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执掌朝政时,索尼、鳌拜等大臣在干什么?

象棋疯子


清朝的建立可以说是占据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当时的明朝朝廷正是国体不稳之时,而且积贫积弱的国家导致了最底层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其中农民起义军更是成功的攻克了当时明朝京城。而本来只能偏居一隅的后金正是借着这个机会,迅速进入到关内,并且赶走了李自成,成功的占领了统治了中原几百年的大明江山。清朝既然有这样的实力,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便是清朝的人才了。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介绍清朝初期的四大辅佐大臣之首——索尼


索尼

提起索尼这个人就不能不提他的家族背景,他的家族可以说是满族流传时间最长,也是血统最为纯正的宗族之一,这就是赫舍里氏。而且更为重要的事,在努尔哈赤最早起事的时候,索尼的父亲就带着他的宗族投奔到其麾下,当时能够得到这样宗族的支持,对努尔哈赤而言是非常大的帮助,而且索尼自幼就学习了很多知识并且熟悉汉字,因此他以及他的父亲就成为了努尔哈赤手下的官员,并且不断的被重用。在早期效忠皇太极的时候,索尼就非常机智的处理的对于部落归顺的问题,他甚至还帮助自己的首领成功的接纳了一个本来举棋不定的部族,在应变能力与处理政务方面,索尼展现出了非凡的天分。

索尼

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索尼当然也不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所以他在公元1629年的时候,率领士兵进攻过当时明朝的精锐部队,而且还斩杀了很多明军的士兵,并且将大皇子给救出了重围,他这样的做法当然得到了大皇子的喜欢,所以大皇子就处处拉拢索尼,可是他始终效忠皇太极,并没有对大皇子过于亲热。当时索尼在占领了城池之后还担任了城池的主要负责官员。而不断得到重用的索尼,官职也不断的提升,而然这个时候他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其实正在悄悄地发生转变。

索尼

索尼遇到的人生第一次危机,就在皇太极去世之后,当时几位手握重兵的大臣对于皇位都有所窥探的。这时候的索尼正担任要职,所以在他的斡旋之下,最终由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而皇太极的幼子成为了国家的正式继承人。但是对于索尼来说,他的危机可远远没有化解,在多尔衮执掌大权的时候,因为索尼多次忤逆他的意见,所以多尔衮对于这个不受控制的大臣非常的忌惮,但是碍于索尼的背景与身份所以多尔衮并不敢彻底的撕破脸皮,因此索尼屡次被贬职,甚至最终被贬为平民,但他还是同样对朝廷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可以说此时的索尼所代表的并不是他自己的命运,这时候他身上是寄托着整个族群的命运,也正因如此重要,才让当权者对他并不敢擅动。

多尔衮

这样的不被重用的局势一直持续到顺治亲政为止,顺治掌握了皇权之后,自然要稳固自己的权利统治,所以他需要任用一批与多尔衮并不是一个派系的大臣作为自己的中坚力量,而索尼正巧就是一直效忠自己的大臣,而且他还有着高贵的出身,卓越的功勋,并且还与多尔衮的手下不合,所以在小皇帝亲政之后,索尼不仅被官复原职,权利还有所提升,他不仅开始为皇帝管理内务府,甚至对于朝廷政务的决策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这时候的索尼,赫然成为了顺治手下第一红人,而反观后来成为康熙皇帝最大威胁的鳌拜,这时候的权利其实远远比不上索尼,甚至可以说索尼在此时根本就不认为鳌拜对于自己有着威胁。

鳌拜

鳌拜的出身跟索尼是完全无法相比的,鳌拜虽然出身将门,但是就连出生年月都不详尽,这也就证明了他的出生并不高贵,甚至无法从更深层次进行考证。鳌拜的崛起,完全是通过军功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时候他追随皇太极开始担任军队的官职,而这个时候索尼就已经是朝廷的大员,因此如果论资历,鳌拜比索尼可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论出身索尼身后有着庞大家族,而鳌拜只是将门之后,掌握的只有区区的兵权。但是他最大的功劳,就是跟索尼在拥立顺治的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并且也受到了来自多尔衮的迫害。但是顺治亲征之后,一切都发生了转变,当时拥立他的大臣都被委以重任,其中就有鳌拜。
索尼

顺治在亲政的第十个年头就去世了,他的去世让清朝再次面临了皇帝尚且年幼不足以担当大任的问题,所以当时以索尼为首的四位朝廷重臣,被顺治委以重任,担当辅政大臣,这四位大臣可以说是顺治皇帝精挑细选而成,这四名大臣不仅羽翼丰满,而且还可以互相制约。但是顺治生前所担心的问题,之后确实发生了,四位大臣开始辅政的前几年十分顺利,随着对于权力掌控的欲望,鳌拜对于权力的占有变得十分贪婪,他不仅用朝廷的权利为自己谋求利益,甚至还勾结官员对朝廷大臣肆意屠戮。这时候已经年迈的索尼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而是始终称病不出,其实这样的选择才让鳌拜十分的忌惮,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索尼的底牌是什么,因此不敢妄动。
索尼

虽然索尼最终还是先于其他辅政大臣离世,但是他的离世也给本来稳固的辅政大臣集团带来了缝隙,这让亲政的皇帝有理由解除其他人对于权利的分割控制,尤其是鳌拜。皇帝最终在康熙八年彻底的将鳌拜铲除,解决了自己掌权路上最大的威胁。小编觉得,索尼作为四大辅臣之首,虽然在鳌拜等人的权利争斗中很少插手,但是他的存在与死去都是对鳌拜掌权极大的威胁,也因此让鳌拜这位权臣,最终没能篡夺皇帝的权利,而他的出身与能力都是鳌拜不敢擅动的原因。


至始至終947


多尔衮掌权时,索尼、鳌拜等忠于顺治的大臣,说得好听是在养精蓄锐,说得难听就是被尽情的蹂躏。

顺治初期,清朝的统治者明面上是顺治,实际上却是多尔衮。顺治元年(1644年)十月初一,顺治在皇极门举行即位大典的同时,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自此在待遇、权力上他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顺治二年(1645年),多尔衮被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此后多尔衮一应待遇俱与皇帝无疑,如遇围猎、出师时,王公贵族,上至亲王,下至百官皆要前往“列班跪送”,若回到王府时,他们还需送至府门。同时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百官在朝贺顺治后,就需去朝贺多尔衮。



顺治三年(1646年),多尔衮更是以战事所需,调兵不便为由,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如此,此时多尔衮的权力已形同皇帝,而多尔衮亦利用这个权力将亲信安插在朝堂各个要害部门,朝政几乎为多尔衮所控。次年,多尔衮又迫使顺治下诏:“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此后多尔衮无需再向顺治跪拜。

顺治五年(1648年),多尔衮为了让自己的地位更加的名正言顺,他又迫使顺治下诏晋升他为皇父摄政王,成为了顺治法理上的父亲。此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所用礼仪排场俱于皇帝无疑,而后多尔衮在未奉皇帝旨意,所颁布的诏书一律称诏下旨,更甚者“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即诸王、贝勒、贝子、公等每日议事不再前往皇宫,而是需前往多尔衮的王府候命。



在当时,多尔衮就是借助着这等权势滔天,等同皇帝的权力,在朝堂上是为所欲为,更是大肆打压反对他的文武百官,而那些忠于顺治帝的百官因局势所迫,对多尔衮的所作所为,是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他胡作非为,更有甚者,诸多忠于顺治的大臣还被多尔衮是百般迫害,而他们亦没有任何反抗的机会,只能是委曲求全的活着,美其曰养精蓄锐。

