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保合寨踏雪話古寨

——三角池保合寨探源

保合寨探源緣起

己亥豬年新正,春雪初霽。鹿城雅士相邀:三角池保合古寨踏雪!俗務羈絆,未得成行,實乃今春憾事。昨夜偶得諸君唱和,遂心馳神往,賦得二詩,是為神遊!

和前輩斗酒詩

保合古寨春雪霽,吾輩登臨畫景奇。

老酒山風詩三百,猜拳行令霞陽西。

五龍捧聖形勝處,文人雅士見真的。

四皓採芝高雅事,紅塵羈絆意迷離。

乘興相約今春:風暖花開,再登保合古寨。棄俗務,攜勝友,吟詩斗酒,觀景唱曲,不負春光!一時間思緒萬千,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登斯寨,踏雪賞景,猶慕建寨先賢。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清人王肇基,字錫之。慧絕有大志,困於秋闈,以歲貢終。然育英才,正人心,言行為當世坊表。晚年善小周天法,恬淡寡欲,清靜養神與甪山隱者相伯仲。生平著作有《唐宋諸大家風》、《門諸生不忍湮沒集》,傳以志其略(民國8年版《商南縣誌》第八卷第9頁)。王肇陽字聘之,邑增生也。忠厚孝友,生數歲,慈父見背。家業貧,從長兄受讀入泮,後設帳數十年。內子侄外甥從以經學捷者甚多。且重祀事,凡春秋祭奠必恭且潔。晚年受讀《善書手輯》一部,逢人勸善,享年八十一歲。子開泰、開緒均廩貢。(民國8年版《商南縣誌》第八卷第9頁)

王開泰,字星階,歲進士。少失恃,事繼母張氏以孝聞。品端學粹,足不履城市,隱居三角池。善誘循循,有洛下傳經之致,門下生徒以數百計,今年計古稀,猶絳帳談經,異常矍鑠。昔人謂狄梁公曰:桃李盡在公門。若先生者足以當之。(見《商南縣誌》)王肇基籍貫商南三角池,三槐堂昌宇公次子。自幼苦讀,通習六藝經傳,揚名考場,任乾州知府。然天性淡泊,厭惡官場腐敗,後辭歸桑梓,興辦學堂。與甪山隱者相伯仲有深交,詩詞文章冠絕一時。

王肇陽,字聘之。昌宇公四子,肇基胞弟。治學篤實,習戒浮華,任靈州知府。性格耿直,剛正不阿,辭官歸鄉,設帳講學,以善化人。暮年講讀《善書手輯》一部,彌留之際,執《善書手輯》戒諸子曰:“書即是吾,吾即是書,能遵行此書,即是敬吾重吾。”享年八十一歲。二子開泰、開緒均得功名,秉承父志,教書育人,功在千秋。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據《商南大事記》載:商南的歷史上曾有兩次大的移民潮。一次是:洪武二十一年(1388),明太祖朱元璋在山西洪桐縣大槐樹附近建立移民局,部分移民遷徙商南縣境內的城關、富水、曹營、湘河、清油河一帶,所到之處插標為界,墾荒種地,繁衍生息;一次是: 乾隆二十年(1755),清王朝鼓勵南民北遷。此時江西興國,安徽太湖,湖北等地的部分移民,相繼遷至商南境內的趙川、湘河、富水、城關定居。

翻閱三槐堂王姓家族族譜可清晰的知曉:三角池王姓家族就是在乾隆年間自安徽太湖花果園遷居陝西商南三角池的。據乾隆十七年(1752)知縣羅文思創輯的《商南縣誌》中載:“全縣共有1500餘戶,5900餘口人。”然而,在清乾隆初年間,江淮、湖廣一帶連年遭受洪澇災害,億萬生靈流離失所,部分人遷徙來到了陝南,被這裡溫和、溼潤的氣候,低矮山區,曠野闊土,豐富資源以及優惠的政策所吸引,繼而帶動了家族、親友、朋鄰成群結隊相繼遷徙而來。使境內人口數量劇增,到光緒三十年(1904年),人口增長至102299人。其中僅從安徽安慶地區的太湖、潛山、桐城、宿松、懷寧、樅陽、舒城、望江等縣遷陝移民,就佔百分之七十多。他們入境定居,繁衍生息,使江南原籍文化、藝術、習俗,很快與當地風土融合。此後的二三百年間,河西王氏家族的發展,讓三角池這個地方輝煌一時。

