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悠悠白蒿情


李军:悠悠白蒿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小草偷偷地从地里探出头来,东张张西望望,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世界,而野菜们也紧跟春姑娘的脚步轻轻舞动着自己年轻的身躯,扭动起来。这个时候正是人么挖野菜的好季节。

春天的野菜有很多,其中就有人们比较熟悉的白蒿。这种草药农历三月刚刚从地里长出来时,其鲜嫩的叶片和细茎才能入药,这时称为“茵陈”。

到了四月茎粗叶壮后就叫“白蒿”了,也就失去了药用价值。到了五月六月以后,长成了近一米的植株,砍倒晾干就是烧火的柴禾了。

所以采白蒿要趁早。清楚地记得,阳春二月,正是采摘茵陈的好时候。南宋洪舜俞说:“酣槽紫姜之掌,沐醯茵陈之丝。”李时珍云:“今淮扬人二月二日犹采野茵陈苗和粉作茵陈饼食之。”小时候我也采过茵陈。风寒料峭的二月,天和地好像隔得很远,

说起白蒿还有“华佗三试青蒿草”的有趣传说。华佗给一黄痨病人治病,苦无良药,无法治愈。过了一段时间,华佗突然发现病人好了,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他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青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吃的是几月的蒿子,他说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青蒿却又没有功效了。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临床实践证明,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白蒿”。还编歌供后人借鉴:“三月白蒿四月蒿,传于后人切记牢。三月白蒿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早春二月,气温渐暖,几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灰绿色的芽苞冲破土地的束缚,在枯草枯叶里探出头来,尽情沐浴二月春风。

在不经意间,白蒿积极让自己的身躯长高,提醒大人、小孩提着篮子,迫不急待地去采摘。随着天气渐渐地转暖,沉睡一冬的白蒿仿佛一夜间苏醒了。这时的白蒿刚出土,细叶片上披覆一层白毛,狰狰茸茸的,从干褐的老蒿根部呆萌的地探出头来,鲜嫩,似乎一掐都能掐出水来。然而,一朵一朵,绿茵茵的,青春逼人。虽然还是清纯得很,不谙世事。一朵一朵地采回来,回到家中,都会把它择择洗洗,拌面蒸,或炒或拌,上桌尝鲜。特别是妈妈做的“白蒿麦饭”,至今仍记忆犹新,把白蒿洗净,沥去水份切碎。少加一点碱,蒸出的麦饭就会碧绿通透、色泽温润。与面粉拌在一起,上锅蒸10分钟左右即可,出锅后白蒿的清香就满屋缭绕。再拿来几瓣新蒜捣碎成泥,加上一些酱油、盐、陈醋、干辣椒面,然后用热油泼,佐料就做好了。鲜嫩的麦饭,蘸些辛辣醇香的作料,滋味便悠长绵延起来。晒干白蒿加几枚红枣泡茶喝(菌陈大枣汤),不仅能预防及治疗肝炎,味道还很好,清香糯甜,清理春节过后的肠胃油腻厚味,让你少发脾气少生闷气。

春天万物复苏,也是肝病易发的季节。《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白蒿它应时而生,乃药食同源之品,既防疾病,又打牙祭,实是春日人人待见的稀罕东西,全家踏青,不仅健康味美,还陶冶了身心。

春风年年吹,白蒿年年绿。年年绿的白蒿便成了春天里人们的一份美好的期待。

庚子年春于弥阙斋


作者简介】李军,合阳人,中国食文化传播使者、市作协会员、李军伊尹文化工作室负责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