如鳌拜,这位死忠于顺治的忠臣,曾三次被多尔衮以死罪论处。顺治五年(1648年)三月,贝子屯齐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拥立肃亲王豪格,又包庇豪格的种种罪状,而后多尔衮借此兴起大狱,严讯那些反对自己的重臣,鳌拜亦被牵连,并被多尔衮以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论死,后得旨“罚锾自赎”。同年四月,多尔衮又以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为由,将鳌拜再次论死,后改革职为民,再后得旨免革职。



顺治七年(1650)七月,多尔衮以“违令渎请”为由,追究鳌拜包庇贝子锡翰之罪,论死,后改免死罚赎、降爵。多尔衮当政期间,鳌拜在短短二年的时间,三次被论死,虽每次都侥幸逃脱,但其所受打击之严酷、境遇之窘迫由此可知。可就是这样,鳌拜亦无可奈何,他虽至死都效忠于大清皇家,但对于多尔衮的擅权自重,党同伐异,鳌拜却是什么都做不了,他能做的就是自保,然后等待时机。

再如索尼,他同鳌拜也是一样的境遇,虽至死不依附多尔衮,但对于多尔衮的擅权行为亦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没有任何可阻止的实力,索尼能做的就只是明哲保身,尽量保全自己的性命,等待时机。顺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关不久,索尼就被多尔衮以“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的理由被削爵。顺治五年(1648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谋立肃亲王豪格,欲谋反,论罪当处死,后予以从轻处理,索尼被夺官抄家,前往昭陵守陵。



总得说,多尔衮掌权时,索尼、鳌拜等忠于顺治的臣子都在被多尔衮打压,如鳌拜就被三次论死,索尼也曾被论死一次。而他们虽被多尔衮用尽各种方法打压,却也是无可奈何的,因为他们没有反抗的实力,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的明哲保身,等待复仇的最佳时间的到来。


澳古说历史


当多尔衮执掌朝政的时候,索尼和鳌拜什么事也干不了,只能做一件事情就是忙着保命,因为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多尔衮给安个罪名处决。为什么这样说呢?我接续深入分析。


一、多尔衮与鳌拜、索尼交恶

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兄弟,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可谓战功赫赫,在朝中威望极大,基本没人敢惹。原本皇太极在世时,多尔衮还是比较安分老实,可惜皇太极在1643年突然驾崩,给这个建立不久一切还不稳定的清朝王国致命一击。

皇太极去世时年仅50出头,在位之时觉得自己尚且年轻精力旺盛,一直没有立太子或者指定继承人。现在突然离世,让后人为皇位继承人之事操碎了心。很多人对皇位虎视眈眈,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多尔衮,他早就急不可耐。

除了多尔衮之外,皇太极的长子豪格是最具有继承权的人选,索尼与鳌拜当时誓死支持豪格。还有一个想争皇位但是实力一般的家伙就是济尔哈朗。

皇太极去世不久,大家经过商量一致决定在崇政殿召集王侯将相对皇位继承人进行大选。大选开始,索尼与鳌拜因为身份问题被迫在门外不能入内,多尔衮第一个被否决,大家觉得他是皇太极兄弟不适合,然后就是豪格,原本豪格差点就当选,结果他说错一句话被多尔衮抓住把柄坚决不让他继承。

当时豪格就说了一句自己不合适,原本只是谦虚一下,结果多尔衮认真了。在最合适的人选被否决之后,多尔衮想要采取强制手段获得皇位,这时索尼与鳌拜不愿意了,他们手握重兵,誓死效忠皇太极。换言之,也就是不支持多尔衮,由此多尔衮与两人交恶。

大选进行到这里,气氛格外紧张,搞不好就是一场厮杀,这时好事者济尔哈朗提出一个建议,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继承人,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做摄政王参与辅政,由此大会结束。


二、索尼下场

大选结果其实对豪格以及索尼、鳌拜一伙人很不利,因为两个摄政王多尔衮与济尔哈朗相比,后者简直不能与多尔衮相提并论,明眼人都知道此时基本大权就在多尔衮手里。

于是当初支持豪格的人纷纷倒戈追随多尔衮,其中第一个就是拜音图,他不仅倒戈,还告发济尔哈朗当初皇太极去世时支持豪格,让多尔衮想方设法对此进行治罪,导致济尔哈朗失去权利,多尔衮成为唯一的摄政王,可谓独自执掌朝政。

多尔衮得到权利之后,就开始收拾那些当初不支持他的人选,其中第一个就是索尼,因为索尼文武双全,当初在皇太极在世之时得到重用,对他首先开刀,最具有代表性,也最能杀鸡儆猴。

可怜的索尼就这样被多尔衮指使谭泰揭发索尼曾经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因为此事,索尼被顺治皇帝直接削去爵位。但是多尔衮觉得这样收拾他还不够,于是在1648年清明时节,贝子屯齐诬陷说索尼想立豪格为王,此乃造反之意。这可是大事情,索尼因此被抄家,并且直接撵去昭陵守皇陵。

至此,索尼算是被多尔衮收拾完了,下一个人选就是鳌拜,他是武臣代表,也必须好好收拾。


三、鳌拜下场

鳌拜是一个典型的武将,人也比较直率,心眼少,曾经跟随皇太极在松锦会战中战胜明朝总督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因为过于勇猛也被人们称之为“大清朝第一勇士”,可是如今多尔衮一样要对他进行收拾。

1648年,多尔衮派鳌拜去攻打张献忠,虽然此战胜利归来,但是因为参领希尔良冒功领赏,鳌拜被判处一个“勘察不实”的罪名,因此被多尔衮处置,削职罚银“一百两”。

不久,当初揭发索尼那个家伙贝子屯齐又揭发了鳌拜,说鳌拜欲谋立豪格为王,就和当初说索尼一样,同一出套路,这可是大罪,原本要处以死刑,后来顺治觉得鳌拜功大免除死刑,依旧罚款。

经过两次诬陷,鳌拜还依旧屹立不倒,多尔衮可不死心,必须好好扳倒鳌拜,于是继续下黑手。1650年,多尔衮说自己腿受伤,顺治知道后去看望多尔衮,谁知道这事情也能跟鳌拜扯上关系,还说鳌拜包庇别人导致走漏风声让顺治知道多尔衮生病,这种理由十分牵强,但也没办法,权利在多尔衮掌控着,鳌拜只能接受处罚,被贬为平民。

就这样,鳌拜在几年时间内成为平民,索尼也去守陵,估计多尔衮下一步就是斩草除根,可惜多尔衮没有那么长寿,在1650年年底去世,让索尼和鳌拜总算留住一条小命。

多尔衮去世后,顺治皇帝继续重用两人,最后顺治得天花去世,还命索尼与鳌拜做辅政大臣辅佐康熙,两人也算没有白白遭受曾经那些苦难。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多尔衮执掌朝政期间,索尼与鳌拜确实没时间也没机会做什么事情,只能随时小心翼翼保命,要是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理想抱负!



