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一线城市买了房、欠几百万的贷款并且每个月要还房贷的人,内心的真实感受是什么样的?

用户92366370785


这个问题我一定要回复。坐标香港。2012年下半年,我才刚来香港一年,就用员工贷款全款、零首付买了一套半山的小公寓。

是的,零首付,全部房款都来自员工贷款,要还25年。我们银行的这个福利是好多朋友特别羡慕的。当时我没想很多,就是在外漂泊很久了,想有一个自己的小窝,在风雨飘摇中有一点安定。


2012年4月我开始看房,当时香港房价已经非常高,但还是不断上涨,大家买房气氛高涨。半山地区缺乏新楼盘,二手房供应有限,好房源一出来就被抢掉。我当时工作疯狂的忙,妈妈来香港三个月帮我看房子,在香港的酷热中每天和中介东奔西跑。

2012年8月份,中介终于帮我们hold到一个小单位,我当时非常纠结要不要买房,因为那年夏天香港金融市场很差,我很多投行的朋友都被裁掉了,我担心我的工作也会不保。我爸妈心疼我,安慰我说还是买了吧,有爸爸帮我兜底。最后我咬牙零首付买了。当时我爸爸在外蒙做生意,我们全家人手头的现金都投入了爸爸那里做启动资金,生意的前景很乐观。

仅仅一个半月之后,香港突然出台了重税,非永久居民买房要交15%税,我很多在观望的朋友买房梦碎,我也特别庆幸自己果断抓住了最后一班车的机会。

2012年年底,我第一次搬进了属于我自己小小的窝,再也不用因为房东要求就搬来搬去。我在家里贴满了粉红的壁纸,有了一面墙那么高的鞋柜和大大的衣橱。那段时间我单身、工作很辛苦,几乎是家和办公室浑浑噩噩地两点一线,经常在日出的时候才回家。现在回忆起来那些日子都是灰色的,但是自己的家给予的安定和幸福感,是漂泊的我最大的安慰。

就这样我过了三年,房贷每个月都很高,但是投行相对高的工资还是可以应付的。后来的三年间,我好几次都想过换工作,但是离开这家银行意味着我必须一次性还清首付,而按照我房子的估值,首付比例高达50%。因此我很多次都强忍住了跳槽的念头,因为我没有钱还首付,我不能离开这个公司。房贷成为了我很大的负担,拴住了我向外看的心。


2015年下半年,我终于决定彻底转行,去意已决。这之后长达8个月,我都在为解决巨额的首付而挣扎和无数次绝望。在老公的帮助下我最终解决了首付,把剩余的房贷到了其他银行,顺利地辞职了。这个过程非常痛苦,我有好几个巨大的教训:

1)2015年底老公敏锐地感觉到香港房价可能会下行,建议我卖出房子拿一些现金离场。我舍不得放弃我的小家,所以很情绪化地拒绝了。到2016年初我自己意识到该卖房时,房价已经进入了下行区间,成交量紧缩,少数成交的房子都是大劈价20-30%。我挣扎了好几个月想卖房子,最终失败了。在看跌不看涨的市场,能走就不错了。2015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香港房价平均跌了10%,部分供应高的地区跌了20%。

2)发现无法在合理价格卖出,就只能想办法凑首付。这时我家里出事了:2016年初,外蒙的经济一片悲观,我爸的生意一落千丈。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总会计卷款潜逃,我们家所有的投入血本无归。我们的全家最大支柱爸爸没有能力帮助我凑首付了。爸爸悄悄和妈妈商量卖掉内蒙的家来帮我,我得知后严辞拒绝,我老公也坚决地说会帮我解决,我们不要连累父母。写到这里我眼睛湿润了,我最大的教训,就是不要因为过于乐观而过度负债,你永远不知道人生会遭遇什么变故!但无论遭遇什么挫折,亲人都是最强的后盾。


3)首付不够,我试图和公司申请房贷宽限期,老板也帮我征询了HR的领导,但公司的规定是如果自己辞职,辞职前一天必须还清首付,只有因公司架构变动而被裁的同事才可以获得房贷宽限期,不能有例外。大机构的规章制度非常严格,老板几次帮我申请宽限未果。大公司令人羡慕的福利制度,有时候也是双刃剑,尤其是当你想离开的时候,会发现很多束住双脚的沙袋。

