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4A)广告狗是怎么样的?

4A到底是什么?

它真正的意思是“美国广告代理协会”。广告费中有一部分是媒体投放的费用,就比如说客户有一笔1000万的预算是要投到媒体,比如爱奇艺的贴片,

不同的代理公司在收代理费用的时候价格就会有点乱,所以协会就约定所有公司都收取16.75%的代理费用,这样不同的代理公司之前就不会再进行价格竞争,可以专注于创意本身。所以,加入这个协会之后,广告公司的作品质量就会比较高。在中国广州有成立一个本地的4A协会,所以我们通常提到的4A广告公司是美国的广告公司,在各地开设的分公司。在行业里比较知名的有奥美、BBDO、TBWA、李奥贝纳,大概前十是比较出名的。

现在中国的大格局是北上广三地,在北京蓝色光标比较强势;上海WPP,旗下有很多家包括奥美等几家知名代理公司;广州就是省广告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省广”),有点儿国企性质的上市公司。本土和4A公司侧重的点不太一样。比如蓝色光标是以公关起家的,后来digital marketing也做得很好;省广的话可以做整套的服务,你可以把整个品牌交给他们去管理,包括创意、后期的媒体投放等等;但是在上海这边很多A4公司都集中在这里,每一家公司都有它的强项,比如某一家特别擅长创意发想,某一家特别擅长媒体投放,酱紫。

如何进入4A?

4A公司很少校招,即使有校招,名额也极其稀少,可能全国也就招聘五六个人。一般来说,想进A4,之前履历中最好是有相关的实习经历或者工作经历,比如在其他的agency或者公司的市场部门。

刚毕业的时候,我进入了省广工作,当时是有校招的,每年大概100个名额左右,机会还是比较多的。进入工作一年半之后,想去上海工作,投了现在这家公司的简历,面试的过程也相对简单,视频面试过了就去了。当时公司着急需要这个职位的人进来,我算是撞到了这个机会,如果错过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所以换工作也是讲究机缘巧合的。

广告公司的核心职位

从整个工作流来看,最初是AE(Account Executive),客户执行的工作,接到brief之后,交给planner,之后邀请media planner 做媒体投放分析、pre-study,定好了大方向之后,邀请创意部的同事,包括设计师、文案copy-writer。这五个是最初级也是最核心的岗位。有的agency有自己特殊的部门,比如production团队,做事件营销的执行。

有个关键的环节叫做“比稿”。客户可能会同事找到三四家,请他们做一个方案,谁做的好就选谁进行具体的执行和长期合作。在比稿阶段,其实创意部门的同事已经需要介入进来,制作demo,视觉和文字都需要他们来呈现。

广告狗的画像

网上有一个广告从业人员画像,是用各种“狗”的形象来讲述广告人的特征,作者叫“姜茶茶”。

planner狗

吉娃娃,没有存在感,工位也在角落,各种调研分析市场,支撑创意,大事小事“洞察”不离口。一个小组或者整个公司都只有一两个planner,的确没什么存在感。理论上是planner先研究市场、得到洞察,然后再产生创意。但是很多情况下,创意部门经常突然有了一个idea,再找planner要数据把这个创意给“说圆”,所以planner是替创意撒谎的人。

文案狗

已经改了第八稿,客户说还是第二稿好一点

不到下午两点我们是不会来上班的

一定要用Mac Air

手里拿着一杯星巴克,比较装逼

美术狗

客户,我没瞎,LOGO已经很大了

叫我们“美工”,也是醉了

一定穿独立设计师的衣服

设计师的工资在刚入职广告公司的人当中,是最高的。很累很辛苦,工作时间比其他人长。

AE 客户执行

漫画上的AE穿紧身上衣、齐X小短裙、高跟鞋。但是在我们部门如果穿成这样会被老板骂死,需要穿的比较premium一点,不能穿这么短,显得很廉价、轻佻,牛仔裤不管多贵的也不能穿;需要穿的职业化,套装、西服西裤、裙子,不要穿的太暴露、紧身、休闲。这个漫画有一点点夸张化了。

客户下了brief就交给创意们去忙去了。AE通常是准点下班的,但是有的时候实在太紧张,就会陪着创意们加班,买点儿吃的、说说好话,充当“鼓励师”的角色。

“说服不了客户,那就睡服客户。”有时候并不是为了买方案所以去睡客户,可能只是一起加班加出了火花,然后就……也不会谈恋爱。但是有的女生并不这么放得开,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呢?毕竟很多的性骚扰是发生在熟人之间的,包括同事。所以女生如果不喜欢这种私生活的方式,就不要表现出来这种可能性,也不是说只有睡客户睡上司才能在这个行业混下去,有很多很正派的人也做的很资深发展的很好。如果一旦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定会遭到大家的非议,这个无法避免。

“不是女孩子就是GAY”,直男做不了AE吗?直男会比较耿直,沟通技巧比较弱,女孩子和gay性格比较温和、表达能力更强,直男不那么容易跟客户的关系搞的那么好。其实创意的部门gay也是比较多的,应该说广告公司各种取向的人都比较多,同性、双性等等。广告行业的包容性比较强,什么奇葩都有,会吸引到不同性取向的人进入,之后人越来越多之后,就越容易吸引这个群体的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甚至还有人会假装gay去获得升职和上位。

公关狗

“性格脾气好,喜欢卖萌”。

这个漫画的服装不太对劲,我们不可能穿一套这样的运动服上班的......

