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養老服務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與入住養老院和養老護理院等機構養老相比,依託社區,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醫療、護理及其他服務的居家養老模式有許多優勢。我國政府倡導將居家養老作為主要養老方式,但是,目前我國居家養老尚處於發展階段,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PACE養老模式介紹

PACE英文全名為「Program of All-inclusive Care for the Elderly」,中文譯為「長者護理全包計劃」。PACE模式是美國一個針對老年人的醫療護理救助項目,它的對象是那些需要護理院級別的照顧但能夠在社區生活的老年人。

PACE通過多學科小組為參加人在社區提供包括醫療性服務、康復性服務和社會支持性服務在內的醫療照護服務。它成功地將老年人的短期醫療與長期照護結合起來,使高齡患病老人能夠更長時間的在社區中生活。

經過多年實踐PACE已經成為一種成功和有效的老年照護服務模式,PACE的成功經驗中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之處。


PACE發展由來

這種服務模式最早於1970年代由「安樂居」(OnLok)所獨創。安樂居原來是舊金山中國城裡的一間長者日間照護中心,由瑞士裔社工安薩克女士(Marie-Louise Ansak)和華裔牙醫紀威廉(William Gee)共同發起。

設立的構想是因為他們注意到社區裡有很多身體日漸殘弱的華裔獨居老人,因為語言、文化、飲食等種種隔閡,無法適應美國一般的安養服務,因此一群華裔醫師和社區人士就決定發起一個計劃,希望成立一所提供全華語服務的安養機構。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然而在籌建過程中,他們卻發現:住在中國城裡的華裔長者對這份心意並不領情:這些長者有的貧病交迫,住在狹小空間裡;有的想吃中國菜,想和朋友在廣場上用自己熟悉的方言聚會聊天;有的身體日漸羸弱,生活上確實有需要幫忙的地方。

但有著美麗宏偉大廳、蓋得漂漂亮亮的西式養護中心卻一點也不吸引他們,這些人死活不願意住進安養中心,說就算蓋好了也不打算搬進去,他們無論如何都希望住在自己家中,直到最終。

這和當時美國流行的養老觀念是完全背道而馳的,1970 年代的美國流行集合式養老,許多人從中年開始就不斷為老年生活"搬家":退休後先搬進獨立生活的退休社區,隨著身體機能逐漸退化或照顧需求不斷增加,再搬到提供不同程度照顧的居所,如輔助式的療養院或全日制看護中心。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內蒙古青山區養老社區

然而不管是住在提供輔助式照顧的安養中心還是有24小時專業看護的養護中心,都是集合式的養老方式,基本上是以提供照顧者,也就是機構營運者的方便,作為建設和運作的核心。

這樣的養老模式完全不受中國城華裔長者的青睞,所以最後這所安養機構並沒有建成。但在不斷和社區討論的過程中,大家卻逐漸找出一個新的服務模式和精神—— 以英國的日間醫院(Day Hospital )為典範,透過連結把各種醫療服務和社會支持,帶給需要的人。這便是PACE產生的由來。


PACE養老模式特點

安樂居據此創設的PACE服務模式,其中心思想為:對有長期照護需要的長者和其家屬來說,令長者感到幸福,同時也較好的照護方法是,儘可能讓長者住在自己熟悉的環境和社區中持續地接受服務。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因此PACE 的核心概念就是讓長者在他們的家中接受所需的個人護理,並有專車接送往返PACE 中心接受基本醫療照顧、復健、社交和康樂活動以及其他成人日間照顧服務。

他們深知體弱長者、家屬及其他照顧人員要面對許多問題,包括前往約診的交通、藥物管理、與不同的專科醫師協調醫療護理、缺少社交互動,以及獨居等。因此於透過PACE的社區型整合照顧計劃,可以有效結合醫療照顧和社會照顧以解決體弱長者所面臨的許多問題。

PACE服務提供主體主要是PACE中心的醫務人員組成的工作團隊。該團隊人員主要包括全科醫生、護士、藥劑師、理療師、營養師、日常護理人員、社會工作者以及負責轉運的工作人員。這是一個多學科、較為全面的工作團隊,它不僅為患者提供基本的醫療、護理服務,而且會對患者的健康狀況進行定期評估並開展討論,以制定最適合患者的醫療方案。

而護理職業團隊是PACE模式的標誌之一。單個PACE團隊普遍接受的服務對象上限是120-150人,以社區為基礎,提供預防和健康促進為主的干預措施,明顯降低了PACE的運行成本和財務風險,確保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較多的老年人的短期醫療和長期照護需求得到及時、全面、有效的滿足。高齡老人(80-90歲)、獨居者、步行輔助者、認知迷失方向以及那些需要工具性日常生活者可能更適宜PACE等非機構性的長期護理。


PACE模式對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啟示

居家養老在我國尚處於起步階段,在國家的大力提倡以及許多相關政策的引導下,各地區進行了各種居家養老服務的探索和實踐。但目前還存在許多不完善之處,與老年人的期望以及政府預期達到的目標仍有不小的差距。從美國PACE模式的實踐中,我們得到以下一些啟示:

第一,將居家養老與老年人的醫療保險整合起來。

目前,入住老年護理院者其床位費、醫療護理費可以由醫療保險支付大部分,自己只需支付很少的費用。因此許多老年人及家屬更願意入住護理院,或入住後不願意出院,結果造成老年護理院一床難求。同時,在居家養老上,卻存在著費用不足,基本設施不完善,服務提供不足的問題。

這一方面造成護理院的床位緊缺,真正需要入住者無法入住,同時由於機構養老的人力、物力費用高於居家養老因而也推高了國家用於養老照護的費用。

從PACE的成功經驗中可以看到,將老年人的醫療保險與養老照護服務整合,將更有利於居家養老護理的發展,減少機構養老的需求,從而緩解養老服務提供不足的困難,降低養老服務開支。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第二,加強社區性養老護理服務機構的建設。

我國的養老服務體系中提出在社區建立日間照護中心,但是其性質為提供日託服務,主要面向家庭日間暫時無人或無力照護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功能比較單一。

在PACE模式中日間照護中心是它的服務核心,設有醫療診所、物理康復設備和娛樂康復設施,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以及各種護理及康復服務,使參加者可以通過一站式的方式獲得多種服務。

我國在社區日間照護中心的建設上還需進一步完善,包括場地、設施、設備以及專業服務人員的配備,豐富它的使用功能,使之成為居家養老服務的核心。

淺談美國PACE養老模式

第三,在社區提供多樣化的養老服務。

PACE提供的服務中包含內容豐富的社會支持性服務和醫療護理康復服務,老年人在社區中既可以獲得餐飲、洗浴、清潔房屋、運送、家庭設施改造等社會支持服務,也可以分得基本的醫療、護理、康復服務,甚至包括對老年人的家庭照顧成員的支持性服務。服務項目多,老年人及其家庭可以根據需要靈活選擇,使他們的需求得到了更大的滿足,這是我們需要借鑑之處。


信息來源:楊寧茵著集節選、中國衛生經濟學會《第十八次年會論文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