嗔痴历史观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咋说呢?瞅着这题目俺就直吧嗒嘴。话说整个满清,这帮子头头脑脑,有一个算一个,最属多尔衮倒霉。

本来努尔哈赤完了之后,这后金(满清的前身)就是他的,结果压根就和这皇位不搭边的皇太极冒出来,一抄手把皇位捞手里不说,还把自己母亲让皇太极给活葬了,这说起来就一把子心酸泪。

当他长大之后还为皇太极他们这支那是任劳任怨的干了一辈子,这不熬死了皇太极,从万马丛中冲杀出来,眼瞅着天下就到手了,皇位也熬的差不离了,吧嗒一声,这多尔衮就毫无征兆的去了。

就说这事弄的。

更加糟心的还在后边,这福临也就是顺治帝,一家伙就把多尔衮的墓给掘了,这掘完了还不解气,拿这小鞭子可劲的抽已经死了的多尔衮,回头还把大脑壳给剁了下来。

回头咱瞅福临,说真的福临还真对得起他的这福字,皇位是捡了个大便宜不说,打天下的辛苦一口没尝,等于白捡了个天下。

多尔衮都憋屈的没地说理去,你说这事弄的。

哎!命运弄人不是!

那么要解题主的问题,咱不妨先从多尔衮扶持顺治上位开始说起。

顺治上位

话说这皇太极自打心尖上的爱人海兰珠走了之后,他这身体也是每况愈下。这时间掐到1643年的时候,咯嘣的一下,这就走了。

走的那叫个突然,别说他本人,旁人都没有料到会出这么一档子事。

按照官方资料显示,这叫无疾而终,瞬间猝死,其实要搁现在,就是太过疲劳外加抑郁,毕竟爱人死了这事对他的打击实在是太大。

那么皇太极这一死,这就面临这一个棘手的问题,谁来当皇帝?这事要是搁平常也不是个事,把太子请出来,整个仪式就完了。

但坏就坏在皇太极压根就没有立啥太子,而且所谓的遗诏都没有。

好吧,这时间点上想当皇帝,那就得凭借实力说话了。

首先咱就得捋一捋,这皇太极之后,谁有资格整这皇帝的帽子戴。

首先是皇太极的大小子豪格,这人不仅有实力,而且按照排序人家也是首位,再加上他的支持者八旗中的两黄旗这都是人家的底牌,外加八个大臣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

大家伙一瞅,这阵势堪称豪华。

再有就是多尔衮一系,首先俩白旗,还有他俩亲兄弟,这都是后援团。

说道这里估计有人要说了,瞅着这架势,多尔衮不够看啊!

其实您真的想多了,人家多尔衮手里有兵权,人家天天的搁外边打仗,所以手底下的人那叫兵强马壮,结果就是豪格这边其实也不算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最后一个,就是代善,他是努尔哈赤的二小子,是皇太极的哥哥,他是有资格,但他这人压根就不想参与这事,在整件事情当中,这就是个能吃瓜就吃瓜,不能吃瓜就和泥的角色。

所以争抢皇位的其实就俩人,多尔衮和豪格。

好吧,这事既然已经挑到了明面上,那么就得开个大会,让大家伙来瞅瞅这事到底怎么去做。

于是一帮子大臣,啥王公,啥贝勒的,这就全部聚齐,搁崇政殿这大会就要开了。

咋说呢?开这会之前,豪格这一帮子人已经在前一天,搁豪格的家里边把这事说开了,他们一帮子一致拥护豪格。

“开始!”

好吧,作为豪格第一梯队的鳌拜首先就跳出来:“这事咱得立皇子!”

“对头!先帝爷这有八个儿子,随随便便拉一个出来这都行!”索尼也亮出了底线。

可他们这一说话,多尔衮眼珠子一瞪:“滚!这里那有你们说话的份?知道这是啥地方吗?这是开高级会议的地,有你们说话的机会吗?毛病!王公贝勒才能有发言权!”

得咧!多尔衮利用祖制一顿突突,这家伙直接就把支持豪格的大臣给踢出了局。

得咧,歇着吧!这帮人就被直接轰出了崇政殿。

好吧,索尼是啥角色?这就是个聪明人给鳌拜使眼色,回头鳌拜就带双黄旗的人把崇政殿围了起来。

咋说呢?会议这事你没个十天半个月的,这压根就不会有啥结果。

双方搁里边,那叫个据理力争,谁也不让谁。

索尼搁外边眼珠子一转,让鳌拜带着一帮子双黄旗的大兵这就开始吵吵起来了:“立皇子!立皇子!……”

就这动静,跟那擂鼓似的。

得咧!多尔衮一瞅,这事似乎要完了。大兵他们可不认识你啥王公啥大臣的,他们就认顶头上司,这家伙被包饺子了。

多尔衮一下子可就泄气了。

豪格可就来劲了。

但这时,豪格估计是早上起来的时候,这脑壳还在睡觉是咋的了,就差一锤子定音了,结果他突然蹦出这么一句:“呵呵!俺这人福薄,皇帝吗?咱撑不起!还得和大家伙学习学习!”

估计豪格这是想来个三次退让的谦虚,他还笑呵呵的瞅着多尔衮。

啊!你这言外之意,就是不想当皇帝了。

好吧,多尔衮抓住这尾巴可就不放了,你都不想当皇帝了,还搅和啥呀,一边去!

多尔衮这么一说,豪格恨不得大嘴巴抽自己个,这不犯浑吗?

这个时候鳌拜一瞅这事似乎要完,所以干脆就闯了进来,说:“大家伙都是吃先帝爷的饭长大的,穿着先帝爷的衣服活过来的,他对咱那是有养育之恩,这要是不立皇子,俺们宁愿去死!”

得咧!豪格已经出局了,但调调还是被订了下来,皇位必须由皇子担任。

原本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也来瞅热闹表示赞同,这齐尔哈朗属于王公啊,这一带头,好家伙这就算一多半同意了。

多尔衮瞅着这架势,知道多说无益,所以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由福临来继承皇位。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多尔衮为嘛要选择福临呢?”

很简单,因为在这事之前,孝庄搁皇宫里边已经和多尔衮搭上了线。

原本多尔衮就不想用这招,但今天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那么皇帝既然是有皇子担任,还不如他多尔衮自己提一个首先向他示好的,所以这才有了福临登基。

好了,既然你豪格的主意俺多尔衮同意了,那么福临的登基,你豪格就得让步不是。

双方这就妥协了。

接着就是摄政王的事,毕竟福临就六岁,这也当不了个事不是。

那么多尔衮就得退一步了,豪格一系的济尔哈朗这就被推为第一摄政王。

第一摄政王都被你豪格捞走了,那么第二摄政王多尔衮就自己笑纳了。

好吧,这会议开到这里算是有了一个结果。

后来的事

事是结束了,但鳌拜,索尼和多尔衮的仇恨的种子算是埋下了,毕竟就是你们这帮人把多尔衮到手的皇帝帽子给搞丢的,他能不生气吗?

但生气归生气,你还得憋着不是,毕竟局势就搁那摆着呢?

这不后来,多尔衮带着大兵在外边打呀打的,这势力可是越来越大。开头那帮子支持豪格的大臣,这心里可就开始活泛了。

那八个坚定支持豪格的大臣,头一个放水的就是拜音图,作为投名状,他告发了济尔哈朗,而多尔衮就利用这事一家伙就干翻了第一摄政王,自己就成了唯一一个摄政王。

接着河洛也坐不住了,也悄摸兮的开始和多尔衮建立感情,这没有建立感情的,这一个个的都被多尔衮丢到了大牢里边吃了牢饭,没吃几天,这膝盖也就软了。

好吧,到这大家伙也瞅到了,豪格这压根就不成气候了。

但这里边有俩脑壳比较硬的,就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一就是老狐狸索尼,另一个就是巴图鲁——鳌拜!

