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西風東漸的潮汐聲中,電影以西洋影戲的名義登陸這片古老的東方大國,並很快在上海這座冒險家的樂園的城市紮下根來,成為都市紅男綠女、達官貴人們最熱衷的消遣模式之一,茁壯成民國時期最先鋒時髦的熱門藝術。

縱觀民國時期的影壇中心上海,毫不誇張地說,可謂真正的“東方好萊塢”,其電影製作水準、商業運作模式等方面的成熟和完善至今都有著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可以從公司化、明星制和類型片這三個方面領略其曾經風姿綽約的芳華歲月。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胡蝶



公司化:推動民國電影產業發展的發動機

電影自1896年首次在中國上映以來,這一稀奇的洋玩意兒便吸引了人們的好奇心,隨後美國、西班牙、法國等外來電影放映商聞風而至,不過這些早期的外來電影由於水土不服只能慘淡經營。

很快,聞到商機的國內人士便躍躍欲試,1905年,經營照相館任景豐第一次嘗試著拍攝電影,這就是由京劇演員譚培鑫主演的《定軍山》,這種現代電影技術與傳統戲劇文化的結合真正促成了電影產業在中國的萌芽。

這些早期的嘗試之作為國產電影的發展積蓄了最初的洪荒之力,而直到民國之後,國產電影才真正走向了興旺發達的輝煌之路。國產第一部故事片《難夫難妻》就是鄭正秋、張石川以美國人創辦的亞細亞公司為依託,並以鄭正秋組建的新民公司的名義攝製的。具體來說就是新民公司負責攝製工作,亞細亞公司負責提供資金和發行。這部電影的成功開啟了國產電影製作公司制的雛形,

隨後很快黎民偉在香港成了華美影片公司,採用同樣的合作模式創作了《莊子試妻》這部電影。而後諸多電影製作公司如張石川創辦的幻仙公司、商務印書館的商務活動影戲部、實業家張謇牽頭組建的中國影片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但杜宇聯合組建的上海影戲公司以及由影迷聯合組建的中國影戲研究社等,這些早期的電影製作公司有些很快曇花一現,但在中國電影發展史上具有拓荒的意義。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嚴珊珊:中國第一位女電影演員

就像當時的電影人鄭君裡所說的那樣:“電影的商品形態也和一般商品不同,它通過電影院與觀眾發生關係,因而電影便在市場上帶來一種新的商業的機構。”由於電影製作需要投入巨資,而且面臨著許多不確定的市場風險,故早期的電影公司有些一部片子不成功便迎來倒閉的命運,但隨著部分商業片的轟動效應,導致諸多的投機資本很快進入了這片領域,自民國十年以來,各種影片製作公司如雨後春筍般蓬勃而出。據資料記載,到1925年,全國各地有電影公司175家之多,其中上海更是有140餘家,但這些公司中有很多隻是拍了一部片子便關門大吉,而在這樣的你方唱罷我登臺的潮流中,明星公司、民新公司、長城公司、神州公司、天一公司、大中華百合公司、友聯公司、月明公司等,這些構成而來這一時期電影產業的中堅力量。

隨著電影市場洗牌的加速,在默片時代的中國電影影壇上,最終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了以老牌電影公司明星公司和天一公司以及新派公司聯華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這三家公司中,天一公司以古典小說和民間傳說改編的如《忠孝節義》《梁祝痛史》《孟姜女》《孫行者大戰金錢豹》等符合傳統文化趣味的古裝片佔得先機,而明星公司以代表性的影片武俠神怪片片《火燒紅蓮寺》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新派的聯華公司則高舉“提倡藝術、宣揚文化,啟發民智、挽救影業”的旗幟,以更加關注現實、注重藝術而後來居上。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周璇


電影技術在三十年代以來了革命性的跨越,由默片逐步過渡到有聲片,在色彩上也逐步嘗試將彩色引入銀幕之中。在這樣的技術迭代更新的時期,加上九一八事變帶來的國內形勢的日益嚴峻,一些老牌公司由於技術和觀念上的陳舊和著手戰火的毀壞等而銷聲匿跡,在這一時期,除了明星、天一、聯華公司三巨頭之外,1933年成立的藝華公司、1934年成立的新華公司與當時的左翼文化同聲相和,與明星公司、聯華公司一道,推動了現實主義電影在影壇上的崛起,組合分化中形成了五分天下的局面。

但與此同時,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天一公司將重心逐步向香港轉移,特別是孤島時期至抗戰勝利前一批日偽電影機構如上海偽“華影”、長春偽“滿映”、北平偽“華北電影公司”等也在當時特定時期的影壇上也佔據一席之地。

