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軍事強國奧匈帝國:兩次“站錯隊”, 失敗以後很難再崛起了

從世界歷史的角度看,各國間的綜合實力對比,一直呈現“此消彼長”的態勢。例如,日本這個島國,在近代以前長期是“資源貧瘠、物質匱乏、位置偏遠”的代名詞,但是在日俄戰爭後卻一躍成為工業化列強國家。而另外有一些國家,這些國家曾經是數一數二的強國,但是在經歷了幾場重大事變(例如戰爭、內亂等)後,地位一落千丈,從而淪為了弱國。位於歐洲中部的匈牙利,便是這樣一種國家。

昔日軍事強國奧匈帝國:兩次“站錯隊”, 失敗以後很難再崛起了

匈牙利的主體民族是馬扎爾人,其祖先來自烏拉爾山區,西遷後於11世紀建立封建王國。封建時代,匈牙利是歐洲地區數一數二的強權,不光擁有幅員遼闊的疆域、數量眾多的人口、實力較強的軍隊,同時還對歐洲事務起到關鍵性作用。同時,自14世紀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匈牙利由於位處對抗奧斯曼的前線,還獲得了“基督之盾”的美稱。15~16世紀,匈牙利頑強抗擊奧斯曼大軍,減緩了奧斯曼對外擴張的腳步。

由於綜合國力上的差距,匈牙利在1526年摩哈赤戰役中被奧斯曼擊敗,此後趨於衰落。17世紀末大土耳其戰爭結束後,匈牙利基本為奧地利所控制。不過,多數匈牙利人不願一直寄人籬下,當19世紀歐洲大革命時代到來後,匈牙利人就一直謀求自治與獨立。匈牙利民族主義者的努力,終於起到了效果。1867年,奧地利帝國給予匈牙利自治權利,而後又改國名為奧匈雙元帝國。匈牙利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復興。

昔日軍事強國奧匈帝國:兩次“站錯隊”, 失敗以後很難再崛起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奧匈帝國作為同盟國集團的一員,和德國並肩作戰。世界大戰,是一場拼消耗的戰爭。德、奧等同盟國國家,由於其人口、土地和資源都位居劣勢,註定難以獲勝。因此,隨著戰局的變化,戰爭的天平逐漸出現傾斜。1917年後,同盟國集團的失敗已成定局。1918年,多民族的奧匈帝國被拖得土崩瓦解。匈牙利作為奧匈二元帝國的其中之一,毫無疑問,是戰爭中的失敗方。

奧匈帝國崩潰後,匈牙利雖然獲得了完全獨立,但繼承的卻是一個民窮財盡的“爛攤子”。由於英、美“民族自決”思潮的影響,匈牙利國內的少數民族(羅馬尼亞族等)頻頻鬧事。1919年,飢寒交迫的匈牙利人進行了蘇維埃革命,更令英、美等戰勝國所忌恨。在匈牙利蘇維埃政權被顛覆後,英、法、美等國,強迫匈牙利簽署了《特里亞農條約》。根據條約,匈牙利72%的國土被割走,人口由2800萬銳減至650萬。

昔日軍事強國奧匈帝國:兩次“站錯隊”, 失敗以後很難再崛起了

1920年的《特里亞農條約》,在匈牙利人的心中種下了仇恨的種子。在此後的十多年裡,匈牙利人一直想報仇雪恥。匈牙利人的訴求,同當時德國人的訴求不謀而合。於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匈牙利再次站到了德國一方。戰爭初期,德國勢如破竹,匈牙利自然也獲得了眾多好處。1940年的維也納裁決時期,德國勒令羅馬尼亞向匈牙利“歸還”國土,匈牙利因此重獲了一部分在《特里亞農條約》中失去的土地。

但好景不長,1943年後,二戰形勢發生逆轉。1944年,蘇聯紅軍先後向德佔區發起了“十次斯大林突擊”,打得德軍節節敗退。此時,昔日的德國盟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國,都接二連三地退出了軸心國陣營。但匈牙利不但不退出戰爭,反而在德國的暗中干預下,進行了徹底的法西斯化。由此,匈牙利喪失了與反法西斯陣營討價還價的機會。1945年二戰結束後,匈牙利失去了所有新獲得的領土。

昔日軍事強國奧匈帝國:兩次“站錯隊”, 失敗以後很難再崛起了

二戰結束後,隨著雅爾塔體系的建立,歐洲各國的版圖形勢已成定局。此時匈牙利,已經由曾經32.5萬平方公里的歐洲軍事強國,淪為了9.3萬平方公里的中歐小國,面積縮水達70%以上。如今,匈牙利儘管也是一個相對繁榮、富足的國家,但已經難以重回曾經的盛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