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把世界各國草藥治療的方法融匯到中醫的門類裡是否可行?

東來小哥


這是最有用的事,嗚呼哀哉,誰來做? 《人類基因大全》《地球本草綱目》《人間果蔬基因》《海洋生物大全》《地球林木基因》《化生生物基因圖譜》《大氣層質換圖譜》《地球禾稼大全》如今的條件可寫《八庫全書》,那才叫文化自信。才會自立於世界之林。


司浹辰


中醫不解決理論問題,不解決標準問題,無論如何變換花樣,都是徒勞!

理論問題解決的是,藥物作用機理;

標準問題解決的是,統一診斷和統一用藥。

中醫藥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麼能治病?說不清楚怎麼治的病?把世界各國草藥治療方法融合起來,有個卵用?

這世界上,還沒有任何一個技術行業,離開科學認知能夠發展創新的。

醫術,作為一個技術行業,也不例外!


三月森林


中醫不是草藥醫,依靠所謂驗方治療疾病。中醫依靠獨有的理論體系治療疾病。只要符合中醫理法方藥的手段都可利用,不僅是各國草藥,包括現代醫學的一切手段。但是其指導思想和診斷方法是符合中醫理論的辨證施治原則。16世紀的李時珍編著《本草綱目》,載有藥物1892種,包括植物,動物,礦物,收集醫方11096個。顯然這些方藥是民間收集而來,而不是自己獨創的。但他做了一項偉大的工作,就是按中醫藥理論,對這些方藥進行了歸納考訂,留存補遺。李時珍沒有地域門類的偏見,只要能治病救人,皆可為我所用。及便沒有親自用過,也留存備考。這種精神使他成為一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他的著作清代就翻譯成多國文字傳遍歐洲。李時珍憑一己之力就可做到,現代有這麼發達的科技手段,更應該能做到。


梅里一了


當然可以了。中醫把藥物分為四氣五味,自然界的動物、植物、礦物都按這個歸類,不偏執的作為食物食用,可以長期用,偏執的可以糾正病機短期使用治病。同樣是人參,產于山西上黨的為黨參,能同時補氣補液,產於東北長白山的人參,用於補氣,產於美國的,也叫花旗參,主要用於補液。同樣是植物用它的根、肉、皮、枝、葉、花、果等,外國的植物也是這樣用。外國的治療方法當然可以融入中醫,因為中醫講究容容,本來就是東南西北中五方的醫藥學像融合產生的(《黃帝內經》有講解這個的),外國中草藥可以融入中醫,但中醫藥不容易融入外國,這是思維方式決定的。


我是執業獸醫


理論上世間萬物皆可以為藥,只要性味針對合適,都可以治病。前人如張仲景常用粳米,稻穗,小麥等普通糧食作為藥品藥引,明代李時珍更把藥物擴充到各種動物類糞便。其實在實際應用中一個嫻熟的中醫生他常用的藥物也就自己所熟悉的那麼幾十種就可以通治百病了。中醫治證,西醫治症,中醫把症進行了歸類形成了證候,不管什麼症狀只要符合這個證候就可以異病同治,同病異治。而西醫通過各種症狀再進行細分治療,講究同病同治,然而人有千百種,病有萬千種,每天追著病跑,流散無窮。中醫難,難在識證,不在藥物。中醫在幾千年的發展過程,有離散有總結,終歸本人看來,藥不在多,熟練為要。內經雲: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者,流散無窮。




食療脈醫


能把中國的上萬種中草藥用好就不錯了!能在藥店推廣治療疑難雜症的中草藥就功得無量了……!


瘋老頭子的瘋話


應大力弘揚中醫藥,這是我們的國寶,是歷經幾千年的風風雨雨實踐檢驗的。這次‘疫戰’又經過‘考驗’。實踐得到證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用的是中藥,也證明中西結合治‘頑疾’之療效。因此,藉機把中醫藥推入世界,大有必要!


大兵世彖


不僅世界各地的草藥,就連現代化工業生產的象西藥,曾經作藥學研究過但最後沒有形成藥品的西藥,食品添加類化合物等等都應該辨別性味,對於對經絡有作用的可以補充到藥物備用之中


神農巫辰


不止草藥,化學藥物也可以納入,張錫純《衷中參西錄》就把西藥納入中醫體系中,臨床效果很好


梅雪兒1128


以草藥即自然物質入藥治病的醫學可歸為傳統醫學;就如同文字發展一樣,各國在傳統治療上亦走著不同的道路;除了中國成為獨一無二的方塊漢字外,其它國家均走上拼音文字道路,這與民族的社會認知的方式、方向與層次不同有很大關係。

中醫發展與文字發展也一樣,儘管草藥醫治都是傳統意義上的醫學,但中醫有著自己獨特的整套醫理基礎,遵循“天人合一”自然規律,遵從五行對應運行機制,遵守陰陽平衡中和原則,建立起合理的全方位的宏觀醫學理念;有著神農嘗百草的經驗積累的沉澱,有著中醫中藥相輔相成的相互支撐,藥材歸經明確,經方典範實踐證實穩固,所以,中醫理論是世界傳統醫學中最完善完整完美的經驗醫學,絕無僅有;而世界各國草藥方子依據的醫理與中醫開方醫理存在著必然的不同,甚或有衝突;一併融匯收納是不可能的,至少是盲目的,不安全的。

但中醫又是一個十分包容的醫學,總是站在宏觀的高度以人為本;因此,對外國傳統草藥方子經藥材藥性鑑定及方子醫理評議,取其精華可用部分,為我所用也是有可能的;在中藥材中就不乏外來藥材的釆用,如西洋參,就源於美法地區;這足以看出,中醫海納百川的襟懷,並不是絕對排外的;只要有利於中醫發展的,都有可能兼收幷蓄,豐富自己;中醫並非一個固步自封的醫學,這也是中醫能延綿數千年而不衰的功力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