好吧,多尔衮也就不客气了,一家伙就把索尼的帽子给撸了,这都不算,还把家给抄了,接着就给轰到了昭陵给皇太极守陵去了,也算是遂了索尼的愿。

那么对于脑壳更加硬的鳌拜,毕竟鳌拜是个手握重兵的大人物,这和索尼这样的大人物不一样,所以多尔衮选择了直接打压。

话说这鳌拜不是带兵吗?这感情好,多尔衮就指派鳌拜天天的冲在前边打仗。

这打仗只要活下来,差不多这多多少少都有功劳,而多尔衮没别的就是挑鳌拜的刺,挑完了这功劳顺道也就没收了。

鳌拜都快憋屈死了。

后来有人又告发皇太极死的时候,鳌拜擅自调动双黄旗明着给崇政殿看家护院,暗地里逼宫多尔衮的事,这就被多尔衮给弄了个死刑戴上了。

但多尔衮感觉鳌拜这人功劳很大,所以直接撸成了平民了事。

这还不算完,后来多尔衮大腿受伤了,这为了嘚瑟一下自己,多尔衮就暗示顺治有时间过去瞅瞅。

顺治这不就去了吗?

好吧,本来这事就是多尔衮暗示的。

结果多尔衮就说这皇帝来了,你们咋不给个信呢?这是谁干的?好吧,这就一环一环的套,最终这环又套到了鳌拜的脑壳上。

鳌拜连个:“冤枉!”两字都没喊出来,这罚款就到了,接着又撸了一下官帽子,发现已经是民了,那么多尔衮不介意再来一次,又成平民了。

这事弄的。

所以对于索尼和鳌拜,多尔衮那是想法设法的进行打压,哪怕是一件小事这都要牵扯一下他们俩。

“苦啊!”索尼和鳌拜满脸的委屈。

他们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挡一时算一时。但当多尔衮毫无征兆的死了,他们的地位可就窜了起来,富贵这就哗哗的来了。

后来四个辅佐大臣,他俩就占了俩。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清顺治元年(1644年)到顺治七年(1650年),这段时间在清朝历史上,被称为“多尔衮专政时期”,顺治小皇帝名义上是王朝的君主,但是实际上,最高权力却掌握在多尔衮手中,而他也是整个国家的实际统治者。

为了巩固手中的权力,多尔衮所采取了“一抬一打”的政治策略。

所谓“一抬”,即积极扶持其手中的两白旗势力,不仅他的两位同父同母的亲兄弟阿济格和多铎在朝中的权势与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包括苏克萨哈等人在内的一众两白旗将领和官员,也得到了重用,把持着朝廷的要害部门与岗位。

与之相对应的“一打”,即打击除两白旗外的其他政敌势力,特别是在皇太极去世后群龙无首的两黄旗势力,遭到的多尔衮的分化瓦解与无情打压。他们中有的选择了屈服于多尔衮的威严之下,并成为其打击政敌的“帮凶”。但是更多的人却依旧选择了同多尔衮继续对抗,索尼、鳌拜等人便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当然,等待着他们的,也只能是多尔衮更加残酷的打击与报复。


皇太极去世后的皇位争夺战,为多尔衮之后的“报复”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由于其生前并未就继位人的问题做出任何的安排,随之而来的便是长达十七天的皇位争夺战。

起初皇位是在睿亲王多尔衮与皇太子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

前文中也提到了,此时的多尔衮坐拥两白旗的支持,即八旗中实力最为强盛、由多铎统领的镶白旗,以及实力仅次于镶白旗与镶蓝旗,排名第三,由多尔衮亲领的正白旗,故其整体的支持力量非常的强大。

而在皇太极去世后,以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八人为代表的两黄旗高级将领坚决拥立豪格称帝。豪格在得到两黄旗支持的情况下,手中还掌握着正蓝旗,论实力与得到两白旗拥护的多尔衮不相上下。

除此之外,掌握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与手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选择支持豪格,这就使得豪格占有了绝对的主动权。

只不过,豪格的一句话瞬间让几乎到手的皇位就此与他擦肩而过。

“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

而就当场面再度陷入僵局的时候,索尼与鳌拜率先站了出来。

“吾辈食于帝,衣于帝,养育之恩,与天同大。若不立帝之子,则宁死从帝于地下。”

可以说这样几乎于武力威胁的话语给了当时在场所有人以巨大压力,况且,此时的阿济格已经离开了会场,很明显是去调兵遣将,八旗内部的“火并”看似即将是无法避免。

在如此危急局面下,郑亲王济尔哈朗率先提议,由皇太极的第九子、永福宫庄妃所生的福临继承皇位,随即得到了多尔衮以及其他在场所有人的认同。

就这样,年仅五岁的福临可以说是“阴错阳差”般的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与此同时,郑亲王济尔哈朗,凭借其在皇太极时期百官中排行第二的身份,以及对于顺治登基的拥立之功,成为了第一辅政王;多尔衮也凭借其在朝中的地位以及此前的功绩,成为了第二辅政王。

而伴随着顺治皇帝的登基,多尔衮也就此开启了他的“报复”行动,并且就此开始一步步走上权力的巅峰。


此前支持豪格的众人,无一例外的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

顺治皇帝登基之初,济尔哈朗凭借第一辅政王的身份,地位是高于多尔衮的。然而,济尔哈朗自知谋略与权术上的能力不及多尔衮,于是为求自保,选择了退让,算是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多尔衮之后,让多尔衮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

然而,济尔哈朗如此“大度”的举动,非但没有让多尔衮知足,恰恰相反的是,这更加滋生了多尔衮擅权专政的野心。

多尔衮首先要做的,就是从内部瓦解两黄旗的势力,进而彻底翦灭豪格的支持力量。

多尔衮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此时的豪格虽然痛失皇位,并且被排挤出了统治核心,可依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如果多尔衮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贸然对豪格发难,必然引得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的警觉,反而将自身至于不利的境地。

在多尔衮的高压态势下拜音图家族首先叛变。

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告发济尔哈朗,说他曾经暗地里表达了对于多尔衮的不满,结果,济尔哈朗不仅被罚银五千两,更是逐渐被踢出权力中心,取消了辅政王的职务,改由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担任,这也使得多尔衮兄弟彻底占据了朝中的权力中心,足以把持朝局走向。

紧跟着,深受豪格信任的何洛会也叛变了。

他先是主动向多尔衮告发了图赖以及图尔格、遏必隆,结果三人均遭到了废黜。随后他又向多尔衮揭发豪格言语中伤多尔衮。

“多尔衮有病无福之人,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

而这无疑是让多尔衮找到了惩治豪格的借口,并且险些将豪格就此整死,最后是因为顺治皇帝“涕泣不食”,豪格才保全了性命,但是也被贬为庶人。

接着,谭泰、冷僧机也先后投降了多尔衮,并且积极检举、揭发其他两黄旗的将领及朝臣,使得两黄旗内部遭到了多尔衮的瓦解,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此时,相约共同扶保豪格登基的八人中,只剩下了最后的四人。