最后,在我在试图卖房和与公司周旋的同时,老公默默完成了以下几步救了我:

成功找到了一家估值机构,在房价低迷之时给到了比市价高15%的估值。

用这个估值报告迅速联系了数家银行,成功找到了一家愿意接受这个高估值的银行,给出相当于估值50%的贷款额度,大幅降低了首付。

立即引入熟悉的律师,和银行一起火速审批和发放贷款,在估值报告有效期内完成全部流程。

此时首付负担已经大幅减轻了,老公自己借了一笔短期贷款,也把自己的老本都掏出来协助我凑齐了首付。


冷静、超强的资源协调和配置能力、果断的执行力,是解决危机最关键的能力。这些能力我都远不及我老公,如果没有他,我真不知道怎么解决房子的问题。

现在我保住了我的小窝,香港房价也开始企稳,我也开始了新的事业和生活阶段。爸爸公司跑掉的会计也找到了,一切都有了转机。

我依然没有后悔买下这个房子,也希望我的教训能够给需要的朋友一些帮助,在买房子的时候更加谨慎和量力而行。最终把本票交给律师之后,话不多的老公也罕见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我们都感慨不已。风雨同舟、相互扶持,写下此文是结束房贷难题的纪念,也再次感谢老公的付出和支持。


瑞丽诗顾问焦老师


不好说别人,就拿自己来说事吧。

我也是你说的“一线城市买了房,欠几百万并且每个月要还房贷的人”其中一位。

先说我的内心感受:我内心挺平静的。

首先,我不是炒房客,我在北京也就是一套房,供一套房,背了几百万的房贷,然后我没有北京户口,目前在放到天津去了,对就是冲着孩子高考去的,也刚刚贷款买了一套学区房。

老家一套农村房,土地就是被流转了,一年收个一两千块钱的租金,南方地少,总共没多少地。

先说压力吧,一个月开支着实不低,两套房贷,一辆车,一个3岁的孩子,还有两个老人在家带孩子给开工资,定期给伙食费那种。

大头还是房贷,每个月差不多2万的月供,这点钱,在房地产圈内根本就不算啥,我知道的,月供10万的大把,都是玩的现金流。几十张信用卡,二次抵押,各种拆解,最不济就卖套房缓解一下。

房贷的确是压力,但在一线城市,这种压力是相对的,就拿炒房的来说吧,很多人都是早已扎根了,不是每一套房都有房贷,这是历史红利吧,没赶上的算你吃亏,没办法。真要到扛不住的时候,卖一套就是了。

一线城市就有这个好处,房地产启动早,二手房市场完善。二手房流动性好,北京和深圳最为明显,广州和上海稍微晚一点。大家都有合理的预期,稍微让点价格就能迅速卖出去,不着急的,按正常价格也差不多一两个月就能成交。

那么作为不炒房的普通人,比如我这样的,工资外快,一块算上,房贷压力也不大,我个人已经把房贷压缩到月收入2成左右了。有了房贷,总会想拼命挣钱拼命成长,这是我的最大感受。

现在房价的确很贵,祝福大家吧,有套房子幸福感的确很好。


楼市微观察


上海一套小房子50平米,11年买的时候100万,现在大概260万到300万。刚买的时候,老婆读博,也没什么压力,因为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还在租房子。后来上海房子番了一倍,觉得换房子压力太大。就在2017年年初到了广州,2019年年初买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子,400万。每个月还贷13000,用公积金和上海的房租抵掉以后,每个月还不了多少钱。都说18年行情不好,18年跑了十几个楼盘,确实有些楼盘卖的不好,主要是价格太高。我买的这个比旁边的二手房便宜10%,一开盘基本都是秒杀,剩下的都是北向低楼层,或者最高楼层的。所以说能买新房子的人还是很多的。稍微降一点,600套房子一天就卖完了。市区的新楼盘总共才有几套,社会上有钱的人太多了,我才32岁,都能供的起400万的房子,那些老总和老板,买这种房子根本没什么压力的。

其实,我认为现在房价是过高的。后面两年,房价大概率会有回落。我选择在这个时候买房就两个原因,1看房看累了,不想每天去想这个事情了。2 房贷能供的起,而且不会影响生活质量。还是希望房价再跌个10%左右,以后换大房子可以压力小点。