“起的比鸡早,赚的比鸡少。”这句话可能是为了押韵吧,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4A公司比本土的广告公司上班时间要晚,而且也不打卡的,比如我经常是10点半11点到公司,当然事情多下班也会比较晚。我知道有些本土的广告公司是要求员工打卡的,迟到就要扣工资,一个月下来发现工资扣光了。这样的做法是比较不人性化的,用上班时间来约束员工,反而打消了大家的积极性,毕竟我们加班熬夜的时候也没有加班费。

“每天都为315这一夜”。PR圈的同学同事在315这一天的确是没法睡觉的,如果自己的客户上榜了,可能接下来这一个星期都没法下班了,马上各种联络媒体,把报道压下来,找关系发声明。

总监狗

穿着随意的创意总监,可能颜值并不高,可能肚子很大,但一定有自己的造型和风格。

“十年前的那个idea现在还能拿过来再用用”,之前的idea如果没有卖出去,现在换个LOGO兴许也是可以用的,所以这一行做久了,就会多次见到同一个方案出现。

freelancer狗

因为公司经常head count不够,但是人手稀缺,所以有时候就会雇佣一些freelancer,他们跟我们一起在办公室工作,但是经常背个书包,放着电脑,叫他来,他就来。他们的工资跟正常员工差不多,甚至有时候接一个“比稿”就会突然有一笔很高的收入,之前有个策划方案请了一名资深的planner来做,20页的PPT报酬是7万。如果你在这个行业做了一些年头本事够了,做一个feelancer也是很赚钱的,或者开一个studio,雇一些小朋友帮忙干活。但是freelancer的钱不太好赚,因为对于公司来说freelancer的劳务需要避税,不能按照正常的时间点发放,需要摊到之后的其他费用中去,走账很麻烦,可能催个半年、一年才能拿到这笔钱。


英文和颜值是广告公司的两把利器

这算是玩笑话,但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两个东西。因为在广告公司经常需要跟一些外国高层、客户打交道,如果英文不好,就会流失一些机会。不过,创意部门的同事如果英文不好,也没多大关系,可以找实习生或者翻译来帮助。AE和planner的英文比较重要。整体而言,如果英文很好,平常可以多学习国外的案例,找找灵感,对自我提升很有帮助。总结一下,在4A公司需要的英文能力包括五个方面:1、写邮件;2、翻译文件;3、专业术语的掌握;4、口语,因为4A广告公司很多外国同事,需要跟他们交流;5、阅读,学习国外的案例。


一条(4A)广告狗是怎么样的?


一条(4A)广告狗是怎么样的?

另外,4A公司的人颜值都不会低,而且由于整个环境中大家都比较注重外形,所以你不知不觉也会想要捯饬一下自己,不然都不好意思待下去。这边的颜值也不单指脸长得怎样,客户部的同事一般来说长得都挺好看,而创意部的同事不一定长得好看,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特色,包括着装打扮,有个性。办公室里什么颜色的头发都有,什么样的妆容都有。这种公司比较势利,如果你很丑,可能别人都不乐意搭理。(可怕......)


熬夜加班是常态

其实4A公司的加班不是大家想象中那样,如果今天加班到晚上11点,第二天可能下午2点才来公司。特别是创意部门的人,可能今晚通宵了,明天就是下午五六点才来上班,这很正常。所以不是说工作时间特别长,只是时间节奏是颠倒的,所谓日落而出,日出而息,过的是美国时间。但是现在银行、互联网公司的其他朋友也经常加班,加班很普遍。


广告公司起薪很低吗?

跟我一起毕业的同学,有比我工资高的,也有比我低的,广告公司的薪资算是中间水平。从初级到中级这几年,工资的确是不高的,但是如果到了中级、高级职位,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做到总监级别,每个月的固定工资就有三五万,另外还有项目的奖金或者提成。我之前的一个老板,每个月的固定收入是八万。

有的人升职很快,五年就升到了总监,有的人就需要十年,这个因人而异。现在我身边就有同级别或者比我级别更低的同事,年纪还比我大的,因为我念书比较早,然后升职也相对快。我在上海,同事很多是本地人,这份工作的收入可能只是她们的零花钱,所以她们不是那么有危机感,也不是那么拼的。北京的话,企业里面本地人的比例更低一些,人才之间的竞争会更激烈一些。


甲方乙方之间的爱恨情仇

有一种甲方,他花了钱就觉得自己是大爷,让我们做什么就做什么,颐指气使,高高在上,完全不尊重我们的专业性和付出,说一些人身攻击的话。这类公司一般都是本土的公司,外企的话一般不会这样。

曾经有个朋友遇到一个项目,甲方是需要她24小时待命,项目负责人对客户各种跪舔、言听计从。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因为甲方花钱请乙方是因为依赖乙方的专业性,如果对客户言听计从,乙方就毫无价值。很多时候,客户的想法其实是跟不上时代的,他们的高层可能是40多岁的老人了,对digital marketing当前流行的东西不太懂,会提出“做一个200页的H5”这样不合理的需求,所以乙方需要去科学的引导甲方。我选择跳槽到4A公司也是因为4A公司的价值被客户认可度更好,客户也是比较“听话”,不会指使我们像机器那样干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