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一切境界中做到如如不动?

啊小贱啊


这就是平时修的内容。为什么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呢?就是有为法有个后遗症:见到他“认为”对的事要去做。如果你在禅修的境界中,出现了一些场景,这时应是“止观”,也就是呆着别动,静静地观看。可如果出现了你在生活中认为对的事情了,你就会忍不住去管,那么你就会出危险。

应对“好管闲事”,修行者就要修“出离心”,让自己肉身在世俗中生活,本心与世俗隔离。遇到事对心讲一句:“此人间之事,与我无关。”转身就走。待出离心养成,就可达到“泰山崩于前而心不动”的境界,这时侯,还有什么能影响你?


古往今来之传统


不忘自己的初心和本心当然是好事,可是在一切境界中,做到不动声色保持自我,那可不是一般人的修为了。

觉得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如如不动

第1点:“就是实现感很强的人,他的现实感立足于美好和和追逐传统文化永恒的美,”

第2点:“不被这个世界充满诱惑所迷惑,它们有内心的真性情,有自己的主见,不为世人所说而动摇,”

第3点:“他非常懂得人生的大道理大智慧,他不需要施舍别人对自己的一切,懂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新去争取去奋斗,”

第4点:“他大有我,懂得取舍,只是去做善良的事情,于有缘的人去接善缘,远离一切犯罪和丑恶的事情。





陪儿子成长的日子


如如不动是圣人境界,无修无证的普通人就不要奢望了。《庄子•应帝王》中“圣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不伤”,即是“如如不动”。佛教《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是如如不动。这是人生的至高境界,不是想做到就能做到的,需要明白心性之本体,否则就是在识心造作中,是不可能达如如不动之境界的。用王阳明心学的说法是“需养得此心不动”,也就是说要在明悟心性后长期修养而来的。


心灵别苑


貌似“如如不动”,那是相对于动荡不已的两元存在,来说的。

“涅槃动”,是两元者无法觉受的。

实相动,涅槃动,即是两元者认为的“如如不动”,其实是没有任何障碍的如意动。

所以叫“如如”不动,而非“不动”。

“如如”,即如本来面目,实相觉知遍一切处,如意到达之意。

如如不动:本我超越时空之便捷如不动一般。


彩虹生命觉醒


如如不动就是如如不动。什么都不作是如如不动,做什么都是做如如不动是如如不动。





苍海一钓


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凶残小道士


很少能达到这样.。没见过


用户7106809524012


“如如不动”佛教语。我的理解就是精神、物质皆一往如初,永衡不变。这可能吗?


小喜子1975


随缘不变 不变随缘


跑快938


枯死禅当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