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陽:無土栽培技術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

三月春光好

田間栽種忙

3月18日,位於建陽區潭城街道溪源村的大棚裡,三三兩兩的村民正忙著無土栽培育苗。只見村民將黃瓜種子平放在育苗穴盤中,播散完後在穴盤上撒少許基質,用手掌心抹平蓋種,最後把穴盤移入育苗棚……

“現在正在進行的是水果黃瓜育苗的前期工作,大概育苗時間需要20天到30天,育苗完成,水培設施也搭建好了,可以直接將苗塊移到水培池,後期進行簡單、常規的管理,50天后就可以採收,結果期為一個月,第一批水培黃瓜結果時,第二批的苗也已經育好,就可以進行第二批的種植,全年基本上可以種植5至6批,產量很可觀,大概畝產預計可達一萬斤。”到溪源村現場指導無土栽培技術的南平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劉忠輝說。

據他介紹,無土栽培是近幾十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作物栽培的新技術,將作物種植在溶有礦物質的營養液裡,或是某種栽培基質中,用營養液進行作物栽培,達到節水、環保、高產的目的。發展無土栽培,省時省工、易於管理,避免土壤連作障礙,擴大了栽培面積,有利於實現農業現代化,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溪源村怎麼想到利用無土栽培技術發展休閒農業?

“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發展旅遊產業,進一步振興溪源村,恰好一次偶然的參觀學習,看到了無土栽培技術,感覺特別好,既生態又環保,很貼近我們村休閒農業發展需求。”溪源村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昌華說起開展無土栽培種植的初衷。

溪源村是一座擁有1200年悠久歷史的古老村落,位於建陽城區西南部9公里處,村中至今仍保留多處清代古民居建築,老街、古井、舊巷、探花亭、呂氏宗祠、三生樹、天然松樹林等景點,是遠近聞名的旅遊生態村。

“為了吸引遊客,帶火鄉村遊,我們一直在努力,無土栽培項目是我們的新創意和新嘗試。”王昌華笑著說。

目前,溪源村的無土栽培項目有10個大棚,佔地面積約8畝左右,主要品種為水培水果黃瓜,該品種黃瓜成熟後可以直接採摘現吃,讓遊客可以在村裡遊玩時體驗採摘的樂趣,吃上特色的水果。

在打造休閒農業過程中,溪源村不斷豐富該村的果蔬品種,黃金百香果、草莓、皇帝蕉等,多元化的品種,讓村裡每一個季節都有果蔬採摘,讓遊客能品嚐到新奇特水果,讓村民實現增收。

近年來,溪源村通過整合旅遊資源,規範提升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打造了生態溪源景區,並於2018年12月獲評3A景區稱號。村中新建了極具特色美感的遊客服務中心、風車、森林人家“喜鋪”、摩爾森林戶外拓展、特色景觀松樹林等旅遊設施及景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遊玩,生態溪源景區已成為城郊旅遊的首選地。

“潭城街道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全力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溪源村是省鄉村振興試點村,我們將充分發揮溪源村城郊村的優勢,通過發展百個大棚特色蔬菜果品的種植項目,探索以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創新創造為徑的休閒農業發展新路,通過試點村輻射全街道,努力把更多的鄉村美景變成‘錢景’,帶活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建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潭城街道黨工委書記鄭林山說。(鄧雪 黃巍)來源:建陽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