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一起來看看這幾句被人誤解的“俗話說”

正月剃頭死舅舅

在我國,“正月不能理髮”的習俗流傳很廣,在一些省份和地區,很多人從小就聽說過,正月理髮會有非常嚴重的後果——如果理髮,就會死舅舅!

自己腦袋上的頭髮跟舅舅的生死真的會有關聯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那麼這個奇怪的禁忌到底從何而來呢?一切都要從幾百年前說起。

清軍入關之後,為了讓全國的人民都服從自己,大清王朝就頒佈了一些制度,讓全國統一執行,其中就剃髮令。那個時候,清朝政府要求,全國都要剃同一種髮型,就是把前面的頭髮都剃掉,只留頭頂和後面的頭髮,並且把這些頭髮編成大辮子。之所以留這種髮型,據說是寓意著,削平四方,留守中原。這也是當時大清的治國主張。

但是這一制度對於崇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漢人來說,是一件無法接受的事情,於是他們便開始反抗,然而卻遭到了清政府的殘酷的鎮壓。於是人們以“正月不剃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憤怒,表達的意思也就是“思舊”,思念過去的明代。

在民國二十四年版《掖縣誌》裡寫著:“聞諸鄉老談前清下剃髮之詔於順治四年正月實行,明朝體制一遍,民間以剃髮之故思及舊君,故曰‘思舊’。相研既久,遂誤作‘死舅’。”

所以這句話最初表達的意思是“思舊”,思念過去的明代,但是時間一久這句話卻被誤傳為死舅了,廣大的舅舅們無疑成了最大的背鍋俠啊!

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一起來看看這幾句被人誤解的“俗話說”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捨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仔細想想這句話,確實有點讓人不能接受,為了打到一隻狼而不惜讓自己的孩子當誘餌,這種做法也未免太殘忍了點、代價也未免太大了點,那些小朋友們,你們是否有很多問號?

但是,這句俗語的本來面目是“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意思是說要想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費鞋。小朋友們不要害怕,這句話只是被誤傳了而已。狼的生性狡猾,而且體格健壯,能奔善跑,一旦被獵人發現,它不是東躲西藏,就是逃之夭夭。獵人若想逮住它,往往要翻山越嶺、跑許多山路;而爬山路是非常費鞋子的一件事情,再加上古人腳上穿的多是草鞋、布鞋,很不耐磨。所以,在古時候,人們往往要在磨破一兩雙鞋子之後才有可能捕捉到狼,如果捨不得費這一兩雙鞋子就很難捕到狼。就這樣,“捨不得鞋子套不住狼”這句俗語就誕生並廣泛流傳開來了。

那麼,這句俗語中的“鞋子”一詞後來又怎麼會訛變為“孩子”呢?

原來,在古漢語中“鞋子”不讀作“xie子”,而是讀作“hai子”。後來,“hai”音分化,一部分仍讀作“hai”,另一部分則讀作了“xie”,“鞋”字即屬於後一種情況。現在在我國的山西、四川、湖北、湖南、江西、上海、廣東等地的一些方言中,“鞋子”還是一直被讀成“haizi”。時間一長,人們就習非成是,“捨不得鞋子套不著狼”也就被訛傳誤記為“捨不得孩子套不著狼”了。

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一起來看看這幾句被人誤解的“俗話說”


無奸不成商

商人自古就有,然而,人們對商人的評價多是“無奸不商”,或者將一些不守商道以不正當手段牟取暴利的商人稱之為“奸商”。其實,很多人都對此有所曲解,最早的商人是“無尖不商”,古時候的“尖商”是一個褒義詞。

“尖”來源於古代用來度量的鬥,古代米商做生意時,除了要將鬥裝滿外,還要再多舀上一些,讓鬥裡的米冒著尖兒。作為商人,應心胸開闊、重德行善、要多想著別人,不能讓顧客吃虧,甚至在公平交易的基礎上,還要多給人搭一塊。而一個“尖”字,折射出的是商道中人品的寬厚,人性的善良,更看出社會世道的和諧。

後來由於人們道德素質的下降,漸漸地,“無尖不商”就被人們演變成“無奸不商”了,這樣一來這句話的意義也就完全不同了。

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一起來看看這幾句被人誤解的“俗話說”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樣一句俗語,“無毒不丈夫”,這句話在影視劇中也經常出現,常來形容一個男人的絕情或狠毒。在現在看來,這是一句罵人的話,包含這貶義,其實在古代的時候,它的原意並不是這樣的,只是後來被人錯讀了一個字,才成了現在的意思。

其實無毒不丈夫是一個訛傳的成語,它是從原句“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中訛傳出來的。很多人因為平仄關係,質疑“度”字應換成“毒”,其實這裡的度,應該讀作讀duó,意為推測、指定大計的能力。

這兩句俗語的原話是標準的並列關係,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器量小就不能自稱為君子,如果你沒有度量就不能算是是大丈夫,作為取勝法寶的度量,怎麼會莫名其妙的演變成了狠毒?遇事讓三分,表現得大度一點, 這在外人看來是道德的選擇,同樣也是智慧的選擇。

正月剃頭真的會死舅舅嗎?一起來看看這幾句被人誤解的“俗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