而隨著抗戰結束,國民黨政府官辦的電影製片公司佔據著當時影壇的重要位置。此外,最值得一提戰前聯華公司同仁1946年組建的聯華影藝社,後於1947年與崑崙公司合併重組成立的新的崑崙影業公司,拍攝了《八千里路雲和月雲和月》《一江春水向東流》《萬家燈火》《麗人行》《烏鴉與麻雀》等在中國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還有拍攝了《小城之春》《假鳳虛凰》的文華公司、開啟了真正的商業巨片的香港永華公司等民辦電影公司,在這一時期的電影產業發展中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明星制:加速民國電影產業崛起的助推器

談電影,離不開明星這個話題。

民國影壇也不例外,正是明星制的形成才是是加速電影產業繁華與興盛的一個重要的關鍵。

電影這一藝術進入國內的時候,民風尚未完全開放,而早期的電影大多情節簡單,更帶有一種獵奇性質。不過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銀幕上的演員形象越來越成為的一個熱門話題,由是形成了明星制這樣一種電影藝術的核心支持體系。

在民國電影史上,銀幕上的男女電影明星們的一蹙一顰演繹出的人生百態,使演員這樣的一個職業成為無數少男少女心目中的偶像。早期的電影明星中,很顯然顏值以及電影題材比演技更重要,而且炒作也是重要的一個手段,就如民國時期影壇上著名的男星龔稼農回憶錄中說的那樣:“……演員能潛心鑽研演技,進而使作品獲得藝術上成功的人,到底不如爭名逐利者眾。”

就男影星來說,很顯然處在一個綠葉的陪襯角色,這是民國影壇上一個常見的現象。早期的男星如鄭正秋的兒子鄭小秋、著名小生龔稼農、反派明星王獻齋、諧星黃君甫等人以各自不同的表演風格被人們所熟知。而後隨著電影產業的發展,在30年代的的影壇上誕生了當時影壇上的第一位影帝,這就是在1932年上海電影週刊《電聲》舉辦的明星選舉中,一舉以最高票數奪得“影帝”的稱號的金焰,這位出生於韓國漢城(今首爾)中國籍韓裔男演員成為民國電影史上眾多男星中一個旗幟性的人物。除此之外,還有袁牧之、趙丹、鄭君裡等人都以小生的形象而在當時的銀幕上光芒四射,而反角、丑角以及童星等也湧現出各有千秋的代表性人物。從民國時期的男電影明星來看,最受到觀眾熱捧的大多都是那些風度翩翩形象光鮮的小生類型。此後,後期還有劉瓊、陶金、石揮等人也都在銀幕上塑造了不同的角色而在當時名噪一時。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金焰

在民國影壇上女星之間的爭奇鬥豔直到現在還被人津津樂道,她們在民國電影史上的風采在當時更是廣為人知,她們出演的電影更是票房的保證,甚至一個女明星撐起一個電影公司的現象也很常見,成為各電影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在這些女明星中,影后胡蝶和因“人言可畏”而自殺的阮玲玉成為民國影壇上經久不息的傳奇。胡蝶先後由友聯公司到天一公司,再轉入明星公司等,一直都是所在公司的臺柱子,成為民國時期最著名的影后;阮玲玉最早在明星公司出道,後轉入大中華百合公司,並隨著該公司併入聯華公司,最終在銀幕上大放異彩,塑造了一系列經典的女性形象。除了這兩位之外,還有默片時代的第一位影后張織雲,以及殷明珠、王漢倫、楊耐梅、宣景琳、夏佩珍、徐琴芳等早期的女星,以各自或端莊、或妖冶、或靚麗、或剛烈的形象展現出不同的風采。後期的女明星如周璇、上官雲珠、王人美、秦怡、黃宗英、王瑩、白楊、舒繡文等人都曾經在民國影壇上大放異彩。

明星制的是民國電影製作中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各個明星在銀幕上的傾情演出促進了民國電影產業的崛起,他們的塑造了一系列經典的銀幕形象,促使民國影壇湧現出一批風格各異的銀幕佳作,在中國電影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阮玲玉



類型片:展現民國電影產業風格的萬花筒

在眾多的民國電影中,類型片這樣的一種各領風騷三五年的現象是一個突出的特點。

從民國電影的萌芽到發展等不同階段來看,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類型片佔據著當時影壇的主流,這其中的更迭演變與時代的特點和當時的審美潮流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從而形成了民國電影各個階段獨具特色的類型片。

