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动静”!

两个月前

成都这座城市,安静了下来


面对疫情的寒冬

人们纷纷选择宅家


以往繁华的春熙路步行街

路旁的商户门紧锁

不复往日的热闹

成都有“动静”!

1月26日的春熙路步行街 胡大田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春熙路步行街 街道旁大部分商户恢复营业 于谭阳摄

空旷的太古里广场

安静得似乎能听见风的悄悄话

成都有“动静”!

2月5日的太古里喷泉广场 Apple旗舰店大门紧闭 中新社记者 张浪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太古里喷泉广场 Apple旗舰店已恢复营业 于谭阳摄

平时过往行人、车辆川流不息的

纱帽街路口

也冷清了许多

成都有“动静”!

2月29日的纱帽街路口 王映丹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纱帽街路口 人来人往 于谭阳摄

偌大的IFS广场,只有外卖小哥

骑着电瓶车匆匆而过

成都有“动静”!

2月29日的IFS广场 王映丹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IFS广场 已是人头攒动 于谭阳摄

充满节日氛围、张灯结彩的

交子大道

也少了行人驻足欣赏

成都有“动静”!

2月2日的交子大道 王映丹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交子大道 街上恢复了的车水马龙 王映丹摄

但这座城

绝不会这样安静下去

冷静的背后

是对未来力量的储蓄

冬去春来,随着疫情渐渐过去

成都开始恢复

往日的活力与生机


地铁,通勤早晚高峰又回来了

成都有“动静”!

2月24日的地铁2号线车厢 周于琳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地铁2号线车厢 地铁里与你一起上下班的他们都回来了 周于琳摄

街头巷尾也重现 “市井味”“烟火气”,全市1160家大中型餐饮门店线上线下复工率超93%。

截至3月20日,全市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11个,从“面对面”到“屏对屏”,成都引资1862.85亿元。


二环路高架桥

无论桥上桥下

也已恢复往日的车流


路旁的各种鲜花也已开得刚刚好
路边散步的人们

也成了这座城市复苏的侧影

成都有“动静”!

2月20日的仁和春天外的二环高架桥 于谭阳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仁和春天外的二环高架桥 夕阳下更美了 于谭阳摄

已是三月,属于春暖花开的美好,定会如约而至。


成都通报已连续多日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全城的复工复产复市不断提速。公园、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文化场馆、娱乐场所、景区等逐步有序开放。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

于2020年3月12日10时起

有序恢复开放

成都有“动静”!

3月12日刚刚恢复开放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于谭阳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3日的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小游客正开心地玩耍 于谭阳摄

全城的复工复产也不断提速,我市分类设立6个复工保障平台,截至3月19日,全市1000个重点项目的到岗人数已经达到了272307人,人员到岗率98.1%,基本接近重点项目满产生产时的正常水平。


街头的创意店铺

在关闭一个多月后重新恢复营业

我们崭新的“成都生活”

又回来了

成都有“动静”!

2月9日的Jiongbox成都生活采集宽窄巷子店 闫青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0日的Jiongbox成都生活采集宽窄巷子店已恢复营业 闫青摄

久违的成都,原来是如此让人眷念。火锅店外的有序排位、店内的隔桌就餐,让人觉得心安。看不到尽头的车辆,从红星路武城大街路口一直排到了一号桥,“堵车”的成都,此刻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锦江边的桐花静静地盛开、镋钯街充满格调的小餐馆又透出暖暖的灯光、香香巷里的食客从容地品尝美食,开始使用公筷公勺的大叔,看得出还不太习惯。


这几日

在渐渐泛绿的宽窄巷子里

燃起了如火的春色

人们纷纷有序进入景区

享受春日阳光

成都有“动静”!

2月12日的宽窄巷子 闫青摄

成都有“动静”!

3月20日的宽窄巷子 游客在宽窄巷子特色街区游览拍照 李冬摄

三月的成都

各行各业正在有序复工复产

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步恢复正常


疫情之中的我们

对于往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计划与期待


疫情之后的这座城

在未来的建设中也将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冬去春已来

愿不负时光,不负韶华

成都有“动静”!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总指导 方明远

监制 沈山

策划/审核 张婷婷 李影 庄伟伟

文字 唐元 王映丹

摄影 于谭阳 王映丹 胡大田 李冬 闫青 周于琳

视频 于谭阳

校对 田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