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農民外出打工的出行方式都有哪些改變?

新大風歌


我是來自湖北十堰的農民工。以往都是年前回鄉就做好來年外出務工計劃,大多是過年後根據需要自行購買長途汽車票,火車票,部分經濟條作較好的自駕拼車,乘座高鐵或是飛機。今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在近期逐步放開復產復工的情況下,主要有以下出行方式:

1.在開放早期,部分重點或為防疫需要“停不得”企業採用政府扶持或自有包車接員工到工作目的地

2.有工作單位復工證明的自有車人員多自駕車走高速到目的地,

3.“對大眾較為分散民工主要是政府協調客運公司採取“點對點” 、“一站式”定製包車客運的方式,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採取線上、線下“零距離”服務旅客。線上採取網站售包車客票、定製熱線電話、線下開展窗口售票諮詢業務。

  1. 後期可能會根據疫情發展逐步開放“點對點”鐵路或高鐵專列等滿足外出務工返崗需求。


他鄉還未成故鄉


隨著科技的發展,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從以前的走路出行,騎馬出行。到今天的飛機,汽車,火車等等。

絕大部分出行大都是汽車和火車。因為農民工的工資待遇比較低。家裡情況比較特殊。大多數農民工都會採取減少出行費用。對於他們來說時間長短無所謂,只要便宜就行。我們傳統的綠皮火車。稍微遠一點就要一天或者是一天半。在這種情況下,這裡的人也坐不下,都是在走道站著。為什麼人們都會選擇這樣的交通方式?難道都是因為沒有錢嗎?這當然不是因為大多數農民工都是不識字的。在出現中會遇到很大的阻礙。如果他們乘坐飛機,在徵集過程中需要買票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自己非常難解決。可能解決不了。導致大多數人都會選擇乘坐汽車或者是火車。但是隨著我國的發展,就有了高級動車。在時速能達到308的時速上。就如獵豹一般飛馳在軌道上。用那永不停息的生命承載著千千萬萬個生命返回或者出去。做為一個打工的農民,有多苦,有多累,還有太多的心酸沒法訴說,因為我們是男人,只能咽在自己的肚子裡,獨自承受。在以前,我們農民有三大寶,老婆,鹼地,熱炕頭,我們貧窮但沒有壓力。如今,我們農民有三座大山壓在頭上,孩子上學,結婚,還有就是醫療!每天,都壓的人喘不過氣來。在以前,我們的地裡收入不多,還要交公糧,但我們基本還能解決溫飽。現在地裡的莊稼收的多了,也不用交公糧了,只是如果只靠種地,我們都能餓死。差別怎麼會有這麼大?

以前地裡基本沒有農藥,都是農家肥。現在,沒了農家肥,遍地都是化肥農藥。只是它們的價格也是年年高升,賣的糧食都不夠化肥錢。更可怕的是農藥的殘留物,各種糧食蔬菜水果都有。只要我們活著,只要我們吃飯,我們就要吃這些農藥。讓我們的身體吸收之後產生各種沒法根治的疾病。

最好的生活抵不住病魔的摧殘。再好的出行沒有身體健康重要。努力珍惜自己的身體。憑本事掙錢拼本事吃飯。


農村見聞解說家


在以前的時候,務工人員都是自行購買車票外出找活幹,隨著今年疫情的到來,外出務工人員出行有了很大的變化。

第一,企業包車,到鄉鎮集體接送,測體溫,做安全檢查,統一出行,更安全。

第二,乘坐私家車,人員隔離到位。

第三,坐火車,每人間隔一米,兩個座位一個人,嚴格要求旅客戴口罩,測體溫,實名登記。


魔龍巡撫


不僅是鐵路建設,改革開放40年來,公路、航空等各種方式的交通出行建設全面發力。公路通車裡程從1978年的89.02萬公里增長至2017年的477.35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從無到有,2017年底達到13.65萬公里,規模世界第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航空運輸量由230.9萬人次增長到5.52億人次,位居世界第二位。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大數據的運用,人們通過網絡“動動指尖”即可購票。“12306現在日均頁面瀏覽量達到556.7億次,最高峰時頁面瀏覽量達813.4億次,1小時最高點擊量近60億次,平均每秒約165萬次。處理能力達到每天1500萬張。”鐵科院電子所副所長朱建生說,現在互聯網包括手機app售票量佔總售票量的6成以上,大城市超過8成。

