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漢的日子---江城崛起兩座山

文:張萬振

我在武漢的日子---江城崛起兩座山

在武漢的日子,我深切感受到,南來北往的文化,碰撞出火辣的性情,在江城落地生根。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層、更持久的力量。中華文化獨一無二的理念、智慧、氣度、神韻,增添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內心深處的自信和自豪。

2020年的新冠肺炎,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武漢版的小湯山醫院快速建成並投入使用。

武漢市有龜山與蛇山,並沒有叫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山。武漢人說,之所以有了這兩個名字,是武漢擁有著強大的文化力量。

武漢人引經據典: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火和雷都不是一般的東西,火不僅能夠烹飪食物,更代表著它可以驅逐一些不好的東西。就像神話傳說中的猛獸或者怪獸,基本上遇到火都會害怕而逃跑。至於雷,在古代,雷本身就有驅逐瘟疫的作用。所以“火神山”、“雷神山”本身都帶著美好祝福,是這一場戰疫中的星星之火。俗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出現,也必然給這一場戰役帶來轉機。

從傳統文化的角度看“火神山”“雷神山”,原來蘊含著諸多意思。

在我國上古時期的傳說中,火神祝融是一位非常厲害的神仙,祝融是古楚人的祖先,而湖北被稱之為荊楚大地,因此湖北人也被認為是火神祝融的後代。在神話傳說中,火神是一位非常勇敢的神邸,同時他的實力也非常的強大,它掌管著人間的火,同時也有驅除瘟疫的作用,所以取名“火神山”從某些方面來說,也是希望火神山的出現就像火神祝融一樣,可以幫助人類驅除瘟疫。再加上新冠病毒是害怕高溫的,而有火溫度則可以升高,所以有火神山在,新冠必然會被滅掉。

雷神山和火神山的名字本身與迷信沒有關係,這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從古至今,人類面對瘟疫的時候就不曾逃跑,儘管這一次的新冠非常的嚴重,但是中國人的精神依舊在,就像古人面對瘟疫會祈福,現在的雷神山和火神山,也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代表著人類終將戰勝新冠病毒。

火神祝融代表的就是篳路藍縷、開創蠻荒的精神,在當下能夠代表我們決心戰勝‘新冠’的精神。華夏民族的兩位祖先之一的炎帝也是一位“火神”,“火神山”的命名不僅對湖北人有精神支持,對全國也有著精神的提振。

五帝之一的炎帝又稱“神農氏”,是一位神醫,湖北也有神農架,神農嘗百草的神話傳說流傳千年,在全國上下齊心抗疫的當下,“火神”的命名頗具美好祝福之意。

第二個醫院,被冠以雷神山之名 ,也是對應著中國民俗文化的傳說:雷神是懲罰罪惡之神。凡有違揹人倫法理且犯下不可饒恕罪責者,則將遭受五雷轟頂而斃亡。

我在武漢的日子---江城崛起兩座山

武漢人說:火神山、雷神山——兩所特殊醫院的名稱格外霸氣響亮!

“火神山”與“雷神山,並非屬地的原名,它是被建設者們賦予特殊意義的最新命名。

今天的中國,舉國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一場防控阻擊新型冠狀病毒的人民戰爭正在取得勝利,此刻有火神山和雷神山的“加盟”,人們的精神力量更加充分!

這個非常時期,親歷武漢,讓人深刻感受到:火神山,雷神山,並沒有山,卻英雄遍地,屹立精神山峰 ,在這裡英雄遍地。

人間有情,華夏有愛!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戰新冠病毒,迎來春暖花開的春天。

在這次疫情中,為拯救生命做出的爭分奪秒的賽跑:火神山、雷神山兩座救命醫院分別都在12天內建成,這讓世人看到了中國“基建力量”。

無疑,這背後是過往幾十年在“鐵公基”領域的汗水積澱。

我在武漢的日子---江城崛起兩座山

回望中國經濟過往歷程,正如任澤平所言:“過去40年,若沒有適度超前的基建,怎麼會有中國製造的強力競爭力?”

正因為此,中國才能成為世界製造業中心,逐步成長為GDP總量近百萬億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而在當下中國經濟處於內憂外患的形勢下,更是亟需“新基建”的接棒與突圍。

“新基建”不僅將會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政策手段,更會是中美貿易摩擦下大國競爭和改革創新的關鍵殺手鐧,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國運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