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国际教育就是和外国人一起上课?

在国际化的概念抛出后,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考虑:真正的国际化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

国际教育就是和外国人一起上课?

国际教育就是让老外当老师?

国际教育就是要学会说英文?

国际教育就是为了出国留学?

到底什么才是国际化教育?我来讲两个故事,也许大家就明白了。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国际教育就是和外国人一起上课?


朋友侄子在高二考了一道历史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公元哪一年死的?最远战争打到哪里?”

侄子答不出来,朋友帮他找了资料,是打到现在的匈牙利附近。

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发现美国世界史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

他们的题目是这样的: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来分析。

有个美国学生是这样回答的:

这位蒙古领导人如果当初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去,如果没有黑死病,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神父和修女没有死亡,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存在,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果没有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就不会强大,西班牙无敌舰队就不可能建立起来,如果西班牙,意大利不够强大,盎格鲁一撒克逊会提前200年强大,日耳曼会控制中欧,奥匈帝国就不可能存在。

这么一对比,是不是觉得两个回答天壤之别?当我们的孩子还在背诵标准答案,别人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甩你几条街。

国际教育没有唯一答案,“不知道”也能成为正确答案。

有一个中国孩子在国外上学,有次课堂讨论到一些“文化中约定的习俗”这个话题,大胡子外国老师突然问“where is my Chinese students?”(咱们班的中国学生在哪里?)

小孩举手到,教授问他:“why you use chopsticks?”(你们为什么用筷子吃饭?)

小孩愣了一会儿,回答到:“I do not know...”

小孩心想惨了,老师一定会让我出去罚站。

没想到,老师却拍掌跳起来说“YES!You don’t know!Sometimes we just cannot give the reason to do something, and maybe that’s the part of culture itself. Give me five!”(是的,你不知道!有时候我们确实无法对一些事情给出解释,而这也许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来,击个掌吧!)

孩子开心地笑了,原来“不知道”也能成为是正确答案!

试想,如果这个案例发生在我们课堂,当听到孩子这样的回答,老师会是什么样的反应呢?是哄堂大笑还是让孩子再好好想一个答案出来?


看完这两个故事,你再回想下你或是你的孩子,我们的生活学习轨迹是不是这样的?

刚6岁进学校的你,新书包上面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几个大字,但你并不知道什么叫做学习。只知道老师说了,“上课”应该要双手规矩的放在课桌上,不能随意和同桌讲话,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虽然你也不明白,但是知道这就是老师和家长们眼里的“好学生”。

后来,上初中了,爸妈突然给你报了很多补习班,告诉你,只有考上重点高中,才是一只脚迈进了重点大学,于是你没有周末的学,终于考上了爸妈心仪的高中。

你以为可以放松了,没想到,高中除了上课就是卷子,除了卷子就是排名,连晚上都要在学校上自习,你总是在吃饭时忍不住多看两眼电视剧,却在爸妈的反复唠叨下,不情愿的去写作业。

后来的后来,你坐在了靠窗的位置,你总是情不自禁的望向窗外,“回想”刚才的游戏自己为什么会输;“预谋”待会儿要怎么赢。就这样,一节课又过去了,除了记得下课铃响的时候,老师说:“这个课文记得回家复习”。其他什么也没记住。

反反复复,一直从小学到大学。我们就像蜗牛一样按着老师和父母的轨迹在成长在学习。背诵着课文,抄写着唯一的答案。

什么是国际化教育?国际教育就是和外国人一起上课?


什么是国际教育,没有人能给国际教育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国际教育绝不是让孩子们等待着老师和家长机械式“喂养”知识,而是让孩子有国际化思维,学会用更加包容开放的思维去看待万物。

那如何让孩子获得这种国际思维呢?难道必须要送他去国外学校并给他配一个故事二中的大胡子外国老师吗?

并不是的,国际化思维并不是一定要有外国人的介入,你也可以这样培养孩子的主动探索学习能力。

1、带孩子有目的的文化旅行

带孩子旅行并不是让他炫耀又去了几个国家,吃到了什么美食。这样的旅行对于孩子没有任何意义。

带领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文化旅行”,即出行前搜集一些关于目的地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图片、传说故事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旅行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接触当地人,与当地人聊天,可以问一下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什么有趣的历史人物和传说等等。

2、淡化标准答案

孩子的生活、社会经验少,所以孩子做事、思考问题的方式常常会让我们耳目一新,而成年人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身上,这对发散思维的训练是不利的。

作为家长,可以有意识的改变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对话方式。多问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这个反面角色一定是坏人吗?他为什么要做这些坏事呢?“

3、鼓励孩子的好奇心

很多家长,孩子多问几个问题,就变得不耐烦,当孩子问了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时,总会去打断他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边给孩子讲边启发孩子自己去联想,遇到不懂的更要和孩子一起想办法去探究真相。

4、带孩子多听国外公开课

网络上很多平台可以免费观看世界国际名校的公开课,听听国外的老师是怎么授课的,看看国外的学生是怎么在课堂上发言的?这样也可以有助于孩子主动学习,自主研究的欲望。

最后,择校妞想说其实“国际教育”的关键词并不是“国际”二字,而是要回归于“教育”的本质,如何将“现代教育”适应于当前的国际环境,从而利于孩子适应“未来世界”的发展,才是对“国际教育”的正确理解。

我们只有给孩子拥抱世界的能力,让孩子具备国际化的思维,才能让他乘风而起,在没有父母的保护下,仍然有选择自己理想生活的权利。

国内教育资源的竞争是有目共睹的,以前只有找工作才会面试,现在上幼儿园、小学都要面试,在每年入学前,总会有学生不在重点学校的划定范围内,被拒之门外。一部分有条件的家长会选择移民,让孩子从小就接受国外的先进教育。除了出国上学,国际学校也成了家长们重点考虑的范围之一。

作为家长,都想要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提供最好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要让孩子去国际学校读书,以后出国留学了更有优势,但是往往因为不符合外籍人士这一条被拒。其实这完全可以通过办理海外护照解决 。既然可以通过办理海外护照来让孩子读国际学校,那办理哪个国家的呢?虽然只要是海外护照就可以让孩子读国际学校,但是每一本护照的“含金量”是不一样的,其实想要进入国内外各类优质的国际学校,香港身份也能获得申请资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