一是古裝傳奇片先聲奪人。早期的電影大多與傳統的戲劇有著藕斷絲連的關係,最早大多都是以傳統戲劇為底本的戲曲片嶄露頭角,比如第一部電影《定軍山》就是一部戲曲片,還如梅蘭芳的《春香鬧學》《牡丹亭》等,通過對傳統戲劇精華的銀幕呈現很好地使電影這門嶄新的藝術門類在國內紮下根來,而後脫胎於這類戲劇片的古裝傳奇片成為電影史上第一個頗具影響力的類型片。這類影片大多取材於傳統的古典小說和民間傳說,自1926年起最先掀起高潮,取材於四大名著的影片如天一公司的《西遊記女兒國》《劉關張打破黃巾》、神州公司的《賣油郎獨佔花魁》、長城公司的《火焰山》《武松血濺鴛鴦樓》、民新公司的《木蘭從軍》、上海影戲的《楊貴妃》等這類片子在影壇上成為最先崛起的類型片。這些影片開啟了電影這門新銳藝術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的新探索,並契合了市民文化的審美趣味,在商業性和藝術性上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對中國電影的發展具有開拓性的積極意義,但其侷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二是武俠神怪片火爆一時。隨著古裝傳奇片的熱潮漸漸消退,取材與當時報刊上連載的武俠小說演繹而成的武俠神怪片很快便風靡影壇。始作俑者乃是明星公司老闆張石川改編自平江不肖生的武俠小說《江湖奇俠傳》中的章節而拍攝的《火燒紅蓮寺》,1928年上映後很快便轟動整個上海灘,由此趁熱打鐵一部接一部的一氣拍了18集,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這部電影引起的熱浪很快成為一種時尚,一時間各類“火燒片”蜂擁而出,成為當時影壇一道奇觀。而除此之外,各類如《荒江女俠》《兒女英雄》《江湖二十四俠等》《關東大俠》《荒村怪俠》《女鏢師》等女俠片、大俠片掀起了武俠神怪片的熱潮。這一類型片佔據著當時影壇上出品的影片的半壁江山還多,也成就了中國電影至今最具有東方魅力的一個類型片。從當時特色的時代特點來看,風雨飄搖的社會現實面前,市民階層中那種出於樸素的對正義的渴望,那種渲染除暴安良、打抱不平的武俠神怪片正好與整個社會的民眾心理同頻共振,從而促成了這一類型片的火爆。應該來說,這類影片中常見的飛簷走壁、騰雲駕霧、刀光劍影等場景的再現,在電影技術的創新和發展上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但其本身的思想性和藝術性卻呈現著每況愈下的趨勢,最終在社會輿論的壓力下以提倡迷信邪說的名義最終被查禁。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三是社會風情片蔚為大觀。民國時期的都市市民文化十分繁榮,而反映當時社會風情的電影也是一個重要的類型。在這一類型中,更全面地展現出民國電影的整體質量和價值取向,既有取材於當時風行一時的鴛鴦蝴蝶派小說的都市愛情片,比如《玉梨魂》《啼笑因緣》《歡喜冤家》《落霞孤鶩》《秦淮世家》《脂粉市場》等,還有更多的立足於現實主義立場的反映當時社會狀況的電影更是成為近現代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比如《都市新女性》《姊妹花》《神女》《漁光曲》《馬路天使》《天涯歌女》《十字街頭》《萬家燈火》《一江春水向東流》等,這些作品對當時社會現實的反映廣度和思考深度都是當之無愧的經典。在這類電影中,儘管價值取向並非完全一致,但在當時的社會文化環境下,尤其是後一種類型的電影在藝術性和思想性的結合上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極具個人風格的電影如《小城之春》等在藝術探索上也具有不可忽視的價值。這一類型片對中國近現代電影產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也是民國電影中最具有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豐碩遺產。

當然,民國電影中也還有諸如紀錄片、偵探片、動畫片、喜劇片、恐怖片等諸多類型的電影,這些從影響力來說要居於次席,但與上述三種類型片共同構成了民國電影的整體風貌。

幽姿幻影|民國影壇風雲激盪背後的繁華與落寞


總體來看,民國電影不僅在當時成為東方電影的代表,與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電影隱隱中有分庭抗禮的態勢,其影響力在南洋一帶更是十分巨大。但在民國風雲變幻不定的社會現實面前,電影產業也是泥沙俱下,在繁榮鼎盛的表象之下,潛藏的暗流也是很明顯的,特別是日偽孤島時期的各類逆流類的電影更是寫下了民國電影史上黯淡的一頁。此外,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諸多影片的拷貝在戰火中灰飛煙滅,也是一個巨大的遺憾,並最終走向了繁華之後的落寞,在“零落黃泥碾作塵”中恍如隔世,那些斑駁的依稀碎影在歷史深處幽幽地敘說著一個“閒話說玄宗”的前塵舊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