三角池在清乾隆嘉慶年間完成了華麗轉身,王氏族人篳路藍縷,點燃了三角池文化的聖火。據王氏族譜記載,王氏家族自安徽太湖花果園遷居商南三角池後,在繁衍生息的同時重視文化教育。王氏先祖邦奠公注重家族文化傳承和教育事業,在三角池開辦私塾,創辦“學堂”。三角池的幾姓子弟,自那時起才真正聆聽到了《詩經》裡的千古傳唱,《楚辭》裡的鄉音俚語。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三角池大學堂的奠基人王肇基、王肇揚兄弟就是從學堂裡走出的佼佼者。他們於嘉慶年間先後考取進士和貢生,雙雙被朝廷錄用委以靈州知府和乾州知府。後看透官場的腐敗,辭官歸鄉田居,致力教育,將文化的星星之火,點燃三省八縣,豹子河、縣河流經的每寸地方。由於王氏兄弟,學養淵博、授課敬業、治學嚴謹、陝西乃至周邊省份學子紛至沓來。三角池這個名字,從此成了文化的代名詞,三角池也成為清代陝西教育的重鎮。

河流在流淌,文化的河流更是生生不息。王肇揚的兒子王開泰自幼聰慧,加上家學的滋養,自幼就表現出和一般孩童不一般的稟賦。詩詞文章更是冠絕一時。他主持三角池大學堂後更是達到鼎盛,人才輩出,輝煌一時。道光帝被三角池王氏家族父子幾代興辦教育,回報桑梓的赤子之情深深打動,欽命陝甘總督左宗棠親筆題寫“陝西三角池大學堂”牌匾一幅,懸掛於學堂大門前。

嘉慶年間開始,清王朝內憂外患。外有列強侵擾,內有天理教、白蓮教、太平天國運動等起義。清王朝為鞏固根基實行寨堡團練的堅壁清野政策,企圖割斷起義軍與人民的聯繫。王肇基、王肇揚為堅守自己教育救國的夢想,為保三角池一方黎庶免遭塗炭,集一方百姓的力量,在巍巍的青龍嶺上修建起了一座保合古寨,工程巨大,意義非同凡響。作為三角池後世子孫,不由得肅然起敬!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古語云:鍾靈毓秀,人傑地靈。王氏兄弟是為人傑。興辦大學堂教書育人回報桑梓,德澤千秋;修建保合古寨護佑一方黎庶,功在萬代;知行合一,古樸堅守,更是古今學人楷模!

年少時曾無數次登頂保合寨,踏遍保合寨上的青石。而立之年神遊古寨,不禁慨嘆:一方百姓、一座學堂在風雨飄搖的國運中是如何依託一座山寨倔強堅守?這一問,就像一個謎,愈發催人遐想,欲罷不能!

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六/(商南·章驥)


章驥,男,大學本科學歷,文學學士,一級教師。現供職於陝西省商南縣高級中學。而立之年,筆耕不輟。教學之餘喜歡玩味文字,抒寫性情。有《東林寺的鐘聲》、《萬山朝拜文碧峰》、《一座城,一生情》、《兩件棉襖,暖一生》、《清風頌》、《舌尖上的金絲峽系列》、《陝西商南三角池大學堂系列》、《在課堂審醜中強化古詩文默寫》等詩歌、散文、教研文章發表於《寶雞文理學院報》、《商洛日報》、《金絲峽週報》、《教育學》等雜誌。嘗試新媒體系列寫作,原創作品見於:文學陝軍、三秦都市報·三秦網、百度、搜狐、騰訊、鳳凰新聞、華商網、東方新聞、陝西金絲峽景區官網、商洛之窗、商洛文旅,商南政府信息網、商南文旅、商南廣播電視臺等新媒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