这其中,同为“开国五大臣”之后的费英东之子图赖以及额亦都之子图尔格,由于去世时间较早,多尔衮也念及其父辈功绩,还算留了些“面子”。

然而,多尔衮对于索尼与鳌拜的打压与迫害,是最为严厉而又残酷的。

索尼先是遭到了投降多尔衮的谭泰、巩阿岱等人的弹劾,遭到了惩治,随后又被多尔衮找借口废黜了所有爵位与职务,发配到盛京去看守昭陵。

至于鳌拜,则是前后三次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压,不仅其所立下的功劳直接遭到了抹杀,就连性命都险些没有保住,最终也是遭到了削除爵位与职务,罢为庶民的处罚。

至于豪格,多尔衮当然不会放过他这个最危险的“敌人”与对手。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得胜回京。在此之前,豪格带兵彻底平定了盘踞在四川的张献忠大西政权,并且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等待豪格的却是诸如冒功领赏以及用人不当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豪格也就这样被多尔衮下狱,开始遭受折磨。

这一年的四月,豪格凄惨的死去,不仅其统领的正蓝旗为多尔衮所得,就连其福晋都为多尔衮以及阿济格抢走,大清王朝的初代肃亲王以如此悲惨且极富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至此,多尔衮算是消除了所有有威胁的政敌势力,并且逐步走向了其擅权专政的巅峰时刻。


多尔衮去世后,同样遭到了极为残酷的清算。

顺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初九,多尔衮死于古北口外的喀喇城。

在此之前,多尔衮已经从最初的辅政王,强迫顺治皇帝一再加封其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直至皇父摄政王,并且在这期间,多尔衮不断排除异己、打压政敌,在将权力不断集中在自己手中的同时,也在朝中“树敌”颇多。

这其中,最为关键性人物,就是在此前被多尔衮排挤出辅政王序列的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在多尔衮去世后,趁着两白旗群龙无首、相互政权夺势之际,直接闯入多尔衮府邸,抢回了被多尔衮带回家中的皇帝玉玺和印信,并主动拥立顺治皇帝亲政。

与此同时,济尔哈朗又联合在多尔衮专政时期同样受到打击的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联合向顺治皇帝上奏,控诉多尔衮的十六大罪状:

“昔太宗文皇帝龙驭上宾,诸王大臣共矢忠诚,翊戴皇上。方在冲年,令臣济尔哈朗与睿亲王多尔衮同辅政。逮后多尔衮独擅威权,不令济尔哈朗预政,遂以母弟多铎为辅政叔王。背誓肆行,妄自尊大,自称皇父摄政王。凡批票本章,一以皇父摄政王行之。仪仗、音乐、侍从、府第,僣拟至尊。擅称太宗文皇帝序不当立,以挟制皇上。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更悖理入生母于太庙。僣妄不可枚举。”

“以此思之,多尔衮显有悖逆之心,臣等从前俱畏威吞声,不敢出言,是以此等情形,未曾入告。今谨冒死奏闻,伏愿皇上速加乾断,列其罪状,宣示中外,并将臣等重加处分。”

此时早已对多尔衮心存不满多年的顺治皇帝,终于等到了肯为自己出头,为自己说话的人,马上安排济尔哈朗、满达海的人对多尔衮集团进行清算,并且顺治皇帝亲自下旨,将多尔衮

“削爵、撤庙享、罢宗室、籍财产入宫。”

而仅仅下葬两个月的多尔衮,也被扒坟掘墓、挫骨扬灰。

至于其党羽,也因为苏克萨哈等人的“叛变”与揭发,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可以说多尔衮集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土崩瓦解了,包括此前投降多尔衮的谭泰、冷增机等人,也遭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治。

与之相对应的是,那些在多尔衮专政时期,依然没有屈服的大臣,则受到了顺治皇帝的信任与重用,特别是索尼和鳌拜。

索尼被提拔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 事务,成为当时权势地位最高的满洲大臣。

至于鳌拜,也同样恢复了其身份和爵位,并且得到了顺治皇帝的器重,就连其生病都得到了顺治皇帝亲自探望的恩典。

而索尼、鳌拜再加上检举揭发多尔衮集团的苏克萨哈,以及出身名门的额亦都之子遏必隆,这四人成为顺治皇帝在世时最为信任的大臣,并且在其去世后,被委以辅政重任,共同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成为康熙初年的“辅政四大臣”。


雍亲王府


多尔衮作为一代权臣,虽然为大清国入主中原付出了许多,功不可没,但是其在位时无视顺治,一度有篡权夺位之心。多尔衮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在多尔衮大权独揽之时,作为康熙时期的四大辅政大臣的索尼、鳌拜又在做什么呢?

在解答之前,小觻得一边带大家了解一下索尼与鳌拜的履历,一边讲解他们与多尔衮的斗争。

文武双全索中堂

索尼,正黄旗人氏,从文起家。最早追随努尔哈赤时,由于索尼的兄弟父子全都通晓满文及蒙、汉文字,所以被努尔哈赤派去文馆工作。此时的索尼被授为一等侍卫,可以说索尼是吃了文学饭。后来跟随征界籓、栋夔,参加宁锦大战。皇太极时期,索尼曾以三寸不烂之舌,前去科尔沁部落说服奥巴,皇太极十分高兴。

索尼文武双全,且有大智大勇,具有战略眼光,这也是其能够成为康熙初期四大辅政大臣之首的主要原因。在此之前的多尔衮时期,索尼的政治目标是很明确的:第一不背弃重用过他的皇太极;第二,做大清帝国的缓冲剂。哈u那个太极突然暴死,并没有立下遗嘱,此时的豪格与多尔衮势同水火。就在此时,索尼甘愿成为风口浪尖第一人,提出立皇子的提议,多尔衮为了稳住局势,只能默认,最后协商出立福临为帝。立储之争,索尼功不可没,这也是索尼同多尔衮直接的斗争。除此之外,索尼一直缓和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尖锐矛盾,力图内部稳定,这也是其为大清造福。

索尼在多尔衮后期受到诬陷而被罢免,派去昭陵守墓。顺治亲政之后官复原职。

大清第一巴图鲁

鳌拜,大清第一巴图鲁,满族瓜尔佳氏人,隶属满清镶黄旗,从最初百年跟随皇太极东征西战,因此,他也成为了皇太极势力的忠实拥护者。相比索尼的谋略,鳌拜更是一名武夫。他还年轻的时候,就在皇太极面前立下军令状,带兵攻打久攻不克的辽宁皮岛并大获成功,因此有了巴图鲁(勇士)的称号,号称“满洲第一勇士”,跃居成为镶黄旗的重要将领。

鳌拜作为皇太极的心腹,在皇太极死后,手握重兵的鳌拜坚决的支持豪格,与多尔衮分庭抗礼。其为人忠诚不二,拒不依附多尔衮,自然早到了多尔衮的打击。

多尔衮时时刻刻都想除掉鳌拜,并且经常以一些很小的一由头变论死罪。第一次说鳌拜包庇犯罪的索尼,被牵连降职。后来鳌拜征讨张献忠,大获全胜而归,鳌拜诸人谋立肃亲王之事也被同时告发,多尔衮借机发难。不久后,多尔衮以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将鳌拜再次论死,后改革职为民。最后一次是多尔衮生病时期,以“违令渎请”罪之,并追究鳌拜包庇之罪,要将其处死,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改为削爵。

鳌拜作为豪格的忠实追随者,的确是一直在与多尔衮较量,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顺治亲政之后,鳌拜能够得到重用,将其视为心腹大臣,归根结底在于其忠勇可嘉,这可惜其晚年专权,被康熙擒获后下狱关死。


秦风汉韵论古今


一、先介绍一下多尔衮如何当上摄政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之后,封布木布泰为庄妃,两年之后,庄妃喜得贵子,取名福临,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一月,清太宗皇太极突然患病死亡,享年52岁。

皇太极死得太突然,生前没有制定皇位继承人。按照满族旧制,应该由八位王爷共同举荐“贤者”。一时间,宗室贵族,人人觊觎皇位,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那谁有资格继承皇位呢?

