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送40萬趙國士兵性命的禍首——紙上談兵的趙括

戰國末期,強大的秦國對東方六國虎視眈眈,恨不得一夜之間就將六國統統吃掉。而此時的東方六國,由於連年外戰內亂,已無力與秦國進行抗衡。不過,與秦國緊鄰的趙國,因為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騎兵戰鬥力極強,尚存有一定的抗衡實力,因而成為秦國東侵的眼中釘。為了掃除這個障礙,秦國於公元前260年借上黨之爭發動了攻打趙國的長平之戰。戰爭初期,趙國派廉頗領兵出戰。由於秦國攻勢凌厲,廉頗便以防禦為主,修築壁壘,據寨不戰。秦國久攻不下,又不願撤軍,就這樣相持了很長時間。後來,秦國丞相范雎派人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佈傳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於是,趙王中計,命趙括接替廉頗的將職。


葬送40萬趙國士兵性命的禍首——紙上談兵的趙括

廉頗

趙括是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之子,自幼熟讀兵書,但缺乏戰場經驗,不懂得靈活應變。趙括成為主將後,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秦國大將白起藉機用計,將趙軍層層包圍,並切斷了趙軍的糧道補給,使趙軍被困長平46天,士兵不是餓死就是突圍而死。於是,趙括親率精銳部隊進行突圍,但突圍失敗,他被秦軍亂箭射死。趙括死後,其餘的士兵便投降了秦國。秦國害怕這些士兵日後作亂,於是將投降的40萬趙軍全部坑殺。長平之戰是戰國時期最慘烈的一次戰爭。趙國因為此戰元氣大傷,只能苟延殘喘,最後被秦國滅亡。趙括因只會紙上談兵,空談理論而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此成為人們譏笑的對象。


葬送40萬趙國士兵性命的禍首——紙上談兵的趙括

長平之戰

歷史上,只會空談兵法的將領不少。其中,三國時期蜀國的馬謖也是一例。馬謖是蜀國侍中馬良之弟,因才器過人,好論軍計,深得丞相諸葛亮的器重。公元228年,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任命參軍馬謖領導諸軍,于軍事重地街亭防禦曹魏將領張郃的進攻。馬謖死搬兵書、剛愎自用,不聽不下建議,結果失守街亭,導致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功敗垂成。馬謖也因此被諸葛亮問罪斬殺。


葬送40萬趙國士兵性命的禍首——紙上談兵的趙括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