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術治暴盲,謹言慎行,著名醫家,葉天士

明代著名醫家葉天士的祖父、父親都是醫德高尚的醫生,但是父親不到50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當時也只有14歲,還不具備獨立的生活能力。父親去世後,他家貧難為生計,便開始嘗試著尋醫問診,同時拜訪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繼續學習。

奇術治暴盲,謹言慎行,著名醫家,葉天士

葉天士從小熟讀黃帝內經等古籍,對歷代名家之書也旁搜博採,對於醫學上晦澀難懂的問題,常常是一點就通,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在某些方面的見解往往超過了教他的朱先生。在求學的過程中,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只要比自己高明的醫生,他都願意行弟子禮,拜之為師,一聽到某位醫生有專長就欣然而婉,必待學成後始歸。所以從12歲到18歲,他先後拜過的名師就有17位,其中包括周揚俊、王子街等著名醫家,難怪後人稱其師門深廣,不到30歲就醫名遠播。

曾經有一個叫潘憲的地方官員請求葉天士為他診病,原因是他在來蘇州赴任的途中,突然不知所因的雙目失明,清代京城官員沒有實權,所以一個個都想外援,而這個潘憲得到任命後就眼盲了。葉天士瞭解情況後,對官差說,我是一方名醫,怎能如此請我,必須是全副儀仗來,方可前往,差人回稟潘憲大怒,但現在他是有求於葉天士,只能放下身段,按照葉天士所說的辦法,儀仗相接,但誰也未想到這一次,葉天士還是不去,又說去回稟大人,必須由潘夫人親自去,潘憲聞後怒不可遏,咆哮如雷,在這之間潘大人怒氣未消,而目卻忽明,眾人難解。葉天士匆匆趕到潘府上請罪了,對潘憲說,我並非無理得罪大人,而是為了治好大人的病,潘大人由怒轉喜,盡釋前嫌,原來葉天士運用黃帝內經理論,心藏神,過度興奮和喜樂傷神,暴喜則心神蕩散,可致暴盲,怒為陽盛,喜為陰盛。陰盛治陽,陽盛治陰,故讓潘大人暴怒,以陽治陰,陰陽平衡。名醫治其病,其術療頑疾,葉天士其奇術治暴盲的佳話傳遍蘇州城內外,無人不拍案稱奇。

奇術治暴盲,謹言慎行,著名醫家,葉天士

葉天士行醫十分謹慎,在臨終前警戒他的兒子們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吾死,子孫慎勿輕言醫"。這是一個對自己的言行極端負責的仁者之言,同時也顯示出他在醫學,乃至人生哲理的追求上所達到的至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