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做好“四勤”是建設教育文化強國的前提

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內外環境、供求關係、資源條件、評價標準等發生了重要而深刻的變化,原來的改革和發展還能摸著石頭過河,現在石頭摸不著了,需要更大的勇氣、智慧探索教育改革之路。


“耳勤”,多聽意見作為一名管理經營者不僅要多聽而且要會聽。

一是要聽下面具體管理人員的意見、做法是否符合師生的利益、群眾的利益,符合有關法律法規政策的允許,不能居高臨下,以一種領導者或檢查者的身份出現,不能以一種專找保教人員差錯的心態進行,也不能以一種先入為主的定勢思維去聽,而是要以一種學習的心態和幫助保教人員的心態去聽。


“腦勤”,多思考學前教育管理經營者要注意在工作中培養自己的悟性,對各種問題進行思考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不同形式去切入。要善於在操作前、過程中和結束後進行“前思”、“中思”和“後思”,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能把自己的腦袋長在別人的肩膀上,更不能隨隨便便,無正主見,不帶腦袋地去工作。反之就由主動成為被動,其結果可知。


“口勤”,常開口對本單位的所見所為,應及時指導、協調、統籌安排。

在行政上,及時處理所發生的不和諧不協調事件,做到口開事完。

在業務上,要講藝術,如評課,這是一種藝術,應重在點睛,要以一種尊重教師的心態,不同地方應和教師交換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不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動不動對一節課下個“好”“中”“差”的結論,或分成幾條優點幾條缺點。在評課中,不能搞自己說了算,要通過和教師交流,讓教師從中得到啟示,有利於保教工作的開展。


“手勤”,多動筆一個優秀的學前教育經營者的成功經驗表明,要善於“以寫促學”、“以寫促思”、“以寫促管”,再好的腦子不如破筆頭,通過寫、記促使大腦的運轉,從而生成一些好的方式方法。


第一,堅持一個核心,即價值育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為誰培養人的問題。教育是立國的根本,培養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標準就是具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價值育人在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具有統領作用。


第二,堅持兩翼驅動,即教師育人與家庭育人密切配合、充分發揮教育合力。兩翼驅動,解決的是教育主體問題。學校和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是教育的主要場所,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離不開學校、家庭的密切配合。教師和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校承擔教育的主要責任,關鍵是充分發揮教師育人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庭的日常行為、生活方式、社會觀念、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對孩子影響深遠。


第三,用好三個抓手,即文化、榜樣、健康並舉推進育人事業發展。三個抓手,解決的是教育途徑問題。文化育人是維繫民族血脈、構築精神家園的根本抓手。榜樣育人於無形,在政府、學校、家庭發揮榜樣作用,教育身邊人、培養青少年,是提升教育效果的重要抓手。健康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是教育的基本著力點,任何教育都不能以損害健康為代價,應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作為首要目標。


平時應注意自己的學術積澱和生活積累,拿起筆頭寫自己的成功之處和失敗不足。這樣天長日久,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管理經營理念、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和整體素質。

主動做好“四勤”是建設教育文化強國的前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