芝麻鸟


真实的故事。去年,十几年前在深圳老同事来找我,刚好一起简单吃个饭。13年过去了,大家都老了不少。他还自己一个人在深圳,我现在在广州,我俩在朋友圈里偶有互动,他知道我大概的生活状态。多年前我们刚毕业进入公司,二十几个人住公司公寓,大家感觉像刚进入另外一所新的学校一样,又同龄,关系自然很好,经常一起串门聚会互动。再一见面依旧很亲,就聊开了。他自己说了起来,哎呀你们现在就好了,我就自己一个人也没谈恋爱也没有买房子,现在看到你们真的挺好的,老婆孩子全齐了,有自己的房子,有点羡慕。然后就探讨起房子的问题,他说就是一开始觉得不想当房子的奴隶,每个月想起还房贷就头疼,这一辈子被房子绑死了,后来在深圳想买的时候就已经自己承担不起了。再后来离开了一段时间,但不习惯外面二三线城市的节奏又回来了。我说你为什么当时想买也有能力为什么不买呢?每个月交房贷,换个角度上讲,不就是银行强制你每个月存款么,不然不也都自己无节制地花掉了吗?你就当是一个存款!又不是说买了就被一个房子一个城市捆住了不能动了,如果有急用或者不喜欢了或者以小换大的,卖了便是了。买卖后之前的所有“存款”一下全提现了,就目前还给了远远高于银行的利息。现在有很多的过桥公司,找到卖家后可以很快变现的。如果换城市,卖了再去新城市买也行啊。他回复道,唉早遇到你就好了,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其实我没好意思对他说,说白了你买了房才赶得上国家印钱的速度,没买只是在印钱的过程中你的资产被稀释了。看看这些年的物价飞涨就知道了。当然这只是对过去的15年,现在的楼市要好好考虑。

打个比方说你的房子500万,2年后涨到了600万,首付付了150万,又陆陆续续偿还了20万的房贷。有人看到了,你还欠着银行330万呢。有人看到了,你已交了170万,这个房子又涨了100万,所以加上后最起码有200万是你自己的了。就像悲观与乐观的人看半杯水,有人看到“只有半杯水”,有人看到“还有半杯水”。有些人觉得他背着几百万的债务,有些人觉得他有几百万的资产。


楠林蔚然


我在上海两套房,一套内环,一套中环,加起来市值1600多万。

内环的贷款110万,中环的贷款500万。

每个月还款大概要三万多。

内心真实感受?

还好。

公积金每个月夫妻俩4000多,加上房租收入9000,实际上每个月要还的差不多就18000左右,老婆一个人的月收入还贷款就绰绰有余了,所以压力不大。

正常的养家糊口,每年旅游几趟,平时一年还能存个三五十万的。

如果你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小伙儿,咬咬牙在一线城市买个三五百万的房子,有点儿压力没关系的,因为你的经验、能力都会继续成长,你的收入也会增长。再说了结婚了还能夫妻共通还款,风险和压力都小很多。

但如果你月收入勉勉强强还完贷款就所剩无几的话,我觉得你压力就有点儿大了!

会很焦虑,因为房子成为了你的负担!

年轻人不要超前消费,老哥我第一次置业的时候买的房子也很破也很小!


谈者无语


我现在在上海,当然没有买房子。原因很简单,没有钱,距离首付的距离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仍然在读书没有持续性收入也是一个原因。

但是,身边买房的朋友也有一些,也有一定了解。这里面的也有不少故事,但是总体来说欠几百万按揭贷款和欠几百万的概念还是不同的。一方面,按揭可以公积金还款,如果是夫妻二人都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公积金额度也不小,其实月供压力没有想象那么大。另一方面,买住宅和买公寓,买内环和买外环的差别很大。有一个同学买了一个酒店公寓,月供其实也不多。如果是住宅小区,也有大小之分,可以说情况不太一样。

