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不会汉话,是如何与汉臣交流的?

克莱萨


谁说孝庄和汉臣有直接交流的?

孝庄根本就没有掌握过执政权力,自然也就不需要跟汉臣交流。当然,就算是孝庄要和汉臣交流,朝廷也是设有启心郎这样负责翻译的官员,会把汉臣的话翻译给她听。

孝庄不仅不懂汉语,甚至厌恶汉语。

康熙五年(1666)九月,朝鲜国王显宗询问燕行使许积:“顺治好汉语,慕华制云,今则如何?”许积回答道:

闻其太后甚厌汉语,或有儿辈习汉俗者,则以为汉俗盛则胡运衰,辄加禁抑云矣。

这里的太后就是指孝庄。说得明明白白的,孝庄厌恶汉语,也很反感儿孙辈的亲贵学习汉俗。所以,在顺治帝去世时,孝庄和四辅臣给顺治定遗诏时,用顺治的口吻责骂他“渐习汉俗”。

孝庄对朝政毫无影响,很少与官员交流。

孝庄根本不懂汉语,不可能频繁召见汉臣。甚至于孝庄的政治才能过低,面对满臣也是唯唯诺诺,说不出什么正经话来。

还是根据朝鲜王朝实录的记载,康熙年间:

皇帝年仅八岁,有四辅政,担当国事,裁决庶务,入白太后,则别无可否,惟唯诺而已。

所以,不用担心孝庄面对汉臣要怎么对话了,事实上她什么也说不出来。

总而言之,孝庄既没有汉语的能力,也没有与汉臣交流的欲望。


HuiNanHistory


根据史料记载,孝庄“甚厌汉语”,因此有人得出孝庄不会汉语的结论,个人认为有失偏颇。

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学习英文,其实内心深处也是讨厌的,但环境所迫,必须学习。

而以孝庄蒙古贵族的身份,后来又成为大清后宫之主,历经三朝,她不会不明白汉语的重要性。

也许孝庄和其他满人尝试过推动满文,废除汉语,但在实际过程中自然能发现,后者的语言文明更加高级,普及率也因为人口原因远超满语,强行贬低汉语,绝对不切实际。

从她专门找人教授康熙汉文可以看出,孝庄此人很有眼光,她并没有和自己的祖先大元一样,强行将汉人定为最低等的民族,而是意识到无论是汉臣还是汉人,如今都已经是大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想大清长治久安,不可能抛弃汉人,更不可能废除汉语。

作为一个有野心,甚至是有才略的女人,她绝对不会因为个人喜好,就去抗拒汉语。

因此个人认为,孝庄绝对是懂汉语的,否则劝降洪承畴,难不成真的是鸡同鸭讲?

如果她真的抗拒汉语,又何必让未来皇帝一定要学习汉语?


0新说0


孝庄所处的清朝初期,这时归附的汉臣一般都在实践中学会了一些满语,而蒙古科尔沁部出生的孝庄太后蒙古语和满语切换自如,但她却不怎么会说汉语,只是后来受汉文化影响,也学会了一些简单汉语,与汉臣还是可以进行一些简单交流的。虽然她劝洪承畴降清时主要还是靠翻译的,但是她与其它汉臣交流时汉臣一般会满语所以交流障碍就没有了。


道可道1912


孝庄不会汉话?她说英语。


唐仕昭


孝庄曾经去劝降过汉将,怎会不会汉话?


淡月初翘


孝庄是蒙古人,不过会说普通话


野外逸夫


孝庄不会汉语啊,她去劝降洪承畴真的是用肢体语言!床上功夫绝对一流,哈哈!


皮皮飞起


史料记载,孝庄是“甚厌汉语”的。但是到顺治执政,就已经接受汉族人的文化了,再到康熙更是对汉族文化接受程度越来越大。孝庄还专门找人来教授康熙汉文,毕竟在职的汉族大臣越来越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