1.肃亲王豪格为长子,当时已经34岁,是皇太极继妃所生。豪格早在太祖、太宗时期就曾率兵南征北战,颇有战功,实力很强。支持他的势力有皇太极率领的正黄、镶黄两旗,加上豪格本人统帅的正蓝旗,八旗之中,已有三旗支持自己。

朝中大臣索尼、鳌拜都支持豪格。

2.其他皇子还小,既没有战功,也没有地位,毫无竞争力。那只有皇太极的兄弟们了。

多尔衮和他弟弟多铎,因战功卓著,被封为睿亲王和豫亲王,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被封为英亲王。

多尔衮拥有两白旗兵力,还有多铎、阿济格支持。

当年努尔哈赤死时,多尔衮年幼,皇位被皇太极所得。如今,皇太极逝世,多尔衮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主大统,也未尝不可。

所以,多尔衮极具竞争力。

3.资历最老的大贝勒代善。因为年老体弱,但是也有相当实力,属于中间派。谁继承皇位对自己最有利,他就支持谁。

可以看出,当时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就是豪格和多尔衮了。

双方势均力敌,为继承皇位各不相让。难道太祖、太宗创立的基业要毁在这场内乱当中吗?庄妃想到了自己年幼的儿子。她决定在清宁宫的权力还没有丧失之前搏一搏,为了自己,更为了儿子。

庄妃为此想了几个昼夜,终于想出了个折中方案:把福临推上皇位。福临的背后,有忠于皇太极、忠于后妃的两黄旗支持,还有蒙古的科尔沁部。庄妃决定冒险。

庄妃先找到皇后,向皇后分析了眼前的形势。皇后听完庄妃的话之后,深感害怕:不管是豪格继位还是多尔衮继位,都免不了一场血雨腥风。


于是,他决定支持庄妃,扶持福临上位。皇后和庄妃一起去劝说豪格放弃帝位,豪格支持这个方案,但是,深感委屈。

就在同时,多尔衮也在行动,在三司庙召集大臣索尼询问册立之事。

索尼说:“先帝有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不知道!”索尼不支持多尔衮当皇帝。

说通豪格之后,争取大贝勒代善的支持很重要。代善担心豪格和多尔衮互相残杀,可是当庄妃提出要推举福临当皇帝时,未免担心。庄妃看出代善所忧虑,说道:“福临当上皇帝,我退居后宫,不问政事。深居简出,绝不参政!”

搞定了豪格和代善,庄妃决定乘胜追击。她来到睿亲王府对多尔衮说:“论功劳地位,你是有资格做皇帝的。但是先帝有子,你若登基,豪格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你,先帝其他年长的儿子,包括代善一支,都会反对你。到那时,国家岂不是大乱了吗?”


“先皇在世时,曾经有言传位与我。”多尔衮愤慨不平。

庄妃说道:“王爷应该以国家为重。大清基业初定,根基未稳,如果兄弟叔侄反目,有愧两代君王。清宁宫绝对不会拥立豪格,他武有余而文不足。日后大清入主中原,这副担子他挑不起来。”

多尔衮听到不拥立豪格,送了一口气。

庄妃接着说:“我儿福临,年方六岁,可以让他继承皇位,以王爷为摄政王,全权负责军国大事。这样一来,诸贝勒不会反对,而王爷有掌握了实权,国家不会发生内乱,不知王爷愿意否?”


就这样,福临当上了皇帝,是顺治帝,多尔衮当上了摄政王。

二、索尼与多尔衮的斗争。

索尼出身正黄旗,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跟随先主出生入死。在天聪六年,晋升为三等甲喇章京,从此步入仕途。

皇太极死后,积极支持福临继皇帝位而得罪了多尔衮,被削职,永不录用。

顺治亲政以后,感念其忠诚,官复原职,授予内大臣、首席满洲大臣职务。


顺治驾崩以后,索尼更是与杜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做为康熙的四位抚命大臣,辅佐幼主。在鳌拜专权时,因年老体弱,无能为力,于康熙元年病逝。

三、鳌拜与多尔衮的斗争。

鳌拜出身将门,善骑射,是满族的巴图鲁。早年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是功臣,也是忠臣。

皇太极死后,鳌拜依然忠心耿耿个辅佐幼主——顺治。


在多尔衮的接连打压下,坚持数年。顺治七年,多尔衮出去行猎,不慎坠马跌伤,病情急转急下,一个月之后,多尔衮病逝。

少主登基,鳌拜重见天日,位居忠臣之列。但是谁都不会想到,几十年后,鳌拜完成了人格的大逆转,成了皇族的罪人。

权利就是一根充满了魔法的魔杖,人的意志力稍有殆懈,便身陷其中,最终葬身其中。


品读春秋001


皇太极死后,睿亲王多尔衮和肃亲王豪格之间展开了皇位争夺,多尔衮的支持者是他的两个同胞兄弟英亲王阿济格和豫亲王多铎,豪格的支持者是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清宫剧中,当多尔衮、代善这七位亲王商量皇位人选时,两黄旗的这八位大臣在外面嚷嚷着选豪格,其实这一幕并非影视剧杜撰,而是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

满清初期并没有嫡长子继承制等制度,他们的汗位是由亲王推选出来的,如皇太极就是四大贝勒推选出来的,皇太极驾崩后,他们依然沿用这种制度推选出新一任皇帝。当时有权力决定皇帝的共有七人,分别是礼亲王代善、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郑亲王济尔哈朗和郡王阿达礼,除了代善的孙子阿达礼,其他六人都参加了新一任皇帝推选会议。

在会议召开期间,两黄旗已将会议地点团团包围,两黄旗的八位大臣鳌拜、索尼等人在会议厅外面更是大喊,让豪格当皇帝。但结局大家都知道,在剑拔弩张之际,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让皇太极之子福临做皇帝,多尔衮表示同意,但提出由他和郑亲王济尔哈朗做摄政王,处于下风的豪格只能同意了多尔衮的意见。

那么,多尔衮当上摄政王后,是如何处理站在外面嚷嚷着要豪格当皇帝的两黄旗的八位大臣的?

