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曾工是一家汽车维修厂的主技师。曾经学徒出身,如今他的徒子徒孙纷纷都在汽修行业扎根落脚了。按曾工自己的话讲,在汽车底盘下边敲敲打打、摸爬滚打十几年,从化油器修到电喷,从电喷修到直喷,从国一修到国六,还能有什么故障没见过!

“曾师傅,您见多识广是一回事,但您有没有把握将我这台车修好啊?”面对焦灼的车主,曾工开始感到,这事有点棘手了。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3月份之后,疫情逐渐受控,人们逐渐复工,汽修厂也逐渐热闹起来。开工还不到半个月,曾工非常惊讶地发现,最近光临汽修厂的车型里,丰田、雷克萨斯是越来越多;而且不是那些上了年纪的旧车,几乎都是上牌一两年、里程数也不多的准新车,甚至有一位2.5L混动的丰田车主在网上给他留言,说车子落地只跑了几十公里就出现了问题......


丰田发动机异常现象之一:机油乳化


所谓“机油乳化”,是指机油变质为乳状液体,开始浮现泡沫,整体呈现粘稠的糊状。这往往是因为水分、冷却液或者其他杂质渗入了发动机腹内,与机油混合后出现的现象。机油“乳化”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容易丧失粘度,对金属表面的润滑、密封、散热、清洁能力,都会打个折扣;最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磨蚀活塞、气缸、轴瓦,最终整颗发动机直接报销;但很多时候,如果只是在短途行车之后机油盖下方轻微地凝结了一层乳状物,中长途行驶后自动消融,那样的话,发动机性能基本不太受影响。

据《车质网》、《汽车之家》、《汽车消费投诉》等媒体报道,最早在2019年年初,他们便收到了关于丰田部分车型机油乳化的零星投诉案例。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新疆A先生的2.5G燃油版某丰田车型,于2019年6月18日购买的,截至目前总行驶里程为1万公里。看到网络上曝光了丰田最近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增多的现象,联想到自家爱车也是使用丰田2.5L汽油发动机,遂拧开机油盖检查,里头沾染了薄薄一层白浊的乳状物,看来“机油乳化”确确实实发生了。但目测观察,乳状物仅存于机油盖内,因此可以断定,机油乳化程度属于较为轻微的程度。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山东的B先生的丰田某混动车型,于2019年6月25日购买,察觉“机油乳化”现象前,行驶里程为5000公里。当时网上流传说,丰田2.5L发动机似乎有“机油乳化”的迹象,B先生还将信将疑:恰好都发生在3.15前后,会不会只是某些不良媒体为了蹭热度所作的报道?不过,回到了4S店检测,拧开了机油盖之后,B先生有点失望,机油盖内还是附着了一层稀薄的乳状物。4S店免费更换了全新的机油后,让B先生耐心等待丰田官方的处理方案。

丰田发动机异常现象之二:机油液面升高


网络上盛传的说法是“机油增多”,实质上是不太严谨的口头表述。丰田发动机第二项异常,科学的表述应当是“机油液面升高”。一旦“机油液面升高”,说明机油已经被混入的汽油所稀释,润滑性、流动性、清洁性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稀释程度十分严重的话,相对运动的金属表面之间将会剧烈磨损,对发动机造成永不可逆的损伤;不过现在的直喷发动机,燃油直接喷入气缸内,或多或少都容易造成机油稀释的情况,因而工程师们提前在机械设计、机油性能方面留有一定的冗余度,机油稀释程度不严重的话,并非一定会损伤发动机原始性能。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辽宁的X先生反馈,在2019年6月1日时,购买了首批国六标准的丰田某混动车型,截至目前行驶里程为5600公里。近期在保养、检查车辆时,机油盖已经可以闻到浓郁的汽油味;检查机油液面,已经稍稍超过了机油尺的上限。与此同时,机油盖也沾染有白色乳胶。更换新机油的同时,4S店技师也检查了放出来的旧机油,机油并无变质,尚且没发现更严重的乳化迹象。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河北的Y先生比较困扰一点,他于2019年6月12日,购买了一台丰田混动车型,截至目前行驶了7450公里。当行驶到5000公里附近,Y先生回到一汽丰田4S店做保养,此时已经发现了“机油液面升高”的现象,液面已经淹没至机油尺刻度线上限约2cm。4S店为其更换了全新的机油,跑了将近2500公里再度检查,没想到机油液面再一次升高,再度超过了机油尺的上限刻度。

丰田美国召回,引发中国车主疑心:缸体铸造件存在气孔、裂缝

各位有注意到吗?就在上个月,丰田曾经发布过这样一则召回讯息:2020年2月6号,丰田将在美国召回亚洲龙、凯美瑞、RAV4和雷萨ES等车型,共计5.2万辆。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召回原因是,丰田2.5L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缸体加工工艺存在缺陷,令缸体内部产生了气孔、裂缝;冷却液流经缸体内部的气孔、裂缝,可能会混入机油里,而后同时造成“机油增加”、“机油乳化”的现象。更严重的情况下,冷却液的泄露,很可能会导致发动机过热、机油溢出等隐患。丰田向美国消费者坦承,“存在火源的情况下,这可能会导致火灾风险增加。”于是从2020年4月6日开始,丰田将为车主免费检测,必要时更换发动机或者发动机缸体。

这是一则发生在美国市场的召回,却出乎意料地引爆了国内车主的负面情绪。丰田、雷克萨斯车主们开始担心,“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的现象,有没有可能是缸体存在裂缝、冷却液直接渗入机油当中所导致?车主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按照逻辑来推理故障,这样的隐患是有可能成立的。

只是存在相同现象,何以断定存在相同缺陷?

