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強盛的高棉帝國是怎樣衰落成蕞爾小邦的

一、高棉帝國的前世今生

高棉帝國是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一個古國。中國古籍亦稱之為吉蔑、閣蔑。高棉帝國是東南亞持續時間最長的帝國,它是現在柬埔寨的前身。 高棉帝國十三世紀最為強盛,擁有數百頭戰象,征服了周邊大多數地區。全盛時期,統治區域基本上涵蓋了大半個中南半島。

約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真臘帝國,在700年前後闍耶跋摩一世統治時期最為強盛。

但到了公元705—707年,真臘分裂為北方的陸真臘(國都:文單城,在今老撾境內)和南方的水真臘(國都:婆羅提拔,在今柬埔寨境內)。

高棉人原來信俸印度教,在這分裂動盪時期,人心需要藉慰,人們逐步放棄了印度教,接受了大乘佛教,但是宗教的變化也引發了社會的大動盪。

而這時,卻是東面印度教古國—占城國勢最鼎盛的時期。當時中國正處於盛唐時期,占城接受了中國先進的技術和戰法,又因處在唐朝西洋貿易的節點上,在轉口貿易上得到很大了利益,國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北線,公元802—803年間,占城發兵攻打唐朝嶺南道,佔領驩、愛二州。在809年又再度進犯,但被安南都護使張舟擊敗。在南方,797年,占城趁此真臘分裂、動盪的良機,國王闍耶因陀羅跋摩四世西征水真臘,並佔領其首都。

被佔婆滅國的五年之後,802年,闍耶跋摩七世驅逐了占城人,重新建立了高棉人國家—高棉帝國,以吳哥城為帝國首都。1010-1150年蘇利耶跋摩一世和蘇利耶跋摩二世的統治時期,帝國開始強大起來,十三世紀,高棉帝國步入極盛。


曾經強盛的高棉帝國是怎樣衰落成蕞爾小邦的

疆域與王道

二、高棉帝國強大的原因

任何國家的強大,都離不開天時、地利、人和,而當時的高棉帝國,恰恰三者都能夠湊齊了!

1200年左右,正是南宋中葉,南宋喪失了北方廣大的國土,只剩下半壁江山,面臨著金朝在北線的巨大軍事壓力。因為南宋政府控制的耕地面積遠遜於北宋,無法從農業中籌措出巨量的軍費,被迫大力發展海外貿易,所以當時宋朝和印度的東西方貿易是空前的發展的。而中興的高棉正好控制著包括克拉地峽在內的從越南中部一直到馬來半島的兩岸,它具有著非常良好發展轉口貿易的地理位置。

而交趾地區在唐末獨立於中國後,在宋代逐步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0—13世紀,交趾統治階級逐步南下壓迫占城,即減輕了高棉東部的壓力,還幫高棉減少了一個在國際轉口貿易中的競爭者。雙方對長山地區的佔婆壓制有著共同利益,佔婆甚至一度成為高棉省份。


曾經強盛的高棉帝國是怎樣衰落成蕞爾小邦的

極盛時的占城國

高棉地區的地緣優勢明顯,西邊的他念他翁山脈和東邊的長山山脈既能隔絕中印兩大權力中心,又能通過南邊的海路吸收中印先進的文化技術。

高棉帝國處在潮溼的熱帶季風地區。在雨季,大雨傾盆,水順著山坡傾瀉而下,河水氾濫,淹沒農田和村莊。在旱季,驕陽似火,田地開裂,莊稼枯萎。因此,糧食產量完全依賴於對水資源的控制,一方面,有必要將洪水分流防止對住戶和富饒的農田造成災難性的破壞;另一方面,也必須在旱季前儲存足夠的水,因為沒有它們,帝國就無法度過每年的旱季。為了對付雨季和旱季,高棉人設計出巧妙的水利系統,將過量的水引入巨大的人工水庫中。

高棉的水利系統是由溢洪道、壕溝、運河、水庫、池塘和預警系統組成的複雜網絡,規模宏大,其中西巴里水庫就長8千米、寬2.4千米。20 萬高棉人為此堆起大約1200萬立方的土,築起90米寬、3層樓高的堤壩。水利技術是高棉帝國本身發展和成功的基礎,可靠的供水為糧食的豐收提供了保障,有了糧食,高棉帝國也就迅速擴張起來。

