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頭盪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這是我們上學是必學的一首現代詩,作者是徐志摩。

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帥氣的徐哥哥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1908年在家塾讀書,進入硤石開智學堂,從師張樹森,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成績總是全班第一。

1910 年,徐志摩滿十四歲時,離開了家鄉,來到杭州,經表叔沈鈞儒介紹,考入杭州府中學堂,與郁達夫同班。他愛好文學,並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論文《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認為小說裨益於社會,“宜竭力提倡之”,這是他人生的第一篇作品。同時,他對科學也有興味。並發表了《鐳錠與地球之歷史》等文。1915年夏,徐志摩畢業於浙江一中,接著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同年十月,由家庭包辦,與上海寶山縣羅店鉅富張潤之之女張幼儀結婚。

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張幼儀與徐志摩

\u0003

徐志摩與張幼儀結婚了,是不是應該想著如何賺錢討好媳婦,可是他沒有這樣,在新婚之夜,徐志摩竟說漂亮可愛的張幼儀是多麼的沒有文化。他在追求他的愛情,他要衝破封建禮教。要我說他衝破個毛線啊!有媳婦就很不錯了,娶了如花似玉的張幼儀真真的是他徐家祖墳冒青煙。可是徐志摩就是要去學習歷史、社會、經濟、哲學、政治等等,這些知識學多了沒有用這些知識去走仕途報效祖國而是成了一個有文化的多情種,他愛上了林覺民的女兒林徽因。他在康橋的柔波里看到了什麼?愛情嗎?他要追求他的靈魂伴侶。他對林徽因愛的瘋狂,為此他不惜與遠洋去看他的結髮妻子離婚,當時長子徐積鍇(阿歡)還小,二子小彼得剛出生不久,在病房裡張幼儀同意與這個一心追求愛情的男人離婚。後來林覺民覺察到好友徐志摩與女兒的火熱程度決心與其斷絕這樣的關係,於是在沒有告訴徐志摩的情況下提前回國。回國後徐志摩還是熱心的追求著林徽因。要命的是徐志摩知道林徽因是他老師梁啟超兒子梁思成的女朋友,並且馬上就要結婚了。這樣是不是感覺猴子掰包穀,丟了張幼儀,沒追到林徽因。後來他競對好友王庚的媳婦陸小曼產生了愛意,導致王庚與陸小曼離婚。後來陸小曼這個交際花的花費太高,徐志摩父母不接受這個兒媳,徐志摩就要在好幾個大學任教(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以賺取錢給陸小曼揮霍。

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陸小曼

1931年11月19日早8:00時,徐志摩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他要參加當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協和小禮堂為外國使者舉辦中國建築藝術的演講會。當飛機抵達濟南南部黨家莊一帶時,忽然大霧瀰漫,難辨航向。機師為尋覓準確航線,只得降低飛行高度,不料飛機撞上開山,當即墜入山谷,機身起火,機上人員全部遇難。關於他遇難的原因,除直接原因林徽因外,還與陸小曼遲遲不肯答應北上,以及大霧影響、主機師王貫一前晚準備女兒婚事忙到很晚,飛行時精神太差有關。蔡元培為其寫輓聯: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詩的意味滲透了,隨遇自有樂土;乘船可死,驅車可死,斗室生臥也可死,死於飛機偶然者,不必視為畏途。一代文學大家隕落,讓人噓唏不已。

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假如徐志摩顧忌父母對他的愛、顧忌奶奶的愛、對阿歡與小彼得的父愛,與門當戶對的張幼儀攜手相濡以沫、相敬如賓的生活。他的人生應該會改寫,他會留下更多的浪漫詩作給後人。民國時,我不能理解那麼多男人婚後還在求學,現在的男人婚後就只能養家了。那時候的新思潮就那麼厲害,一個個的都要去追求真愛,就不能想著搭夥過日子嗎?

舊史新說  徐志摩深愛著張幼儀,能否避免英年早逝

張幼儀

如果徐志摩和張幼儀一起經營徐家的生意,養育好阿歡,也許小彼得不會夭折。他會成為富翁,實業救國。可是歷史沒有如果!


徐志摩在您心中是個什麼樣的男人 (單選)
0人
0%
浪漫有文化的多金男
0人
0%
對家庭不負責的多情男
0人
0%
現實社會中的渣男
<button>投票/<butt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