朱可夫,蘇聯著名軍事家,蘇軍元帥,是二戰蘇德戰爭中繼斯大林之後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蘇軍統帥。被世界公認是二戰中最優秀的將軍。


美元179402171


朱可夫是戰場上勝利的永恆象徵――美國史學家小奧托·錢尼博士。國外有一個觀點認為蘇聯取得二戰勝利的三個條件:蘇聯人空前的愛國熱情(一說伏特加),T-34坦克,朱可夫元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