在闍耶跋摩七世的帶領下,高棉人復國並再度走向強大,他當時擁有著非常強大的民意基礎,軍事力量都聽他的,所以他能夠成功的進行宗教改革,完成從婆羅門教向大乘佛教的轉變。

三、高棉帝國的衰落

中國南宋滅亡,元代建立,亞洲大陸腹地統一到蒙古政權的統治下,陸上絲綢之路再一次開通,相比波濤洶湧、風雲詭譎的大海,陸上的道路更安全,更有利於補給,再加上明朝建立後,推行禁海政策,東、西方的貿易再次改走陸上通道,高棉帝國的轉口港地位不再。

古高棉因地緣優勢而立國,周邊山地既能隔絕中印兩大權力中心,又能通過海路吸收中印的文化、技術。但當文明沿陸路傳播到其邊緣山地時,高棉對周邊的優勢就不復存在。

高棉在強盛時期,對周邊險要山地滿足於羈縻統治,坐視各緩衝國滅亡。但當險要地區的屬國被興起的緬甸、暹羅、安南吞併後,高棉帝國的核心大平原也就無險可守了。

宋末元明,中南半島的地緣政治出現了變局。首先,交州地區開始獨立,交趾在唐末獨立於中國,到明初又進入屬明時期,明代中葉徹底獨立後,佔婆被越南後黎朝征服。不久,越南進入了鄭阮紛爭時期,鄭主控制著交州紅河三角洲的本部地域,阮主割據佔婆故地,雙方以橫山為界對峙。由於阮主對北方長期處於守勢,必須向南方進軍以期打開局面,至清初已完全控制了西原地區,開始向湄公河三角洲的下柬埔寨進軍。

其次,大理國取代了南詔,確立了在雲南的統治。相對於南詔,大理顯著強化了對橫斷山區的控制。橫斷山區諸多部落弱者歸附,強者南下。

其中,一支羌人集團(緬人)受到大理的壓力,自伊洛瓦底江上游而來。緬人首先接觸到的是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孟人城邦,他們採用了孟人的字母創建了緬文,並在伊洛瓦底江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國家。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孟人城邦逐漸成為緬人政權的臣屬,高棉帝國失去了對他念他翁山脈以西的影響力。

宋末元初,大理滅亡,雲南地區正式成為中國省份。橫斷山區南部強力部落集團(傣人)開始直面中原的壓力,開始南下進入湄南河三角洲、湄公河中游地區。他們也借鑑了孟人的字母創建了自己的文字,逐步將湄南河流域的孟人城邦蠶食殆盡。

在元代中期,高棉人在於緬人、暹人、交趾人的交鋒中,已經落於下風、顯現非常不利的局面。


曾經強盛的高棉帝國是怎樣衰落成蕞爾小邦的

在1362—1392年間,旱災和大雨交替出現,輪番襲擊高棉帝國,而1415—1440年間又是如此。小冰期徹底摧毀了水利系統。水的問題造成糧食短缺和疾病,國內不斷曾發生動盪和叛亂。

高棉人決定修建一座水壩來改變暹粒河的河道,以便將河水引到一個新修的水庫裡。但是由於計算失誤,壩修得太低了。每當雨季來臨,水壩變成了一個大洩洪溝。水流衝過壩頂衝入廢棄的運河,對水利系統的其他部分造成災難性破壞。為了修復複雜和難以控制的的水利系統,幾代高棉人付出了努力。但是,整個帝國生存所依賴的水利系統仍然不斷惡化,直到堤壩最後完全倒塌,引起一連串的災難性反應。

到闍耶跋摩八世統治時期,高棉又要進行宗教改革了,開始推崇來自斯里蘭卡的上座部佛教,今天柬埔寨上座部佛教的地位,就是當年確立的。但在當年,又一次引發了國家混亂,其控制的諸邦國紛紛獨立建國。

1350年,湄南河三角洲的暹羅國獨立,國都阿瑜陀耶城(大城,華人稱為大城王朝)獨立。大城王朝隨即統一了湄南河流域。

1353年,泰國大城王朝攻滅吳哥,雖然很快復國,但是北部南掌王國也就分裂出去了。

1431年,暹羅軍隊攻陷高棉首都吳哥。高棉遷都至金邊,至此對湄南河流域、湄公河中游完全失去控制。

清朝中葉,阮主政權統一越南後,進而直接吞併了高棉湄公河三角洲(下柬埔寨)。高棉正式淪為越南及暹羅的藩屬,成為東西兩大強鄰的緩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