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介入油價戰真的能改寫油市命運嗎?

週一(3月23日)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23日宣佈將繼續購買美國國債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以支持市場平穩運行,不設額度上限,這相當於開放式的量化寬鬆政策。宣佈新措施來希望可以支持經濟,油價盤中振盪後收漲,但美參議院未通過經濟刺激法案,原油期貨收盤漲幅縮窄。

截至3月23日收盤,5月WTI漲0.73報23.36美元/桶;布倫特漲0.05報27.03美元/桶。SC2006報241.3跌6.1元/桶。

美國介入油價戰真的能改寫油市命運嗎?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週四表示,他可能會干預俄羅斯和沙特之間的油價戰,使美國的石油生產商大吃一驚。沙特與俄羅斯兩大產油國的價格戰愈演愈烈,美國頁岩油產業損失慘重,這迫使美國德州地區監管機構權衡是否要與歐佩克合作,進行協調減產。


  分析師表示,美國、沙特和俄羅斯應該達成深刻但暫時的產量限制協議。這不是開放式、且帶有延續性的協議,而是一項一次性的、有時間限制的協議。對於世界各地的石油公司而言,這項協議的影響可能是巨大的;但不這樣做的結果,則會是頁岩油產業的毀滅,甚至是中東爆發更大的混亂。

  儘管達成減產的協議並非易事,但有跡象表明,這一目標有望實現。德州鐵路委員會已表示願意減產,相信美國其他州和加拿大也有可能加入這一行列。

  拉攏沙特減產美國的“救市良方”有用嗎?這不是美國第一次尋求與沙特合作,早在1988年,德州鐵路委員會委員肯特·漢斯(Kent Hance)就曾代表美國石油產業飛赴維也納與歐佩克會談,當時美國的原油產業還處於早期發展中。

美國介入油價戰真的能改寫油市命運嗎?

  據悉,德州鐵路委員會成立於1890年,由三名成員組成,負責監管私營鐵路、碼頭和快遞公司,在1919年監管範圍擴展到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如今,該委員會因其對石油和天然氣行業寬鬆的監管而享有盛譽。

  在德州,生產商需要獲得該委員會的許可才能進行鑽井作業。委員會的三名成員都由德克薩斯州的選民選舉產生,任期為六年。值得一提的是,過去的25年中,還沒有民主黨人贏得過該委員會的選舉。

  如今,該委員會的一位專員、共和黨人瑞恩·西頓(Ryan Sitton)應邀參加歐佩克今年6月的會議。上週五,西頓與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都打了一個小時的電話,並與白宮顧問進行了交談,但沒有達成任何具體協議。西頓在電話採訪中說:

  “我建議參加我們該派代表參加歐佩克會議進一步協商,特殊情況需要特殊解決方案。”這樣的想法在幾周前看來還是不可思議的,但是現在,隨著沙特與俄羅斯減產談判失敗、價格戰爆發,加上新冠疫情重創石油需求,原油價格在上週一度跌到20美元以下,遠遠低於頁岩油生產商開鑽新井所需的成本。據西頓所說,德州頁岩油產業已經有成千上萬員工面臨失業。

  面對這樣的情況,美國再不出手就真的晚了。 1931年石油市場低迷之時,德州鐵路委員會就開始定期實施石油配額供給以提高價格,但到1970年代初結束了這一政策。隨後,歐佩克仿效該委員會的做法進行配額供給,結果大獲成功,成功佔據了石油市場的主導地位。如今德州的監管者們被迫要重新拿起昔日的工具,令人不甚唏噓。

  然而,更大的問題在於,西頓提出的減產建議似乎與習慣了自由發展的頁岩油產業並不適配。 西頓提議,減少德克薩斯州10%原油產量,同時要求歐佩克和俄羅斯也相應減產10%,這樣油價就能恢復到危機前的水平。然而西頓的提議卻面臨國內的壓力,其中包括一些石油公司的退縮和其他委員的質疑,如美國最大的頁岩油生產商之一EOG 資源公司稱西頓的計劃“不切實際”。西頓對此表示:

  “我理解,很多人對此非常擔心。但是我們的選民在這種情況下支持我們,是要我們去解決問題的,而不是袖手旁觀。”不過二疊紀盆地最大的生產商之一,先鋒自然資源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斯科特·謝菲爾德(Scott Sheffield)贊成西頓的提議,他認為這將有助於拯救美國頁岩油行業“協調減產是為了國家安全,避免爆發更大的混亂。”需求疲軟是一切災難的根源

  雖然西頓雄心勃勃,但有部分相對保守的分析人士預計,就算美國真的成功介入,甚至推動減產,也無法阻止油價的下滑。原因在於,這一系列動亂的根源——疲軟的全球石油需求,始終無法得到解決。

美國介入油價戰真的能改寫油市命運嗎?

  高盛、麥格理集團和托克集團的分析師都預計,全球石油需求遭到的衝擊最高可達每天800萬桶至1140萬桶之間。諮詢公司IHS Markit表示,全球石油市場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原油過剩危機。這個危機,任何一個產油國都無法獨立解決,必須通過全球合作來克服困難。

  彭博分析師Julian Lee指出,長期以來市場都習慣了由沙特來平衡原油供需關係,當沙特帶頭打破市場平衡之後,投資者的恐慌是前所未見的。“三年前,我建議美國立法者學習歐佩克的市場管理模式,而現在我要說,美國需要更進一步,加入歐佩克的陣營。疫情造成的需求疲軟最終會過去,到時石油生產回到正軌。禁止頁岩油減產是沒有道理的,憑什麼美國或其他大型生產商不願意犧牲自身利益,反而期望別人減產呢?”

  Julian Lee認為,應對原油需求危機就像應對全球衛生和經濟危機一樣,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努力。可悲的是,目前歐佩克和俄羅斯似乎陷入了相互指責之中。 總的來說,如果原油需求前景疲軟的現象得不到解決,油市的供需體系就難以恢復正常。這時候,沙、俄、美三方最需要的是攜手合作,而不是互相對抗,否則只會一起墜入深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