当然,也认识一个老师刚买了房子。就在虹口区附近买的一个107平方米的精装修,这个确实比较有压力。贷款已经接近600万,加上利息,月供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不过,对于40岁左右的老师来说,购买一套改善型住房,也是必要的。因此,如果夫妻二人都有公积金,加上收入比较稳定,月供没有想象那么压力大。无论是酒店公寓还是住宅小区,都是属于普通人的刚性需求。也听周边朋友说,对于学区房特别看重的家庭来说,有的属于二套,压力确实比较大,这些都属于个人追求层面,不具备太大普遍性,也就不过多分析了。

总之,每个人能力不同,追求不同,也不要羡慕他人,过自己的生活吧。


秦右史


坐标天津

15年9月份大学毕业的时候在市区买了一套,那个时候便宜不到2万,比较小,不到70平,商贷基准利率8折,月供3200,当时刚步入社会家里出的首付,实习工资1200,家里帮着还月供。

16年11月份,女朋友大学毕业来天津投奔我,女朋友家里也给出首付在环城四区买了一套房,80平,月供3600。

同年我们领证,当时工作已经满一年了,每月公积金5000多(有补充),和对象家凑了一下钱,在郊区一起买了一套期房,郊区便宜8000一平,232平,月供3750(公积金用不了)

目前有三套房子,月供3200+3600+3750~1万出头。

现在没有孩子,和对象住着郊区那套(距离我们上班近),市区那套出租了房租3500,郊区那套去年年底刚交房,今年打算装修下租出去。

现在本人工资5000+公积金5000左右

对象工资税后12000左右,公积金3000每月

没有副业,平时满足基本温饱,周末出去聚个餐 看个电影,每年一次国内旅游 觉得生活还可以。


xq520708


刚刚就在深圳买了房,贷款200多万,公积金贷款90万,剩余商贷,每个月要还款差不多1.3万。你问什么感受,说实话,我完全没有任何不同,来深圳8-9年了。一直租房住,搬过几次家,从单身到结婚到生娃,2014年的时候本来在深圳差点买房了,定金都下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当然最重要的是当时没有长远目标跟眼光。错过了好机会,但是也想通了,几年以后又以双倍的价格买了房,也是无奈,每月还房贷就感觉给房租一样,就当是房租了。日子还是这么过,可能我比较佛系,也不是特别怕没工作,真到了还不起房贷的那天就卖掉房子,生活还是一样继续的。所以也不用怕,过好当下,为了小孩上学,所以买房也是没办法的事。我的感受大概就是这样吧,感觉也有好的一面,至少我现在有动力去想着赚钱了,生活充实了。


lucky365


我的经历:14年咬牙在深圳买了房,现在庆幸当时自己英明决策,也后悔当时没有更大胆再多买一套。现在每月还按揭一万多,公积金和单位的住房补贴完全可以满足,自己不需要出钱。自从买了房后,没有了要存钱买房的压力,身心舒畅,接着又买了车,其他生活开支也是可以大胆花钱享受,这样三年下来,发现反而日子舒服还又存下一百来万存款了。假如当年没买房,我想后来的车我是不敢买的,而且生活开支还要精打细算地存钱,存到现在也不过是刚好填补房价上涨增加的部分首付而已。买了房进可攻退可守,卖掉房子手握几百万现金,去哪个三线城市活不了?而且以后小孩长大了,不必像别人一样努力再到一线城市艰苦扎根落脚


密斯特史密斯


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

我是个在二线城市生活,曾去过一线城市“北京”工作过四年的人。

在北京的时候,我在北京读研和工作的同学们,还都没有买房子呢。而我那时候,和我老公已经在二线城市有房子了,所以当时还总觉得自己挺不错的,出去玩,我总是主动请客。

可是,后来人家研究生毕业了,一个个都工作了,我也回到了我的二线城市享受我的轻松生活了。

再后来,慢慢的,人家都在努力工作和家人资助下付了首付买上了房子。

虽然情况不同,买在几环的都有,但房贷都不少,一两百万的贷款,光利息就得还几十万,我觉得压力确实不小!

可是,后来聊天才知道,人家夫妻两个人的住房公积金加起来,就差不多够了房贷的钱!即使不够也不需要补很多,只要补一部分就可以了。

所以,人家发到手的工资基本都受多大影响,每月的生活质量也不低,而且总是国内游,国际游的,很潇洒。

当然了,这是他们的潇洒,我回来了也享受了我的自由和轻松。

各人有各人的幸福方式。

别操那么多心了,过好自己的生活最实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