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普及運用,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交通出行便捷。曾經,一下高速公路出口,總有人在路邊高舉“帶路”的大牌子;如今,隨著手機導航的普及,幾乎不再由人來大費周折地帶路了。曾經,想打車時,站在路邊等待和招手是唯一途徑;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只需拿起手機預約,就能暢享“一鍵出行”;曾經,自備自行車是短途出行的必須品;如今,只需掃個二維碼就能輕鬆騎行共享單車……

改革開放40年交通出行建設的偉大變革,讓我們實現了從“用腳丈量”到日行千里的便利快捷,感受時空距離從“千里共嬋娟”拉近到“天涯若比鄰”的時代變遷……





大學城裡的大毛


要說起農民工外出打工的出行方式,那今年可真是不同往年,對於農村的農民工朋友們來說,出門打工年年去,今年大不同,以前出門打工基本上都坐的是班車,倒幾趟公交就可以了。但今年因疫情影響,道路被封,班車停運,好不容易盼來企業復工,路難行,很多人因交通問題只能在家瞭望等待,如果村中去一個地方的人多,可以拿著復工證明在村上辦理通行證明,然後大夥共同包個大巴車同去,後來因疫情稍好,路障解封,但班車仍然未通,有私家車的開私家車,沒有車的人就幾個熟人合夥包個小麵包車,在後來就坐順風車,就這樣從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城市,雖然今年對於農民工來說出行比較困難,但大夥都為了家庭多增添一點經濟收入,就這樣克服過來了。

還有一部分人至今還在家中無法出行,因為他們的年齡己大,不會使用智能機,去到異地後無法獨立用健康碼完成掃碼功能,所以只能在家等待疫情結束。


8O後的生活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打工需在屬地衛生院所出具健康證明,運營車輛較少,上車測體溫,拼車現象較多。


林州那點兒事


以往出行以乘坐火車,大巴為主,今年受疫情影響,部分火車停運,大巴全部停運,不得不乘坐私家車外出打工,如果一同前往的人多的話可以包車,隨著疫情的漸漸好轉,大巴和火車復運,出行方式選擇也自由一些了。


鄉村1拍客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過去條件不好,農民出門打工全部靠公共交通出行,例如貨車 中巴 長途臥鋪。今年出行大不一樣了,現如今人們的生活狀態都好起來了,基本每家都有私家車了,自駕出行成了首選。特別是今年發生的肺炎疫情,自駕出行很好的避免了,乘坐公共交通與外界的接觸。


飛速567


很多外出打工的農民兄弟,從最初的縣級班車,在到市級班車,最後是省級班車,不斷的轉車,才能到達自己想去的目的地。在以前,坐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在交通發達的今天,他們可以選擇速度更快,效率更高的動車,高鐵,還有飛機出行。這些出行方式,連接全國各省市主動脈,坐車簡單,效率高,去哪裡都能縮短行程時間。

每逢佳節,車站行人絡繹不絕,往往還買不到回家的車票,很多農民工為了出行方便,會選擇購買小汽車,不用再到app去搶票,想什麼時候回家都可以。

隨著農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費水平也在不斷上漲,在電腦剛開始的時候,很多農民工消費不起,但到最後,還是一樣的普及到家家戶戶,而如今汽車也會在農村慢慢普及起來。


鄉村子布


我是湖北黃岡武穴市人,受今年新冠肺炎的影響,農民外出打工與往年大有不同,首先要有健康碼,村裡的健康證明,要對方工廠的按收證明,才可以外去務工,現今公共交通沒有開通,只有私家車才行,現在只有少數人才出門,大部分在家裡去不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