实际上,来厂里再次检查车子、找曾工咨询“病情”的丰田车主们,已经去过4S店讨说法了。4S店建议车主多留意一下车况,时常检查一下机油液面和机油盖子,看看有没有“机油液面升高”、“机油乳化”的迹象,同时耐心等待丰田中国正式官方的消息。经过4S店的安抚,车主们略感欣慰,但他们迫切想知道机油增多、乳化的真实原因,因此也专门开车过来咨询了曾工。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曾工很理解凯美瑞、亚洲龙车主们此刻的心情,但他也很明白——即使存在相同的现象,也未必能100%断定存在相同的缺陷。他的苦恼在于,如何能让这几位焦灼的车主冷静下来,客观地听他分析机油增多、乳化的原因呢?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机油乳化的本质,就是机油、水杂质混合。正常来说,因为空气内含有水分,高温燃烧后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渗透至曲轴箱、油气分离器,其中小部分与机油混合,最后在气缸盖、机油盖冷凝,形成乳状物,这样的概率也存在。‘机油乳化’不一定是冷却液泄露所导致,视其程度轻重,也不一定损伤发动机性能。”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机油增多也是同样道理,是汽油溶在机油里了。发动机热车时,需要加浓混合气,因而燃油喷射量更大;直喷发动机更是直接喷射在气缸里,未燃烧的汽油就容易以液体的状态依附在气缸壁上。气缸壁上的汽油、机油被活塞刮到曲轴箱里。这也不怕,车子开一段路程,机油温度上来之后,汽化点较低的汽油就能蒸发掉,通过油气分离系统,重新回到燃烧室里。”

“问题是,现在大家在城里开车,其实也就上上班、买买菜、带带孩子,有的车主朋友一天只开十几公里,发动机工作的时间很短。如果是混动车型,在市区低速行驶,发动机还会经常‘偷懒’不启动,运转的时间就更短了。这样累积下来,就会有较多的汽油混入机油里,机油的液面自然也升高了。判断是否会对发动机造成损害,还要看程度的轻重。”

“换句话说,缸体存在缝隙,会导致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这很明确了,就是美国那边丰田召回的原因;但反过来,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则不能够反过来推导出,一定就是缸体的问题所致。中国这边的问题,以我的经验推测,很可能与大家的用车环境相关,网上曝光的案例,共同点是使用强度都比较低,而且是日常短途使用居多,这样的工况是容易引起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的。跑多点高速,跑多点长途,症状又消隐了,也不能说没有可能。在发动机设计的层面上,还是需要丰田工程师们深入分析,大家也不用太担心,理性一点,等待丰田的答案。”

“芯”痛还须“芯”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


不管是丰田4S店培训的年轻技师,或是汽修行业里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师傅,大家都没有相应的办法解决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的问题——这不是简单零件损耗和故障,甚至还难以证明是否直接影响了发动机性能。“芯”痛还须“芯”药医,解铃还须系铃人,这事情还是需要丰田的大气担当,让丰田强大的设计师、工程师团队来分析,才更有助于问题干脆利落地解决。

3月15日,丰田中国开始回应“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事件。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关于“机油乳化”,丰田认为,发动机反复在无法充分暖机的状态下使用,腹内少量的结露水不能蒸发,容易混入到机油里。“车辆中高速行驶后发动机会充分暖机,随着发动机机油温度的上升,混入到发动机机油中的少量水分蒸发后,乳化现象就会消失。”

关于“机油液面升高”,丰田表示,发动机工厂以机油尺F刻度线为准注入机油,但有一定的公差;在汽车保养更换机油时,也有可能超过机油液面F线;在低温冷启动时,极少量的未完全燃烧的汽油,经过活塞环与缸体之间的间隙进入机油,也会造成机油稀释,同时造成液面升高。

从丰田中国的回应来看,他们并没有否认多款车型存在“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的现象。实际上,丰田中国也在迅速研究相应的解决方案,我相信,视质量如金字招牌的丰田,很快就会公布相应的对策。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尽管丰田态度诚恳,但在丰田中国车主心里,现在是不太容易听得进客观理性的分析,大家急切地想要一个召回。2009年,丰田因刹车系统缺陷,召回美国24.5万辆车型,中国市场没有动静;2020年1月,丰田就燃油泵故障导致车辆熄火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召回320万辆隐患车型,中国市场依旧没戏。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作为一个丰田或雷克萨斯车主,一旦你在纷繁复杂的媒体上获取了以上信息,你也很容易被舆论裹挟,进而产生某种怀疑——2月,丰田在北美召回大约5.2万辆缸体存在缝隙导致冷却液泄漏的车型,而国内却悄无声息,丰田会不会是在忽视国内消费者?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曾工在维修厂里费力讲解了一番,直至口干舌燥,几位车主也依旧是懵懵懂懂,还是不容易理解机油乳化、液面升高的成因,索性只关注“那丰田是不是要召回”,曾工只能默默摇头叹气,感觉心里真的好累;放大到全国上千万丰田、雷克萨斯车主群体,丰田怎样才能像曾工那样心平气和地把道理讲明白?也许,相对于“机油乳化”、“机油液面升高”之现象本身,如何证明自己的质量,如何澄清自己的名声,如何应对负面舆论的压力,如何安抚并引导消费者,这才是丰田所面对的最为棘手的难题。毕竟,丰田一直以来维系的稳定质量和口碑,这份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值得我们去尊重;而国内上千万忠实的拥趸和消费者,这份持久热爱和支持,也值得丰田去尊重。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合车社立场)

我们最信任的丰田,将如何处理最棘手的质量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