这八人中,有四人在豪格争夺皇位失败后,迅速转换阵营,倒向多尔衮阵营,他们是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最先叛变的是拜音图,他不但背叛了豪格,更是跑到多尔衮那儿,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说多尔衮坏话,这帮助多尔衮扳倒了郑亲王济尔哈朗,使多尔衮实现了大权独揽。

其次是何洛会的背叛,此人背叛豪格后,也做了一件不仗义的事,他告发图赖、图尔格两人,说他们说多尔衮坏话,导致这两人遭到了多尔衮的打击,将二人削去宗籍贬为庶民。谭泰、冷僧机两人也被多尔衮找借口关进了大牢,但这两人因为贪生怕死,很快转换阵营,倒向了多尔衮阵营。

这样一来,支持豪格的两黄旗的八大臣,四人倒向了多尔衮,两人被贬为庶民,只剩下了鳌拜和索尼两人,他们自然也成了多尔衮重点打压的对象,但这两人始终没有向多尔衮屈服。

多尔衮在做摄政王期间,是数次打压索尼。顺治二年,索尼被多尔衮解除了启心郎的职位,但仍让他理六部之事。同年,谭泰告发索尼把内库的漆琴私自赠与他人,索尼被多尔衮削去爵位。顺治五年,贝子屯齐诬告索尼与图赖等人谋立肃亲王豪格,多尔衮借此事也将索尼夺官抄家,安置到了昭陵,让索尼丧失权力。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才重新启用索尼,并对他委以重任。

鳌拜是这八人中,遭多尔衮打压最严重之人。顺治元年,英亲王私下称顺治皇帝为“孺子”,清廷让谭泰和鳌拜两人召集部将,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但谭泰顾及阿济格情面,没有照办,鳌拜也听了谭泰之言没有执行此事。多尔衮知道此事后,罚了鳌拜100两银子,还不许鳌拜报征讨李自成的军功。随后鳌拜又因庇护索尼再次获罪,被革职处理。

顺治五年,征讨完张献忠后,参领希尔良有冒功领赏的行为,鳌拜也因此受到牵连,被多尔衮以勘察不实的罪名,削去职位,罚银100两。同年鳌拜又被告发曾谋立肃亲王豪格,应被处死,后改为“罚锾自赎”。同年四月,侍卫廓步梭又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鳌拜被判处死刑,后改为革职为民。同一年鳌拜两次被判死刑,可见多尔衮对鳌拜的打压力度。

顺治七年,多尔衮生病后,暗示顺治皇帝应来看望他,顺治也亲自前去看望多尔衮,但多尔衮却在此事上大做文章,以“违令渎请”责怪相关大臣,又以包庇罪判处鳌拜死罪,后改为免死罚赎、降爵。同年,多尔衮在喀喇城病逝,顺治亲政,对鳌拜的打压才结束。





小时大彬


多尔衮执政时期,大部分人都很识时务的投靠了他,只有索尼、鳌拜等少部分人始终不愿意归顺。这少部分人的情况都很惨,鳌拜曾经三次被议罪论死,能活下来实属好运。



皇太极死后,关于立储的问题,两黄旗的态度很鲜明——“先帝有皇子在,必立其一”。

多尔衮想自己当皇帝,两黄旗的八个大臣图尔格(遏必隆之兄)、索尼、锡翰(努尔哈赤侄子)、图赖(费英东之子)、鳌拜、谭泰(扬古利的从弟)、巩阿岱(努尔哈赤侄子)、塔瞻(扬古利之子),就聚集在豪格家中开了个会,一致拥立豪格继位。

而且当时的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同意拥立豪格。

到了正式议事的王大臣会议的当天早上,多尔衮碰见索尼,问了他是什么态度,索尼就把自己的政治底线明确说了:先帝有八个儿子,立谁都可以。

索尼表面了态度,多尔衮当时非常不满,但他环顾了一下当时的环境:会议设在皇宫内的崇政殿,而崇政殿的警卫工作由两黄旗的护军负责。如果在这里起了争执,发生武装火拼,自己要吃亏。


于是多尔衮就表示,说这是高级会议,非王大臣没资格表态。由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度确实是如此,所以索尼、鳌拜等人就被多尔衮以尊崇祖制为由,堵住了嘴。

两黄旗的几个刺头都被按住后,王大臣们遂即就开始讨论继承人选。支持豪格的人首先发表拥护豪格的观点,但阿济格与多铎直接顶了回去,他一致拥护多尔衮。多尔衮想看事态发展会如何,就没立即表态。

多铎见多尔衮不说话,就再次提议,说立他自己为帝。然后,当然就被议政王大臣们一致否决了。

多铎一看这场面,表示那就立二哥吧,又提议立代善。反正就是立谁都行,就是不能立豪格。

结果代善不想掺和,就说了一句谁也不得罪的话:睿亲王如果同意,那就立睿亲王;不然的话,肃亲王是先帝的长子,也可承继大统。我年老体衰了,不合适。

言罢,他就准备离席。殿内的两黄旗护卫看到代善要走,纷纷坐不住了,这些人就按剑向前。齐声说:“如若不立皇帝之子,我们宁可死从先帝于地下!”

意思仿佛就是说——你们尽管议,议出个先帝之子登基也就罢了,如不然,今天大家就都别活了,反正两白旗得了势,两黄旗也没好日子过。



多尔衮看到这架势,马上就明白了,自己如果强行上位,两黄旗的刺头得和他玩命,而且他们也把底线摆出来了,就是只要立皇太极的儿子就行。这并非他不能接受的条件。

于是当济尔哈朗提出让同样是皇子,但却不是豪格的福临继承大统的折中方案后(另一种说法则是由多尔衮提出),多尔衮当即就表示自己愿意放弃继位权,拥立福临登基。

当然,多尔衮拥立福临不是没有条件的,那就是要由他与济尔哈朗做为摄政大臣。由于济尔哈朗本来是拥立豪格的一派,选他做摄政,给豪格一派留足了面子。因此两黄旗的要求满足了,豪格的利益也能满足,立新皇帝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

不久后,明朝被大顺推翻,多尔衮趁机挥师入关。在入关后的一段时间,多尔衮一面对付大顺、大西、南明,一面在忙前忙后的同时,顺带着整点小动作,修理当年拿刀威胁他的那批人。

当然,开整之前还要先拉人。当年密会拥立豪格的锡翰、巩阿岱、谭泰等人看到多尔衮的强势表现后,很快就投靠了多尔衮。至于当年的盟誓,他们早就忘得干干净净,还是保命最要紧。

然后是两红旗。代善的态度很暧昧,他支持多尔衮摄政,但不支持他篡位。两红旗的阿达礼等人嚷嚷着要顺治禅让,要求多尔衮继位,被代善捉拿,交给多尔衮议罪。多尔衮明白眼下还不是讨论篡位的时机,就忍痛处死了二人。

从这一事件上可以看出,虽然多尔衮当时篡位的难度很大,但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盘和势力集团,人心不齐的两蓝旗和已经四分五裂的两黄旗很难与他对抗。

所以当多尔衮在大权在握后,他的整人也正式开始。首先第一个挨整的是鳌拜。


顺治二年(1645),多尔衮扯了个由头,小小得惩罚了鳌拜。此后,鳌拜有功不赏,有错必追究,横竖都是错,被整得非常憋屈。

紧接着第二个挨整的是索尼。

顺治三年(1646),图赖弹劾已经投靠了多尔衮的谭泰,其实这本来只是图赖和谭泰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弹劾中涉及索尼的一件旧事(图赖之前弹劾谭泰心怀不轨,让索尼代奏给多尔衮,但传书的人知道这件事肯定会导致谭泰获罪,就私自把信毁了),而当事人又一口咬定这是索尼指使的,于是索尼就莫名倒了霉,差点被砍了脑袋。

虽然这件事后,索尼被无罪释放,也恢复了所有职务,但索尼也成了多尔衮和谭泰等人的眼中钉。

第三个挨整的是济尔哈朗。

顺治四年(1647)二月,多尔衮以济尔哈朗建筑府第逾制,擅自使用亲王没资格用的铜狮、铜龟、铜鹤为由,罢免了他辅政王大臣的职务。把他从权力中枢上挤了出去。

搞垮了济尔哈朗,第四个就轮到豪格了。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顺治帝在太和殿设宴慰劳刚刚班师回朝的豪格,这件事刺激到了多尔衮。于是多尔衮就扯了个由头,说豪格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把他抓捕,扔下了大狱。

济尔哈朗、鳌拜、索尼等人当时还想拉豪格一把,但遂即就被多尔衮全给收拾了。

当年三月,贝子屯齐、尚善、屯齐喀等人弹劾济尔哈朗、索尼、鳌拜,说当年先帝皇太极驾崩时,济尔哈朗、鳌拜、索尼等人密谋拥立豪格,犯了谋逆死罪。要求弄死他们。

并且不仅他们该死,额亦都、费英东、扬古利诸子侄也都要受牵连。

当然,多尔衮不是真要杀他们,他只是想震慑他们而已。所以同年四月,当豪格在狱中被折磨死后,济尔哈朗、索尼、鳌拜遂即就被多尔衮放了出来,从轻发落。

由于济尔哈朗是宗室,惩罚相对体面,他只是被多尔衮发配到了南方前线。而鳌拜和索尼都只是臣子,两个就都惨了。

索尼当时不仅被抄了家,而且他本人还被发配到了东北守陵。鳌拜先被释放,但不久后又被抓了回去,再次讨论要不要处死。最后幸亏是有人给他求情,他才捡了条老命。

豪格之死,济尔哈朗、索尼、鳌拜等人先后被削,宣告多尔衮的揽权彻底完成。当时多尔衮唯一还不能完全握住的势力只剩下两红旗,但随着代善在顺治五年(1648)十月的病死,两红旗群龙无首,此后亦再无人能威胁多尔衮的统治地位了。

因此可以说,从顺治五年开始,多尔衮就已经是清朝事实上的皇帝了。当时八旗全部直接或间接受他控制,皇太极活着时对八旗的控制也没他这么强势。所以不得不说,顺治皇帝的运气是真好。他是躺着当皇帝,躺着接收多尔衮给他打下的江山。而多尔衮则是净给人做嫁衣。

他从1643年底接盘,然后入关定鼎中原,再然后清算各方异己势力,最后在1650年底病死,一共也就七年时间。如果他不是与多铎先后病死,导致两白旗群龙无首,没时间布局,恐怕清朝第四任皇帝就不是康熙,而是多尔衮了。

值得一提的是,多尔衮死前,还惦记着鳌拜的死活。顺治八年七月,济尔哈朗回朝,顺治帝接待。多尔衮当时病重,就扯了一个理由把鳌拜又抓进了大狱,又要议罪处死。所幸是多尔衮没熬过当年冬天,否则他再多活几年,完全架空顺治,鳌拜就真的没命了。

至于索尼,当时在东北苦寒之地已经守了两年皇陵,这本来也是混吃等死的工作。

多尔衮死后,两白旗势力立即分裂,当年的带路党苏克萨哈投靠顺治,这给了顺治清算多尔衮一党的底气。

不久后,济尔哈朗亦被重用。由他牵头,巽亲王满达海、端重亲王博洛、敬谨亲王尼堪联合向顺治上奏,请求削去多尔衮爵位。顺治帝顺水推舟,清算了多尔衮及其一党。当年跟索尼斗死斗活的谭泰被顺治下旨处死。

顺治在处理多尔衮期间,闻知鳌拜、索尼等人对自己忠心耿耿,遂对他俩极为敬重,视为心腹重臣。从此以后,他们随侍顺治帝身边,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各类事务,可谓是跟对人,鸡犬升天。最后顺治死时,他们两人还与苏克萨哈、遏必隆一起位列辅臣之位。


不过由于苏克萨哈是反水过来的,而且他代表的也是白旗的利益。所以康熙早期,鳌拜和苏克萨哈的内斗很厉害。搞到最后,两个人的命都搭进去了。


Mer86


也许是操劳辛苦过度吧!清朝的开国皇帝都十分的不幸和短命。努尔哈赤才40多岁就在宁远之战被炮弹炸死,而皇太极也是才40多岁就直接病死,使得满清大汗的位置一直空缺,特别是皇太极死后的朝堂谁也很难想到会是多尔衮执政,也不知道皇太极的那帮忠臣兄弟在做些什么?

天命汗皇太极的猝死没留下遗诏使得皇位继承人的问题超越进攻中原成为首要矛盾。

当时的皇太极正是三十多岁,属于一个男人如龙如虎的盛年,可是他却突然一病不起,在这次大病中并没有像他自己想的那样痊愈过来,而是溘然长逝,把大汗之位留给了自己的一帮虎狼之臣来解决。

  1. 当时的满清朝堂分为三派,一派是以皇太极长子豪格为首的长子继承派,八旗之中的两黄旗是他底下最主要的支持者,主要能人异士就是索尼,鳌拜,图赖,图尔格,何洛会,谭泰,冷森机,拜音图等人。
  2. 一派就是以多尔衮为首,因为他的辈分很高,是努尔哈赤的小儿子,在满清建立过程中战功赫赫,他手下的两白旗和亲兄弟多奕,阿济格大力支持他,最后一派是以济尔哈朗,代善为首的中间派,他们跟着和稀泥,拉偏架。


  3.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召开,鳌拜和索尼用重兵包围崇政殿高呼立皇子,为豪格争取了舆论,家族,禁军三方面的优势,本来以为大势已去的多尔衮突然发现豪格脑子短路学起了中原的谦让,便相持不下,最后在鳌拜,索尼等人的争取下,三方和谈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皇帝,济尔哈朗,多尔衮为摄政王。

顺治前期的多尔衮摄政和豪格一派的处境艰难。

因为鳌拜,索尼二人武力干涉而失去皇位的多尔衮对他俩痛恨不已,而同时失去皇位的豪格一派也陷入了分崩离析的脚步。

  1. 立下生死同命的八大臣并没有用心一处,在多尔衮上台以后,拜音图以举报济尔哈朗为投名状投靠多尔衮,使得多尔衮成为了唯一的摄政王。
  2. 权势滔天的多尔衮开展了对豪格一派的清洗运动,谭泰和冷森机被用莫须有的罪名下狱,何洛会因为害怕而叛变,只有鳌拜和索尼两人对豪格忠心耿耿,誓死不降。

多尔衮的意外之死和顺治亲政后使得鳌拜和索尼翻身做主成为了肱骨大臣。

看见八大臣势力已经瓦解的只剩下鳌拜和索尼二人的多尔衮也曾想过收拢二人,但是固执的二人让多尔衮恼羞成怒,决定狠狠打压。

  1. 利用索尼曾经偷偷动用内库的漆琴送人而将索尼撤职查办,用鳌拜不听军令将鳌拜击败李自成的功劳剥夺殆尽。
  2. 这种小事情放在平时没什么事情,可是如果在政治斗争中那就是一等一的大事情,就这样,鳌拜和索尼二个苦命人在整个多尔衮时期都是低头做人,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


  3. 直到后来多尔衮外出打猎意外死亡使得二人有了翻身的机会,顺治皇帝因为仇恨多尔衮曾经欺辱自己,再加上听说了鳌拜和索尼对自己父亲的忠心事迹之后便大力培养二人,使得他们成为了顺治朝的名臣,最后托孤还作为康熙朝的重臣。

鳌拜和索尼二人性格相似,都是忠于故主,但是索尼毕生都在坚持这个信念,而鳌拜在康熙的幼年时期却被权力迷惑了心智,成为了当初自己最讨厌的模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